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家长陪孩子备考中考,需要避免6个误区!
最近我们组的一位家长给我们讲了她的烦恼:
“我目前在孩子学校附近租房,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不为孩子做任何事,让孩子安心学习,但是成绩总是不好。眼看明年就要中考了,有时候急着和孩子说几句话就生气。真的不知道怎么陪。"
这种说法一出,“陪读生”的话题又一次引起了群里家长的讨论。
在陪同阅读的路上,有一句古话,“孟母过去常常选择邻居。”现有的母亲带着她们的孩子“渡劫”,尽力给他们的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但现实中并不那么令人满意。
对于孩子来说,初三是一道坎,父母在备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父母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想尽一切办法照顾孩子。父母真的很难做到最好,但是如果方法不对,陷入陪伴孩子的误区只会适得其反。
误区一:总是说自己的顾虑。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仅仅是生活中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更是不断的询问和劝诫。
“你今天在学校吃得好吗?”
“上课能听懂吗?”
换个角度想,父母下班回家不喜欢家人唠叨吗?孩子在学校已经紧张学习了一整天,已经很累很烦躁了。当他们听到父母的询问时,他们会感觉更糟。
建议:
孩子需要成长的空间,父母要少说多听。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教育者,而是倾听者。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缓解压力和紧张,那么在孩子背后一直说下去不是更好吗?
如果父母一定要“说”,就说一些对孩子有帮助的话。比如现在的孩子面临什么问题?你能帮他找到解决办法吗。
误区二:重点学校。
今年热播电视剧《小欢喜》中的英子是一个被母亲的高期望伤害的孩子。英子考了第二名,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但是,她妈妈宋千飞不但没有鼓励她,反而骂了她。
我妈对她要求严格到“变态”的地步,要求女儿考700分以上,目标院校只能是“清华北大选一”。
不断的批评,无视孩子的意见,不仅让瑛子离她梦想中的大学“南京大学”越来越远,也让她患上了抑郁症。
调查显示,大部分孩子考前的焦虑是父母的影响造成的。
事实上,许多初中生对中考的重要性没有清楚的认识,所以他们不是很紧张。但是家长,考虑到孩子的未来,想让孩子进入重点高中。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不仅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反而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建议:
想要孩子有一个好的态度,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必须明白,中考真的很重要,但不是决定一个孩子命运的唯一机会。
父母应该对孩子有合理的评价和正确的期望。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上重点高中,考不上不代表失去光明的前途。
当父母以宽容轻松的态度看待中考和孩子的成绩时,孩子的负担肯定会轻松很多,对孩子的学习会有好处。
误区三: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知乎里有个小孩求助:人活着该怎么办?
“父母从小就贬低我,攻击我,说是真的,对我好,劝不听。我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现在对自己没有信心。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卑,不敢展示真实的自己。结果父母抱怨我不自信,内向,不知道怎么办。人活着应该做什么?"
的确,生活中有些父母,不顾孩子的自尊,像上面求助的主人公的父母一样,口头上伤害孩子。
这种批评最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孩子在入学考试前就开始自暴自弃。
建议:
“一句好话冬天暖,一句坏话六月疼”,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要牢记这一点。
在中考冲刺阶段,自信对考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应该给予他们信任和鼓励。即使孩子的成绩暂时落后,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仍然要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逐渐建立起信心。
误区四:孩子自己照顾好自己不关我的事。
有的家长直接在考试前就把孩子送去“全托”辅导班,把辅导孩子生活学习的责任留给老师。
“我不会给孩子做作业,我这辈子都不会打扰他。不如找个辅导班,让专业老师来做!”
父母认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其实是在逃避责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缺少的是亲情和温暖。而且过分依赖老师会让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建议:
中考是一个关口,家长要和孩子“突围”。在中考复习冲刺阶段,孩子的身心非常疲惫、脆弱、敏感,需要父母的温暖。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陪陪孩子一起成长。
误区五:每个士兵都是瞎打听。
“别人在补课,我家孩子不补课就被落下了!”
为了防止孩子掉队,很多家长都想办法给孩子找家教。然而,这种盲目的行为往往会打乱孩子正常的复习计划。
建议:
家长可以先从孩子身上了解他们的复习中存在哪些问题,是否需要辅导。然后问老师学校的复习计划和节奏,让老师“有所行动”,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漏洞,及时有效的改正和弥补。
误区六:制造紧张。
为了帮助孩子监督战争,一些家庭在考试前刻意营造出“一级战备”的状态。
拔下家用电视电缆,断开网线,用老人机替换孩子的手机或没收,以消除外界干扰因素。其实这样做是适得其反的,让孩子感到压抑和无聊,让他们无法安心备考。
建议:
父母最好顺其自然,在孩子关键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帮助。同时,尽量避免发生对孩子心理有负面影响的事件,如夫妻吵架、邻居矛盾等。,营造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
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每天推送中考的知识点和技能。
帮你迎接2020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