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中考网 > 家长助考

令人抓狂的初二现象,每位家长都会遇到_家长必读

听一位妈妈抱怨:儿子原本很听话,但读初二以后,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父母跟他说什么话,他都要顶撞回来,有时干脆不搭理

期中考试成绩有进步,妈妈本想趁这个机会跟孩子好好沟通一下,没想到孩子反应让人无语

妈:儿子你真棒,这次成绩不错,妈为你骄傲!晚上想吃啥,妈妈给你做?

子:吃啥都行。

妈:这一段成绩有进步,说明你只要有信心,一定能成功,儿子,你是最棒的!

子:啥最棒的,棒不棒我自己最清楚,什么都是最棒的,烦不烦啊。我先睡一会,困死了。

妈:去吧,一会儿我叫你。哎,你这回在班上能进前10名了吧?

子:妈您就别问了。

妈:

类似的抱怨,听过多次,故事的主角都是初二学生。这可不是巧合哦,这其实是很普遍的初二现象!

-01-

什么是初二现象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初二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初二现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针对全国六省一市的2万余个初中生家庭的调查显示,多数初二家长无论在亲子关系上还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采取适宜的方式来应对子女的变化。每个老师和家长都会碰到初二现象。

在教育圈里,确实有种说法,叫初二现象。这次学生的心里话也验证了这种说法,所以初二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们都要特别关心。

-02-

初二现象的焦点问题

早恋

不许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须说一遍喜欢我。宋女士帮儿子整理书桌,发现一张语言暧昧的纸条,一看便知是女生写的,而有如此语言,说明儿子与这个女孩的关系已经非同寻常。宋女士本想好好教训一顿儿子,晚上便亲自接儿子放学,谁知在学校门口,她却看到好几对男生女生手拉手亲密地往前走。

某中学教育处主任介绍,早恋现象主要集中于初二年级,同学之间肆无忌惮地开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现过分亲密。

上网

初中阶段,初二学生上网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几乎整天都泡地网吧里,不停地打游戏,饿了就在网吧干吃方便面,有的甚至逃课上网。

这些同学往往很难管教,有时即使老师在网吧里把他们带回学校,对其进行教育或者惩罚,也往往收效甚微,没过几天,其中大部分同学就会重回网吧。有老师在与学生谈心时发现,一部分学生也考虑进沉迷网吧对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决心离开网吧,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网吧的诱惑。

学习成绩下降

在学习上,初二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同学在初二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难以避免。

逆反心理严重

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03-

为什么会有初二现象

为什么到了初二,学生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生理因素

初二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与初一相比,初二学生增加了生物课,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

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性行为,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

学习压力

初二阶段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翻开初二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初一知识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初二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二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加上很多家长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块,或是沉溺于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心理障碍

初二学生心理状态刚开始产生很大转变。孩子们在中小学环节幼年纯真,一般都能听教师和家长得话,个人行为聪明,讲规矩。升上中学后,第一学年度对新的校园内和学习衣食住行常有戒备心,胆量小,主动遵规守纪。而进到中学二年级后,全体同学的心理状态就刚开始产生了很大的转变。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们觉得自身人体上早已生长发育完善,心理状态上也早已完善,她们觉得为何都懂,乃至比政委都客观,因此期盼单独的室内空间,不习惯性教师和家长对她们的个人行为约束力和教导,对家长非常叛逆。

初二学生的另一心理特征是表层全都不在意,事实上从众效应太重,既想独树一帜又担忧摆脱团体。因此有的学生出現了焦虑不安﹑抑郁﹑不自信等不心理健康,因为心理状态发展趋势与生理学发展趋势的比较严重不均衡,就会出現水平不一样的抵抗心态﹑躲避﹑撒谎﹑毁坏﹑爆力等各种不良行为。

-04-

如何分辨初二现象

如何分辨初二现象的产生呢?请父母先问一下自己这好多个难题:

你与孩子关联生疏了没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调研资料显示:

与中小学对比,家长觉得亲子沟通转变并不大的占比在初二环节显著降低。18.50%的家长觉得亲子沟通愈来愈生疏(初一12.52%,初二18.50%,初三17.36%),6.33%的家长觉得亲子沟通愈来愈焦虑不安(初一5.32%,初二6.33%,初三6.19%)。

踏入初二后,一些学生刚开始辩驳、得罪教师、家长,越不许做的事更要唱反调;有学生还会有不一样水平的判逆、抵抗心态,乃至有滋事等个人行为,当然危害到青春发育期的亲子沟通。

你的孩子还想要与你交心吗?

进到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逐渐将同学们、盆友做为倾吐心事的优选目标。有初二学生说:和父母聊一些话题讨论,例如大牌明星、电视连续剧,家长不但不掌握,并且还会指责我无所作为。假如不便捷说出入口的,就自身写完锁进记事本里。

据统计:中小学生向爸爸或妈妈倾吐心事的占比均在15.50%下列,跟盆友、同学们沟通交流心事的占比在48.07%之上。在其中初二尤其明显。

小结:

当孩子进到青春发育期后,家长应当变成孩子成才的守候者,给孩子一定的室内空间,让她们去想、去做好自己的事儿,在孩子的青春发育期环节给与以问题为导向的关注,切勿根据偷窥曰记等方法掌握孩子。想掌握孩子,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是掌握孩子喜爱的歌曲、书藉、影片等。

你更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還是学习?

有学生进到初二后表达,自身的学习每日任务早已太重了,压根沒有活力再去做家长选购的辅导书,但家长還是热衷买各种各样习题。

许多 初二学生将学习难题归功于普遍性要素,如学习难度系数增加。但家长多趋向归功于儿女的主观要素,二者对学习难题的归因于显著不一样。

这类对学习难题的认知能力不一,当然非常容易引起众多亲子游分歧。

你的孩子常常得罪你不?

伴随初二学生生理学上的大幅度转变,她们的心理状态也出現了飞越式的发展趋势。她们勇于提出质疑家长的权威性,对难题明确提出自身的观点,对简易、粗鲁的批评方法不盲目从众,乃至拒不接受。另外,学生的个性化也处于一个狂风暴雨式的发展趋势阶段,自我认同快速发展趋势,成年人感提高,规定他人重视自身,期盼得到和成年人一样的规范和点评。

调研发觉:当应对父母的工作压力时,初二学生挑选向父母抵抗的占比最大。当亲子游中间对某事情拥有不一样见解时,47.22%的初二学生挑选勤奋争论,说动父母;而当儿女不赞成家长的念头时,过半数家长都是和孩子一起讨论,30%上下的家长还会想各种各样方法说动他。这既与初二学生自我调整的我希望有悖,也易与初二学生勤奋争论,说动父母的方法,造成矛盾。

-05-

初二现象家长要如何做

和孩子深交,与老师沟通交流,和院校相互配合!这三点是重要!

做一个有品味的家长

视人视其友,规定孩子尽可能与品性和学习都和自身类似的同学们交友,多方位比自身出色的同学们学习。

做一个擅于沟通交流的家长

心有灵犀相互配合,没事不了。常和教导主任或讲课教师就孩子的文化教育开展电話或交流信息,相互之间沟通交流,相互设计构思。要文化教育孩子学好处理自身的难题,勇于向教师、领导干部体现自身的规定和念头,不必把分歧交到家长。

做一个积极主动而不消沉的家长

要坚信每一孩子的将来都是是光辉的。找寻孩子的亮点,发展点,多夸奖,多激励,多催促。不用说严厉打击孩子主动性得话,不纠缠不清孩子犯过的错。

做一个懂一点唯物辩证法的家长

内部原因是转变的依据,外物影响是转变的标准。让孩子搞清楚一个大道理:做好学习的第一要素是自身。

做一个很仔细、不粗心大意的家长

注重結果,更重视全过程。专车接送时规定孩子带到练习本并用心看一看,推动孩子养成好习惯,平常学习要赶紧,不可以疏忽。留意提升孩子暑假中的管理方法,提示孩子多触碰身心健康往上的事情,催促孩子每日必须有定量分析的学习時间,要运用暑假多与孩子触碰、沟通交流。

做一个有了解高宽比的家长

认可差别,不追求同一。艺术生文化课的差别并不等于工作能力的差别,并不等于专业能力的差别,更并不等于将来工作的差别。不追求完美孩子,重要看孩子是不是尽了力。看孩子的考试成绩,更需看孩子的专业能力,看孩子的品性与涵养。不抹杀孩子的灵气,不忽略孩子的个性化,不破灭孩子的自信心,追求完美孩子的提升,一点一点的提升。

做一个有眼界、有涵养的家长

当众教孩子,身后论短长。孩子做错事,决不会袒护;当众要指责孩子,身后与老师商讨、讨论,可论理,也可提意见。不憋屈孩子,不误会教师。要擅于把错事变为好事儿。相互理解,相互相互配合,做到最终促进孩子不但纠正了不正确,并且也有新的提升的目地。

做一个能与孩子交友的家长

激励孩子参加各种各样主题活动,各种各样比赛,搞清楚社会发展上最必须的是胆量,充分体现水准的是工作能力这一大道理。学好找机遇饶有兴趣的和孩子谈相关院校的事,相关孩子成才的事,相关孩子品性主要表现和学习主要表现的事。

写在最终

人一生能够不做错事,但决不将会不犯错误。

初二则是孩子最非常容易找麻烦、犯错误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发展趋势圆满,虽然好运;造成了一点不便,一些疑惑,也无须焦虑不安。人们应当了解到,犯错误是孩子的支配权,都是迈向完善的必需付出代价。一个学生不许在校园内里犯错误,就会留在社会发展中来犯错误,这更并不是人们想要见到的。

我希望人们的家长要有这一观念提前准备,有这一自信心和体力,有这一了解高宽比,有文化教育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趋势的工作能力。院校与家庭一起科学研究,共同奋斗,让这一安全事故多发性的环节稳定渡过,让全部初二的孩子都能取得发展趋势,都能逐渐出色。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