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第二、三批录取完成 7月16日公布补录计划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第二、三批录取完成 7月16日公布补录计划
7月11日,我市顺利进行普通高中第二、三批次录取工作。两批次共有招生计划5943个,共录取4208人,其中公办学校录取2180人,民办学校录取2028人,计划完成率为70.81%。至此,今年我市普通高中学校统一录取结束,全市121所普通高中学校的53868个招生计划,共录取47510人,计划完成率88.2%。
第二、三批志愿充分发挥录取保底作用。考生充分利用志愿容量,积极填报第二、三批志愿,480分以上填报了第二、三批志愿的考生有12335人,占第一批投档录取结束后480分以上未被录取考生人数的61.61%,其中户籍生4481人,借读生7854人。录取平均分为582.4分。录取的考生中,600分以上考生1511人,占比35.91%;500分以上考生3681人,占比87.48%。第二、三批充分发挥保底作用,保障考生录取率。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录取各有千秋。市41中、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花都区第二中学和花都区狮岭中学均在第二批高分优先投档线上完成招生计划。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市41中录取平均分分别为631.08分和600.7分。第二、三批12所民办学校的2028个招生计划全部完成,民办学校录取平均分为602.25分。其中第二批的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的录取最低分数为645分和623分,录取平均分为658.73分和641.98分。
7月16日公布补录计划。补录计划不区分户籍生和符合公办高中报考条件的借读生计划。统一录取结束后,全市各批次共35所学校剩余计划6262个(不包括不参加补录的市2中宏志生班36个计划、广大附中宏志生班30个计划和启聪学校30个计划)。省、市属学校方面,美术中学剩余计划26个;区属学校方面,除海珠区外,其他各区均有剩余计划。补录时部分区可能有部分学校面向全市招生。另外,往年部分考生被普通高中录取后,因出国、回原籍升学或参加中职学校录取等原因放弃普通高中注册报到,也会空出一定的学位。因此,未被录取的考生尤其是借读生仍有较大机会升读普通高中。特别要提醒考生的是:无论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补录时不再录取今年已被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我办将于7月16日通过广州招考网和“广州招考”微信公众号公布具体补录学校计划和录取办法,请考生届时留意查看。
考生须按时报到注册。接下来至7月13日是普通高中新生报到注册时间。所有被录取的新生需登录中考服务平台,认真查阅录取学校的新生注册报到须知,按规定时间到校报到注册。逾期不报到的,录取学校将注销录取资格,不予保留学位,请考生须准时报到,切勿错过时间。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中学简介:
广州中学(Guangzhou Middle School)始建于1963年,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州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全国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和广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广州中学以“激扬生命,成就梦想”为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为发展愿景,以“培养健全人格、健康体魄、领袖气质、责任担当、敢于创新、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学生”为育人目标,确立了“智能化、生态化、国际化、人文化、现代化”办学发展之路。
截止2018年,广州中学涵盖凤凰校区、五山校区、名雅校区、天润校区、龙口校区,共五个校区,150个教学班,其中高中部65个,初中部85个,学生总数4900人,五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74503平方米,其中凤凰校区占地面积81333平方米,五山校区占地面积56113平方米,名雅校区占地面积12972平方米,龙口校区占地面积12010平方米,天润校区占地面积12075平方米。
广东省广州市简介: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广州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邻近香港、澳门,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是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期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广州市总面积7434平方公里,辖11个市辖区,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广州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 。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每年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 。广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700多家,总量居全国前三。广州集结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科技人员,在校大学生总量居全国第一。
广州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前三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位。广州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第一位,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三位 。福布斯201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居第二位;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居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