当前:首页 > 中考网 > 资讯

清远市博爱学校

以师为本    以生为重
                        ——清远市博爱学校科学发展之路扫描

始建于1998年的清远市博爱学校,是一所由清远市红十字会创办的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民办学校。2004年被市政府确定为“市中心区域优质学校”,多次被评为“清城区先进民办教育机构”、“清远市文明单位”;2008年成为全市首家通过“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验收的民办学校,还被省红十字会命名为“广东省红十字青少年示范学校”;2010年被授予“清远市清城区科普特色学校”、“清城区德育示范学校”,同时被省红会评为“广东省红十字青少年示范学校”先进单位。办学13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怀扶持下,学校遵循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科学规划,勇于创新,以全新的办学理念和雄厚的师资力量,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一、理念导航——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校在开办之初就确立了“以师为本、以生为重”的办学理念(以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为立校之根本,以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家长的利益为重中之重,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引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以“博爱、博学、博大”为校训,旨在培育仁厚睿智、学识渊博、志向远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学校坚持走“小而精”的办学路线,实施“名师优生”的品牌战略,实行小班化教学(幼儿园从“小小班”到“学前班”每班20—40人,小学每班40人,初中每班45人,高中每班50人),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运动能力、外语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师为本——把教师队伍看作是学校最大的财富
1、立足校外引进与校内培养相结合,致力打造一支师德良好、素质高强、务实创新、相对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学校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借助市政府给予的教师调配政策,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通过材料审核、笔试、信息技术测试、课堂教学(含技能测试和学生评价)、面试五环节的考核,择优录用(综合评定80分以上)。学校现有教师160人,其中事业编制教师90人,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师学历百分之百达标,硕士研究生3人,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每学年教师流动率控制在5%以内,其中幼儿园和小学部校龄5年以上的教师占75%。
2、与教师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合作。学校充分尊重、理解、信任、依靠、宽容、服务教师,构建充满关爱的、积极向上的、公平竞争的人文环境,营造“和谐、合作、活力”的团队氛围,追求教师、学生、学校三者之间的共同发展,公正、公平、公开、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教师,真正做到“发展留人,文化留心,事业留魂”。
3、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为给予教师的最好福利。学校不断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定期举办“博爱杯”教学大比武和班主任能力大赛。注重品牌学科、品牌教师的打造,推行“学科首席教师”与“结对帮扶”制度,让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有更高远的奋斗目标,促使教师在“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的氛围中“教有方法、教有创新、教有特色”,不断自我实现又不断超越自我。学校为全体教师配备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全面推行电子备课,实现了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常规化和校本教研的网络化。2010年,教师参加区级以上各类竞赛获一等奖30多项,如赖雪玲老师参加清远市第十七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以绝对的优势囊括了全部四项桂冠(总成绩第一名和最佳课堂教学、最佳说课、最佳技能测试三个单项第一),在全市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语文科组在清城区中小学学科教研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学科教研组。
4、积极探索教师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与教师分享办学成果。学校始终坚持“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逐步完善教师考评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建立浮动奖励工资机制,让一部分教师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全校教师的共同富裕。2009—2010学年学校提前一年兑现了教师人均工资增加10000元的承诺,同时还为全体教师购买了住房公积金;2010—2011学年再次为教师增加人均12000元的工资。
三、以生为重——把学生的未来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着力点
教育是科学、是艺术,是开发人的一生价值的事业。学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处处为学生着想,把学生的未来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着力点,培养“基础扎实、习惯良好、个性突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学校承诺:虽然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尖子生,但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来基础上有比较明显的进步,通过学生的不断进步提升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和学校的“质价比”。在十多年的摸索中,坚持以超前的教改思路、特色的课程设置、创新的教育方法,逐步形成独特性与实效性相融合的教育教学特色。
1、外教英语
学校从2002年秋季开设校本英语特色课程,引入外教英语,让学生与外教面对面地近距离接触,在外教创设的英语情境和氛围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更快地提升学生听、说、读、写以及口语交流等外语能力。为了适应中考改革的新要求,2006年起又率先在所有班级开设每周一节的外教英语听力与口语训练课,让全体学生都能分享到该项实验成果。2009年中考英语口语考试以平均分11.59分名列全市第一。周祺然、李弼华、杨夏冕、陈诺亚等15位同学分别在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英语综合能力竞赛”、“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剑桥英语故事朗读比赛2010年度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六(2)班陈洁丹同学夺得全市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第一名,六(1)班何湉同学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清远市初赛中获得一等奖。
2、分层教学
学校初中部自2005年设立以来,积极探索中考备考分层教学新模式。2008年中考实现了首届中考开门红,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届中考“清远市一中正取上线率”、“考生总平均分”等主要指标获得市中心区域“两连冠”(含市直、高新区、清城区、清新县)!2010年中考205名毕业生超过半数的同学考上清远市一中,正取上线(710分)人数103人,上线率50.24%排名全市第一,其中校本部760分以上31人;考生总平均分(671.55)以及语文(98.56)、英语及英语口语(96.01)、物理(80.21)、化学(78.27)、体育(55.15)等五个学科单科成绩均排名第一,陈伟杰、张卓杰、刘绮莉等82人次获得各学科单科满分。
3、科技创新活动
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均衡发展、终身发展出发,积极开展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科普班,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智慧。在2009年“凤城杯”清城区第二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航空航天车模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和最佳组织奖,张祎凡、朱楚源、吴楚迪获得5项第一,罗俊豪等7位同学获得7项二等奖,刘树东等15位同学获得15项三等奖,受到清城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的奖励(价值4000元的科普活动专用器材一批)。2010年10月,我校被清城区教育局和清城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授予“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奖励活动经费5000元。在2010年12月5日举行的清远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智能家具发电系统》等18项创新项目、实践活动、少儿科幻绘画分获一、二、三等奖;2010年12月18日举行的清城区第三届“创建杯”航空航天车模比赛,我校有105名同学参赛,以优异成绩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和最佳组织奖,朱楚源、罗俊豪等同学85人次分获单项一、二、三等奖。
4、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利用红十字会创办学校的有利条件,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积极开展各项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敬老助残、扶危济困、卫生救护培训等方面逐步形成教育特色,让博爱精神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让爱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5、孝敬教育
每学年一届的“十大孝敬之星”评选,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历练和体验为主线,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孝之道、体验孝之行、常怀孝之心,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又一亮点。
6、阳光体育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大力营造快乐校园、快乐体育的良好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和冬季长跑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09体育节”和“2010体育节”成功将体育活动从校内扩展到校外、从师生扩展到家长,项目内容从单一的体育竞技比赛延伸到体育文化(摄影、绘画、书法、班牌/队徽设计、征文比赛及获奖作品展览等)的展示,探索出一条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全员体育新路子,形成校园“大体育”新格局。
7、艺术教育
办学伊始,学校就确立“以艺促教、以美育人”的艺术教育工作方针,将美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重兴趣激发、重能力培养,采取“培养兴趣露才能、兴趣活动育才能、创新形式展才能”的方法,以“普及为主、重点发展”为目标,成立了舞蹈队、民乐队、合唱队、鼓号队等特色艺术团队,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活动,让艺术之花在校园里尽情开放。2010年,由教师自行创编的《鼓动•牛铃》、《蓝色小水兵》、《欢乐中国》、《同行》等多个舞蹈参加市、区文艺比赛均荣获一等奖。
8、“十维度四等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十个习惯”:学习习惯、运动习惯、考试习惯、作息习惯、勤俭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助人为乐习惯、爱护环境习惯、饮食与卫生习惯、遵章守纪习惯。
“十项能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抵御挫折能力、自救自护能力、组织能力、外语能力、审美能力。
按A、B、C、D四个等级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并记录在《学生手册》上。
四、奖教奖学——“博爱‘三人行’奖教奖学金”为师生加油鼓劲
2005年, 在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海外联谊会的积极联系和帮助下,热心我市教育事业的卢学永、陈天柱、黄颖康三位香港同胞慷慨解囊,设立“博爱‘三人行’奖教奖学金”,旨在鼓励博爱学校全体师生“教有方法、教有创新、教有特色”和“学有方法、学有创造、学有特长”。“博爱‘三人行’奖教奖学金”每年颁发一次,2005—2007年每年奖励5万元,从2008年起增加到每年10.2万元。截止2010年,已颁发了六届共计奖金35.4万元。在2011年1月11日举行的“第六届博爱‘三人行’奖教奖学金颁奖仪式”上,卢学永先生满怀深情地说:“在奖教奖学措施的激励下,博爱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是你们的努力使我们的心愿得以实现,这一切都带给我们无限的满足和喜悦。……用爱心温暖中国,让下一代在爱心中成长,这是我们所有香港同胞的共同心声。”全体师生无不被香港同胞的这种爱国情怀深深感动,决心不辜负三位先生的厚爱与期望,忠实践行“博爱‘三人行’奖教奖学金”的宗旨,怀揣感恩的心努力工作,回馈社会;怀揣感恩的心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今天,当你走进博爱校园,触目所见的是一种和谐得体的自然美与创造美,扑面而来的是一片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新景象。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人造草足球场、网球场、快乐体育园,宽敞明亮、配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专用室,现代化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实验室,多功能阶梯电教室、语音室、图书阅览室,设施齐备的新宿舍大楼,安全舒适的豪华校巴,迷人的灯光夜景,精心的晚课辅导,“情系博爱”大型校庆晚会,“印象•博爱”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校际“手拉手”,“博爱—马来西亚”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互访活动,“炫目夏日•英伦之旅”……这里是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的花园,是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乐园,是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学园,更是营造学生温馨欢乐的家园。
博爱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博爱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愿景。学校的未来发展得到了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进一步支持,2010年6月8日市规划区建设用地审批小组同意在洲心街K5号区划拨土地200亩作为我校中学部新校区建设用地(清地批[2010]01号<5>);市规划局核发了用地红线图和规划许可证;市教育局也正式发文批准我校筹设普通高中教育和在2011年秋季试办4个普通高中教学班,面向全市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200人(普高招生学校代码:1801003)。这是博爱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使学校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全体博爱人将以此为新起点,牢牢树立“教师是根本、质量是生命、文化是灵魂、环境是基础、特色是品牌”的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继续发扬“自强不息、敢争第一”的博爱精神,为实现创办“市中心区域规范化一流名校”的总目标而努力奋斗!

 
 
学校地址:清远市新城东十九号区(市体育馆东面)     
电话: 3379180   3379160           网址:www.qyba.gd.cn      
清远中考

2017年中考信息不断变化,www.yuwen360.com 语文360网提供的中考成绩查询查分、录取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招生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