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中考网 > 中考复习

物理必考99条精华知识点集锦_中考物理

一、音调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②声调是指声音的高下,频率越高,声调越高。

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音高指不同发声体的声音特征,不同发声体在相同的音调和响度下,音色会有所不同。

声音在空气中以340毫秒/秒的速度传播。

三、光直线传播的现象:阴影,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第四,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和入射光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的成像特征:

1.象和物等大。

2.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图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图象与物体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六、光的折射特性:

(a)折射现象,即折射光、入射光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正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当光线从水中或其它介质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偏移(折射角>入射角)。

第七,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c=3108米/秒。

光的三原色:红色、绿色、蓝色。

凸透镜对光有聚集作用,凹透镜对光有散射作用。

在矫正近视时要戴凹透镜,在矫正远视时要戴凸透镜。

11.凸透镜的成象规则和应用:

熔融:物质由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称为熔融;

固化:物质由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称为固化。

熔融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征:固液共存,吸热,恒定温度的非晶体熔化特征:吸热,先软后稀,最后液态非晶体熔点:温度持续升高。

熔化条件:⑴达到一定熔点;㈡持续吸热。

蒸发:物质由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叫做蒸发。

蒸发有两种方式:煮沸和蒸发。

煮沸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蒸发。

煮沸条件:⑴达到沸点的温度。㈡持续吸热。煮沸特性:持续吸热,恒定温度。

蒸发器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蒸发器。

蒸发量决定因素:液体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量越大;蒸发量越大蒸发量越大蒸发量越快。

蒸发吸收热量,液化放热量。

①液化: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两种液化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普通液化:雾和露珠的形成;围绕冰棒的白色气体;冷饮瓶外滴入。

B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过程中物质要吸收大量的热,具有冷却作用。

普通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后消失;寒冬时,积雪未融化却越来越少最后消失;使用时间长时,丝丝变细。

凝华:物质由气体状态直接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华。材料凝华期间应放热。普通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冻;长久的灯泡发黑;冰棒上的白色粉末。

物体内部能量的变化方式:做功与传热。

分子动力学理论的内容是:①任何物体的分子都不会停止做无规运动。二是引力和排斥,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22.比执容:单位:焦/千克摄氏度(J/(℃)符号:C: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率=Cm

23.热值:单位:焦/公斤(J/h)计算公式:Q放/秒。

二十四热机知识:①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一个汽油机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和做功两个冲程内发生能量转换,在压缩冲程内由机械能转换为内能,在做功冲程内燃烧的燃料所产生的化学能转换为内能,再由内能转换为机械能。

25.分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与太阳系类似)组成的原子组成,而原子核则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数量。品质是物体自身的属性,其大小并不随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

天平:将物体放在左盘,将物体往左盘加减重用镊子。

28.使用秤:

(1)在水台上放置天平;

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调整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平衡平衡(①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心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②在调整前,若指针向左偏(右盘高),则平衡螺母向右偏(左盘高);若指针向右偏(左盘高),则平衡螺母向左偏

将物体置于左盘内,右盘内放砝码,增减砝码,调整游码,达到平衡。

读数:m物=m砝码+m游码示数。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性质,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比例,质量与体积的比例是定值。

密度公式:单位:kg/m3g/cm31103kg/m3=1g/cm3物质基本属性(特征)密度

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其速度计算公式为:1m/s=3.6km/h。

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应估计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物体间的作用力是互相作用的。

力作用效应:力作用效应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35.牛顿第一定律:所有的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都是静止的或者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牛顿第一定律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通过进一步的推论得出的,因此它不能仅靠实验来证明。

36.惯量: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特性称为惯量。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取决于质量,而不取决于速度。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二次力的平衡:当物体受到两种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称之为两种力的平衡。

38.二种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种力,如果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则彼此平衡。2-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引力:物体因地球吸引而受到的一种力。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比例。g=mg。

引力方向:垂直于地面(指向地心)。

40.确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实验过程略)实验结果: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大小与接触表面粗糙度有关,接触表面越粗糙,摩擦越大。

提高摩擦的方法:使接触表面粗糙一些,增加接触压力。

42.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表面平滑;(2)减少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分离接触表面(加入润滑剂,形成气垫)。

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可改变动力方向。(本质上是等臂杠杆)

44.动滑轮的特点:省力一半(忽略摩擦和动滑轮的重量),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距离很大(实质上是动力臂的杠杆比阻力臂大两倍)。

45.滑轮组:

当采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索吊起物体,吊起物体所用的力为物体重量的几分之一。也就是(G为总重量,n为承受重量的绳索的断数)

2S=nh(n同上,h是重量提升的高度)。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