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这7句话,正在毁了孩子的学习兴趣_家长必读
01你再不好好学习,以后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好生活!
为了让孩子能好好学习,这句话简直被说了千万遍!要让孩子喜欢学习,首先得先和孩子聊聊为什么要学习,很多家长说这个我已经告诉过孩子,孩子也知道,那么为什么学习呢?然后很多家长的答案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
我们先不说这个目标在孩子小的时候是否能体验到,就先说这个逻辑对孩子的影响:
对于不信服的孩子,比如很多上中学的孩子,会举一些名人的例子来反驳我们(谁谁谁不上学不也好好的,不还是当了土豪,做了老板等等);
更可悲的是,有些信服的孩子,他们会带着这份压力甚至恐惧去对待学习,持有这样的心情,未来他们在学习的路上如果遇到挫折经常会一蹶不振或是失去信心,甚至感到前途黑暗。
对策:
为什么要学习请和孩子探索学习的目的
孩子学习不主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和孩子探索学习的目的。我们可以问孩子:如果没有父母的督促、老师的压力、同学的比较你是否愿意取得好成绩呢?
当我们真诚地和孩子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很多孩子就开始探索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不是对于学习到厌恶的程度,或者和父母关系很紧张的时候,多数孩子会发自内心地说:想取得好成绩!!
那么我们再继续和孩子探索为什么学习。每个孩子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我还是相信每个孩子本身都是有进取心的,就像每个孩子都会因为取得好成绩而开心,因为得到表扬而兴奋一样。
如同电影《垫底辣妹》中的沙耶加一样,她开始也是很讨厌学习的,她不在乎老师的评价,家人对她学习的态度是父亲不管,母亲不给压力,但是让她她最终努力学习的主要原因就是找到了学习的目的,那就是她想成为一个像老师那样更好的自己。
当理解了学习的意义,才能激发她内在的动力,于是她开始了异常辛苦的备考之路。所以说让孩子爱上学习,先和孩子探索学习的目的是最重要和根本的问题。
02你看看人家孩子,这次又考了第一!
为了刺激孩子进步,你看看人家孩子谁谁谁...这样的话,也被父母说了千百遍。
比较这种事,真的是父母常干的事。要么拿成绩来比较,要么拿分数来比较...学习成绩的比较本来应该是自我成长过程中评估的手段,家长却把它当做想要达到目的一种武器。结果本末倒置。
当父母总是比较成绩,给孩子造成压力时,你口中的榜样,常常会变成孩子仇视的对象。舞蹈家金星就曾讲述自己以前学舞期间,经常被老师肯定和夸奖,本以为会激励其他同学努力学习,没想到这种比较让其他同学倍感压力和气愤,最终他们合伙把金星暴打一顿,结果金星受伤了,他们也被严重处分。
对策:
学习名次让孩子明白名次并不是输赢
所以当我们给孩子灌输了竞争、名次和自己的好生活挂钩的时候,那么其他人的优秀就等于抢了自己的好生活,造成一种恶性比较。如果我们选择另一个坐标体系也就是和孩子自己比。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可以过得幸福,他们尽可能地学习比自己某方面做得好的人,一起进步,这样孩子才能把榜样当做目标甚至是朋友。
就像奥运会我们看到的傅园慧,大家都被她的积极、乐观甚至是搞怪感染了,她因为比赛的成绩是自己的最好成绩而高兴,说自己尽力了,并不会只跟第一名比较产生压力或者气馁的感觉,真正的在享受比赛、成长的乐趣。
03开始是你要报名学的,现在怎么能反悔!
学着学着,孩子就不愿再坚持了这个问题很多父母都遇到了!
很多家长明白学习的目的也支持孩子的兴趣,但是当我们很高兴孩子有了喜欢的事情,还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三分钟热度,有了热情,很快熄灭了怎么办?
对策:
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分清轻松、快乐和困难
看到别的孩子能优雅地弹奏钢琴,轻松地敲打着架子鼓,下笔如飞地挥洒着笔墨...自家的孩子看着就有想学的冲动,能没有吗?但是,这也是很多孩子容易混淆轻松的事和快乐的事一切看似都很简单轻松。所以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这些都是苦练后的结果。
比如弹钢琴,可以让孩子看到琴房的孩子,每天都要练习一段时间,如果孩子体验了之后还是希望学习,那可能真的喜欢,或者说孩子知道喜欢的事情后面需要付出...让孩子全面了解一件事情之后,孩子的学习性更容易坚持。
04你写作业就磨蹭,今天晚上都学习不许玩!
我常常听到家长限制孩子玩的时间,比如放学后,只能玩一个小时后;只能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等。但是有没有家长限制孩子学习的时间呢?
其实适当地限制孩子学习的时间,即不要整晚耗在学习上,不仅是一种让孩子集中学习精力的方法,更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技巧。
对策:
学习的时间限制学习时间有时更高效
第一,限制时间,让孩子可以缓解压力。人不怕困难难,但是怕困难长,所以如果孩子觉得学习这件事不容易,那么这个时间不限制,孩子会觉得更抗拒,比如一个11岁的小男孩,就说很讨厌周末,因为周末要学书法课,而且一学就是一下午,还不能坐着,他觉得很难熬。这样的学习,不说孩子喜欢上书法,就是不厌恶都难,所以限制时间,把学习分段,可以让孩子减少倦怠。
第二,限制时间,让孩子进一步学会管理时间。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写作业拖沓,总是先玩最后拖延写作业,有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让孩子看到时间的全局,孩子不知道都需要做哪些事情,时间都花在哪里了。
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这一天需要做的事情都有什么,每项事预计占用的时间,可以先给孩子一些自主分配时间和做事顺序的权利,开始时可能需要家长协助,慢慢地孩子体会到自主分配、提高效率的好处,孩子就会安排得更合理。
第三,限制时间,让孩子学会评估事情的优先级别。在高中的课堂上,一位英语老师让大家背单词,单词有一页,老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大家觉得都背下来不可能,老师也没有规定都背下来,就说尽量背,后来检测大家的效果,结果每个人都比自己平时背的多,超过自己的预估,甚至还有的人,基本全记下来了,老师问大家的诀窍,很多同学都说,背自己不认识的,或者只记单词第一个中文解释的意思,而不是全部当我们限制了时间,孩子就学会筛选信息,会选择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内容去学习。
所以如果孩子讨厌学习,可以试试限制孩子学习的时间,让孩子写作业像玩游戏闯关一样,投入而高效。
05你就负责好好学习,其他不用管
很多家长让孩子只关注学习,反而阻碍了孩子真正的学习能力。我以前接触过一些给出国留学的孩子寄送东西的家长,他们寄送书籍、证件、食品等等。
有一次,我问一位妈妈要给孩子寄送什么,他说要寄送一些衣服,比如裤子和袜子,我说为什么不让孩子在国外买呢,要知道寄送国际快递的费用并不低,而且有的国家,寄送个人物品还需要附带往返的机票凭证等手续,家长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他说孩子比较胖,在国外买不到适合的衣服。
试问,国外没有身材胖的人吗?而且,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今天,在网上不能买到合适的衣服吗?因为要让父母寄送,他们不会填写英文的快递单,需要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孩子出国上学时,已经是成年人,缺少生活自理的能力,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算是独立的人。
防范措施:
学习的范畴学习并不是只在书本上
因此,请不必提及学习,就把孩子学习的范畴限定在作业上,也必须留意孩子衣食住行能力、社会发展能力的塑造。假如只关心孩子课程的学习,不但会加剧孩子疲惫厌学心理的心态,更会让孩子没法变成一个单独的人。
06哪里有那麼多为何,别胡思胡思乱想!
孩子喜爱问为何?说明孩子刚开始关心除自身以外的事情,是孩子成才的一种主要表现。
殊不知也是许多 孩子喜爱打破沙锅问到底,惹得父母烦之,随意抛出去:哪里有那麼多为何!就是这样一句句切断得话,此后断掉孩子的执念。父母的回答,恰当的解决方式会给孩子产生擅于思索,勤于思考,积极思索的习惯性;而疏忽大意回让孩子羞于提出问题,归入内向型,乃至有自闭症趋向。
实际上,无数为何更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方式。做为父母,人们且记不必否认,只是学好多问孩子为何,你将会会取得出乎意料的回答。
孩子会很喜爱探索,想要知道回答,这种都有利于孩子思索和探索。孩子爱问为何,喜爱回答为何,二者全是学习道上的一股驱动力。
防范措施:
学习的驱动力为何是引燃学习的火种
举一个的事例:大伙儿了解授课中孩子最经常问的是啥难题吗?非常简单教师这道题怎么做?基础是授课中最经常遇上的提出问题了,但你就会发现非常少有教师立即回答的,假如确实学员询问你哪些,你也就答哪些,对孩子的协助非常少,缘故呢:缺乏孩子的积极思索,缺乏孩子自身探索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做的事儿是正确引导,人们认为启发式教学正源于此。
那麼返回日常生活,父母将会缺乏教师的丰富多彩工作经验,就会出現以便激励孩子而所有难题都回答的情况。那恰当的作法是什么?启动孩子的能动性,运用孩子的求知欲,提高孩子独立思索和探索的能力。
一个简易的公式计算:
孩子能自身想出去的孩子自身去看书取得的孩子与小孩子讨论出去父母立即回答的
因此孩子询问你为何的情况下?父母的最好是回答应当是孩子太棒了,这一难题都想起了!那麼你能否先讲讲你的观点呢?先向孩子的提出问题做出毫无疑问和激励,随后了解孩子的观点。这儿要掌握,人们了解不一定要取得孩子的回答,仅仅必须孩子有一个反省的全过程。
07考好啦,让你奖赏,考不太好,就处罚你!
用奖罚看待孩子的学习主要表现,它是父母的国际惯例。可是不容易过多啊!
例如,考好啦,就带孩子去吃美餐,考不太好,就不能孩子打游戏等,常常那样做,较大 的危害就是说把孩子原本能够从学习結果中取得的满足感迁移来到对化学物质的关心上,把孩子在学习中沒有取得理想化結果的后悔莫及心态,迁移来到不可以玩游戏的付出代价上,人们的奖罚实际上沒有加重孩子喜爱学习,反倒是降低了孩子对学习自身的觉得。
防范措施:
学习的奖赏让孩子享有学习的快乐
在桑德伯格写的《向前一步》的书中提及过一个关键点,是她进到哈佛大学的第一节课:大一的情况下,专家教授上课时问有几个读过教材内容,许多 同学们伸手了,专家教授又问,有几个读过原著小说,居然也有一部分同学们伸手,原著小说居然是这这书意大利文的版本号,这让她很诧异,想听了也很吃惊。
大伙儿想一想,人们孩子许多 情况下对学习是较为普攻的,即便是积极的,人们学习的目地许多 就是说考一个优异成绩,人们的孩子并不是喜爱探索的全过程,特别是在中学、普通高中环节,许多 孩子的好奇心被人们的奖罚制度磨去了,假如人们一直用奖罚看待学习,那麼孩子始终不容易感觉学习自身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又谈何让孩子迷上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