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中考网 > 家长助考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吗?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吗?

有的孩子喜欢『我的青春我做主』,已经长大却还不够成熟的初中生们喜欢自由,但也需要管教。有的父母也在孩子的成长中迎来了更年期,这时候遇上孩子的青春期,会有哪些碰撞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批评子女的朋友

父母总是担心子女跟品行不良、学习不好的同学一起玩。“不要与某某人交往,他会把你带坏”或“某某人简直是你的最佳损友”,孩子不会觉得你在关心他,只觉得:“爸爸/妈妈在攻击我的朋友”,基于正义感,一定要保护朋友,对抗父母。“怎么大人都是这样,他只是不爱读书而已,并不是坏孩子;再说,你不信任我吗?你觉得我没有判断事情的能力吗?”

这时,如何沟通才是父母的最大挑战,单纯的好心不表示子女听得进去,若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智慧送给孩子,不妨换个角度和子女讨论:“如果你不能稳住自己,就会害他被别人说──是他把你带坏的。”当然,这样的讨论暂时到此为止,但仍要持续注意子女后续的表现,并适时地关心与提醒。

二、纠正口头禅

青少年多有口头禅,但只要父母一纠正,彼此沟通关系就结束了。如果孩子偶尔脱口而出脏话、三字经,可能是同学间流传的语汇,或自觉很酷,故意说出口。父母如果觉得听起来刺耳,不妨用经验和智慧接受挑战,不直接把孩子说的话当成是对父母的攻击。找寻适当时机,和孩子讨论:说脏话或骂三字经给人的感觉。

三、喜欢做结论

父母提供经验分享时,最好让子女自然而然有心得,而不是将结论告诉他。当然,这需要过程和时间,如果父母的分享只是分享,让教化隐藏于无形,子女通常会参考。若一定要子女遵循,子女就会问“为什么”,反而不会去想对自己有何好处,尤其是和妈妈关系亲密的儿子,此时会把妈妈看扁,甚至和妈妈对立。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只要结论是父母说的,为了证明自己能作主,也会有其它好主意,绝对不会顺着父母的意思走,因为小孩想告诉你:我跟你不一样,我长大了,你没发现吗?”所以父母要有更宽大的心胸来原谅孩子,承认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否则日子会很难过。

四、不信任子女

愈信任孩子,孩子愈会让你信任。即便孩子曾吓唬妳:“有很多事我并没有完全告诉妳!”或父母担心孩子受到同学影响,对孩子所说的话,还是要99%相信,千万不可坦言:“我觉得你一定会被谁影响。”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父母就不能查证,或再次确认孩子是否言行一致,只是方法需要更有技巧。例如:当发现孩子这阵子行为比较浮动,可试着关心他,找到共同的话题点。

五、偷看隐私

为了解子女,有些妈妈常忍不住偷看子女的日记,看了又担心,担心就忍不住去问,问了就穿帮,亲子关系因此破裂,得不偿失。其实了解对方的正当方法是学习如何沟通,例如:与子女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糗事或失恋经验等,孩子只要心有所感,一定会发问或分享自己的想法。

维持良好关系比问清楚每日行踪细节更重要。“其实建立好关系,他们什么都肯跟你说。”所以面对孩子青春期时,父母应关心“如何让亲子关系不要断掉”,而不是“你做了哪些行为?”

当孩子沉迷电玩时,只是一味地不准他上网,或扣除零用钱,不让他到外面上网,就是指关心他的“行为”,但如果父母可以问孩子,沉迷是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有什么事情发生吗?在逃避什么事情?我可以协助你吗?反而会让孩子觉得窝心,了解父母是真的想帮助他解决问题。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介: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The Academic Test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简称“中考”。它是检测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和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它是初中毕业证书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
学生可根据中考成绩报考相应的高中、中专、技校等。其中以报考高中为主。中考要考虑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高中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范畴,因此,中考既要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要坚持考查学科能力。
中考命题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教学情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情况、教材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地求同避异,充分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平稳过渡,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2018年4月3日,江西从2018年初一新生起,将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学科成绩来源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