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中考网 > 中考复习

”运动的世界“必考点总结_中考物理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被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快走。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常见的运动。

2.参考对象。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它在哪里。

作为标准的对象。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考物体。

(2)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物体和参考物体的位置。

设定关系。当物体相对于参考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我们会这样说。

一个物体在运动,如果它的位置不变,我们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考物体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考物体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结果可能不同。举个例子,一个坐在行驶中的列车上的乘客,当他选择地面作为参考对象时,他是在运动的,当他选择他所坐的座位作为参考对象时,他是静止的。对于参考对象的选择,要遵循简化研究问题的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地面或物体(如房屋、树木等。)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通常被选为参考物体。

3.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所有物体都在运动,即运动是绝对的。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物体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选择合适的参考对象。

(2)查看被研究对象相对于参考对象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如果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考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说物体在运动。如果位置没变,我们说物体静止。

长度和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测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米(m)。常用的有km、dm、cm、mm、m、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km=103m;1m=10dm1dm=250px25px=10mm1mm=103m1m=103nm.

(2)长度测量工具:标尺、游标卡尺、螺旋千分尺、卷尺等。

(3)正确使用音阶:为了记住十亿,音阶的使用概括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1)识别标尺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②将直尺沿被测直线放置,标尺部分靠近被测长度。(3)看读数,看到尺的视线要垂直于尺面。(4)读取索引值的下一位。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计算多个测量值并取平均值。

(4)长度估计:由于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估计长度。这个时候可以借助周围的物体来估计,比如手指的宽度大约是25px,拳头的宽度大约是250px。

2.时间测量。

(1)时间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小时的单位是秒(s)。其他单位有小时、分钟、毫秒、微秒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h=60min;1分钟=60秒;1s=103ms1毫秒=103秒.

(2)时间测量工具:秒表、秒表、时钟等。

(3)时间估计:时间可以通过脉搏的搏动次数来估计。

(2)错误。

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测量总有误差。错误不是错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尽量减少错误,但不可能消除错误。

B.减少误差的方法:从多次测量中取平均值。

3.运动速度。

A.知道两种比较速度的方法。

(1)用同样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2)对比同一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B.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距离。

(3)速度计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含义和单位以及距离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单位①国际单位:m/s,读作m/s,符号为m/s或ms-l。②常用单位:km/h,读作km/h,符号为km/h。③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

C.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物体沿直线的恒定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距离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与距离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无论它经过多远,移动需要多长时间。

(2)运动方向恒定、速度可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可以用来粗略描述物体在一定距离或时间内的运动速度。

③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其中t为总时间,s为距离。

④正确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际上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b因为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物体在不同时间、不同距离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所以,说到平均速度,就要指定平均速度是哪个距离或者哪个时间段,否则,平均速度就失去了意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