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中考网 > 中考复习

特级教师提醒:中考复习冲刺有这些“坑”_中考数学

游戏备考的误区坑

不停地复习,时间管理是最重要的。

误解陷阱

学无止境,只争朝夕,这类在初三学生中广为传播的励志口号,可惜却被不少同学不辞辛苦地实践着。强调:第一,过度熬夜,学习时间过长;早早起床,贪大黑,尽量少睡,最好不要睡。第二,日复一日,过度地挤出时间去学习。双目一睁,学到熄灯,下课了,身体活动,走路,吃饭都在学习,一切都在学习。尤其在高考前,备考到玩命的状态,可以说是在以命博考。

陷入困境的后果

这样勤勤恳恳的工作,结果却常常不那么令人满意。怎么了过分熬夜,整天不停,这种追求学习时间最大化的学习状态,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尤其在高考即将来临之际,过度紧张、疲倦进而焦虑、烦躁,使人头晕目眩,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心神不宁,无所适从,凡此种种,都会严重影响考生的考前状态和临场发挥,甚至导致考试失常,成绩打折扣。在考试之前玩命的后果,往往是高考之前只剩下一半的生命。

推荐。

考试之前要加强时间管理,高考越临近越要这样,大家都要找到自己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的最佳结合点。

第一要保证白天有效率的学习,不要一味的晚睡早起。由于高考选的对象,显然不是学习时间最长,也不是学习最苦最累,更不是拼尽全力去考。

尤其临考前几天,要努力但不要拼命,要提高效率,不要延长学习时间。别太晚睡觉,疲劳也会造成恶性循环。

02。

刷题大战的迷思陷阱

不要做太多的题,要懂得错误的地方。

误解陷阱

温习准备阶段,不做题当然不行,但是,只做题绝对不行。可惜许多学生陷入了刷题争斗的误区,不思进取,相互攀比,多做题,并以此作为英雄,在过分重视做题数量的同时,也过分轻视做题质量。

重点表现在:第一,只做题,不改错,有时间去做,所以没有时间去改错;第二,只做题,不复习,有时间去做,所以没有时间去复习基础知识,即使做错的题目,也无暇去查漏补缺;第三,只做题,不思考,不变形,不变形,不融合。

陷入困境的后果

不管做了多少题,不会还是不会,错了还是错了。这就是所谓:失败总叫瞎忙!由于,做题只是找出你会不会做错的监督过程,而改错是由不会做错的提高过程,所以,做题是前提,改错是关键,提高是目的。

推荐。

刷题不争,不攀比,不搞题海战术,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做题和改题的最佳结合点,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但要注重改题的质量,做到查漏补缺,系统复习,举一反三,达到考好、用好、用好的最高水平。尤其是临近高考的日子,更是如此。

03。

长板材短板的误区

扬长补短,而不劫短。

误解陷阱

大多数应试者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即长板和短板,但许多人无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重点表现在:第一,劫长济短,第二,扬长避短。

陷入困境的后果

劫长济短者只是机械地搬起硬套木桶理论(木桶理论指的是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又称短板效应),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补短上,结果总是得不偿失。“扬长避短”则是一味执著,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扬长”上,成绩越好,投入越多,结果“长者难再长,短者更短”。

推荐。

由于高考录取总分为王,所以不应采用桶形理论,而应采用条形理论,即板条之和拼接成的条形越长越好。因此不能过分偏科,不能劫长济短,不能扬长避短,而要扬长补短,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高考复习中,更是如此。

04。

高目标的误判陷阱

高考即将来临,不要给自己加压。

误解陷阱

我国许多考生的高考目标定位过高,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造成压力山大。举例来说,实力一般的大学学生,目标却是双一流;如此一来,就像是马拉松跑到了最后一公里,处于第二甚至第三阵营的运动员,不想冲上前去争冠,这种过高的目标定位有些来自学生自己,有些来自家长,有些来自老师,或者两个甚至三个人都期望过高,造成高考冲刺阶段因时时受挫而紧张过度,过度焦虑,严重影响正常学习。

陷入困境的后果

目的压力突出表现为考生复习备考时过分纠偏模考成绩、对分数过度敏感甚至对难题过敏症。要重视考试,重后果联想,轻成因分析及对策。举例来说,一有题目不会做,尤其是考场上,就浮想联翩:这个题目不会,就少了几分,XX大学就没有希望了,我该怎么办?很抱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会怎样看待我。

推荐。

高考冲刺阶段,尤其是临近高三,孩子们回家复习的日子,家长们千万不要再给他们施加压力,而是要努力减压,不要再强化分数目标和理想大学,而是要加强基础知识,全面回归教材,注重错题的价值,即如何改、如何改得好、从哪改几分等等,总之,要把兴奋点从后果联想转移到成因对策上。

05。

孤注一掷的迷思

复习不要忽视老师的指导哦。

误解陷阱

每个学期,都会有学生在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自信心爆棚,导致自满。

陷入困境的后果

我的做法是改变,不再相信老师和学校。

你们复习必修1,他看必修2;你们上语文课,他做数学题;你们学校组织大型模拟考试,他也会表示反对,不愿意参加,因为这打乱了他的复习计划;更重要的是要求离开学校回家自学等。等待着高考的临近,真的离校回家,却又失去了灵魂,六神无主,不知所措。

推荐。

高考冲刺阶段,要自信但不能自负,要坚强但不能自恋。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正确处理好与教师、学校的关系,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下,科学备考,理性考试。

总而言之,在冲刺高考的最后一天,一般而言,同学们已经离校,回家自己复习备考了,甚至在学校,老师也不会讲课,而是由考生自己复习备考。特别提醒:高考如同马拉松,最后的冲刺要理性,切勿跑偏误入坑。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