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家长必读考前注意事项
01考前学生最担心的是什么?
考生在考前最大的担心是“害怕考试表现异常”。很多学生在过去的一两次考试中偶尔会失败,学生自然害怕在这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中出错。其实,所谓考试出了问题,其主要原因往往与题型过于偏颇、奇怪、难答有关。所以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高水平的正式考试更严谨认真,但不会出现学校考试中有时会出现的怪题和偏题,你也不会看到题不能碰。
学生的压力有哪些?
如果你明白孩子有什么压力,你真的可以帮助他。一般来说,学生的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心理上的,害怕自己考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第二,身体上(这一点被父母忽略),长时间的紧张作息,密集的讲课和问题,睡眠不足,身体自然会感到不舒服,疲惫,抑郁。因此,父母一方面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期望,另一方面也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保证孩子的睡眠,容忍孩子的负面情绪。
父母不该说什么?
不要总是问“复习怎么样?”因为孩子回答不了你!事实上,没有人会在“复习”之后再去考试,总会有一些不确定性。而如果他现实地回答你,没有好好复习,这个信息会强化他内心的不安,增加他去考场的压力。
不要总是和孩子讨论最后的结果。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在言语上采取威胁恐吓的手段。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想从一条湍急的河流上走过一座木桥,在过桥前不停地说它会怎么掉下去,过桥时能安全行走吗?
为什么孩子临近考试会对学习感到厌倦?
基本上我遇到的每一个学生都反映出他们在某个阶段会有这种感觉:一方面内心焦虑,另一方面感觉到难以言喻的疲劳,学习效率低下。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首先要明白这是大脑发出的信号:孩子需要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人脑和其他器官一样,需要劳逸结合。如果外界强行给与学习任务,大脑自身的保护机制就会产生所谓的“保护性抑制”,也就是说此时大脑已经没有操作效率了!这时,父母可以想想孩子平时喜欢什么活动,提醒他们休息一下。我们的一个高三学生曾经在课堂上编织羊毛。本来,当我告诉他们缓解压力的方法之一是做自己喜欢的活动时,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编织。她说真的感觉好多了。
如何应对自暴自弃的孩子?
有些基础不好的孩子,这个时候很容易自暴自弃。“反正我做不到,复习也没用。”。其实最后冲刺对于考生来说可能变化不大,但是对于中考考生来说,因为初中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我们确实看到有一部分学生依靠最后冲刺大大提高了中考成绩。"临阵退缩,又快又轻!"学校老师不能这样教育学生,但我们作为家长只能这样给孩子打气。
06如何回答孩子“考不好怎么办?”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父母:“我考不好怎么办?”有的家长说,没关系,做不好就不会做好!有的家长说考不好就完了。没办法。你可以随意做。这两个答案都不可取。考试对孩子和家长都很重要。不可能忽视。答案要么是口是心非,要么是对孩子失去信心;但是,强调考试不好的可怕后果,会干扰孩子对学习的专注。这个时候,最好能和孩子一起认真坦诚的面对这个问题。确实是不愿意接受不好的考验,但是现在一定要做到最好,“让我们做到最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不后悔,不自责。
07.
父母在最后阶段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决定学习成绩的因素有三个: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方法和习惯不能在考试前马上改变。所以,在这个时期,当你看到孩子身上或者这里那里有很多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去纠正他。你能为孩子做的,就是让他在这期间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具体来说,一是照顾好自己的饮食和日常生活,二是对批评守口如瓶。也许他吃了很久,也许他在厕所里呆了很久,也许他一晚上去厨房翻了几次冰箱…,不管怎么样,这段时间一句话也别说,这是你对孩子的理解,这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