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中考网 > 家长助考

孩子成长离不开父亲的鼓励和支持

孩子成长离不开父亲的鼓励和支持

从父亲的身上,孩子观察什么是男人,什么是丈夫,什么是父亲,同时会思考什么是独立和勇敢。可以说,父亲是孩子的独立宣言,父亲是孩子勇敢的教科书,父亲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

孩子成长离不开父亲的鼓励和支持

一谈到教育孩子,许多父亲都说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其实,这是一句谎言。其实,我完全理解,虽然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是一句谎言,但正如一位民族作家所说,语言下面有语言。即在父亲们这句谎言背后,还有千言万语。

父亲们放弃教育孩子的责任至少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今天的社会竞争激烈,如果不更多一些投入,可能难以立足,更难以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也谈不上维护男人自身的尊严。

其次,教育孩子既费时间又费心,父亲往往自愧不如妻子有爱心和耐心。

再次,教育孩子需要改变许多旧观念,需要学习很多知识和技能,父亲常常畏而却步。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对父亲的特殊责任和巨大潜能认识不清。

按照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人生下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母亲对于培养孩子的亲密性具有天然优势和特殊职责,父亲对于培养孩 子的独立性具有天然优势和特殊职责。当然,不能机械地说,母亲只能培养孩子的亲密性不能培训独立性,父亲只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能培养亲密性,而是说各自 的潜能优势不同需要有机结合。许多相关的调查发现,不仅仅男孩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榜样和引领,杰出女性的成长也往往得益于父亲的鼓励和支持。撒切尔夫人就 是一个经典,她一回忆自己的成长,感谢父亲几乎成为口头禅。

做好父亲,一定要做到这5件事

那么,忙碌的父亲如何成为一个好父亲呢?作为一个有40余年教育经历的研究者,我试着结合案例给出如下五条建议。

一、多给妻子一些关爱和支持

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第一,亲子关系第二。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根基,亲子关系是家庭的枝叶。没有好的夫妻关系,不可能有完善的亲子关系。

一位美国母亲来到中国青岛工作,被青岛妇联评为优秀母亲。她回忆说,小时候,曾经问父亲什么是给她的最好的礼物?父亲沉思良久,说永远爱她的母亲。她说她用一生的经历明白了父亲的爱是最为珍贵的礼物。

二、给孩子做好榜样

孩子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的。从父亲的身上,孩子观察什么是男人,什么是丈夫,什么是父亲,同时会思考什么是独立和勇敢。可以说,父亲是孩子的独立宣言,父亲是孩子勇敢的教科书,父亲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

我曾经问中科院院士、原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校长陈佳洱,您是如何走上物理系研究的道路?他说父亲陈伯吹在雷雨天给童年恐慌的他做摩擦生电的游戏,使他开始迷上科学探索。陈伯吹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却尊重孩子的科学兴趣,陪他看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科学家的传记电影。

三、陪孩子运动

哈佛的研究发现,婴儿从5个月起,就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不一样。当爸爸抱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惊奇于爸爸的伟力,因为爸爸把他举得高,让他四肢伸展。所以,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教练。

国际奥委会驻中国的首席代表李红,之所以如此杰出,就因为自7岁开始随父亲跑步,一直跑到高中毕业,跑的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意志顽强、品学兼优。她回答记者提问时幽默地说,她是从小跑着跑进国际奥委会的。

四、带孩子体验职业生活

研究者建议过家庭教育的责任分工,婴幼儿阶段以母亲为主,小学阶段父母的责任各半,中学阶段以父亲为主。因为孩子上中学以后,母亲的影响力开始 下降,父亲的影响力开始上升。中学时代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期,父亲的优势可能大于母亲,自然应该多为孩子创造积极拓展性的体验机会,激发孩子的职业梦 想,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新疆一位司机父亲,利用寒暑假,带孩子跑长途,顶风冒雪,翻越天山,结合艰难坎坷谈人生,给孩子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三个孩子不仅都考上博士,而且相互约定,不要家里一分钱,靠自己打工和奖学金读书学习。

五、即使出差,也要把孩子记在心里

工作忙碌的父亲往往加班多出差多,这固然会减少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但是,如果你心里有孩子,就可能把父爱带到天涯海角,甚至让父子之爱飞翔起来。比如,不管走到哪里,都与孩子保持联络,吸引孩子对你所到之地产生兴趣。

一位女博士回忆说,她小时候,父亲经常出差,每次回来都给她带不同的转笔刀,积累多年居然有上千个转笔刀,她珍藏至今。她过10岁生日的时候,父亲从遥远的地方发来电报,祝贺她生日快乐。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收到电报,那种惊奇的感觉永远难以忘记。

毫无疑问,做一个好父亲不仅是男人的崇高责任,也是男人真正成熟和幸福的标志。

教育简介:

教育,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地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