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 | 8年级下册全部知识点汇总_中考物理
力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所起的作用。力量无法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施加力量的物体叫做力量的物体,受到力量的物体叫做受力的物体,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的物体。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多个物体存在。B物体之间必须有相互作用(没有接触)。
3.力学必记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物体是受力体的同时又是受力体)②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速度、方向)③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物体形变发生了变化或变化)
四、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两者可影响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为牛(顿),符号为N;手持两只鸡蛋的对手力约为1N。
6.力有两种表现方式:图解力和图解力。
使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其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始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与光线一样,这一方法也称为理想模型法)
七、口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四截线,五划在末端,六划在大小写的力尖。
注意:①力的图解比力的图解减少了刻画过程。可这样记:图解就是意思意思,只表示大致意思即可,无图解详述;
B在同一图中,若有多个力,则有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确定在受力物体上,通常是取中心)。
3.线段长度无半格的,也无一格的,即最少两个格,是整数倍的格。
8.物体在撤除外力之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称为弹性变形。
其产生的条件或根据:①物体之间是否直接,②在接触处是否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性的大小:F=kx其中F:弹性;k:劲度系数,与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变量,即变形后的长度,原长度之差。也就是说,弹性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额弹性强度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性越强,弹簧测力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比例。
10.弹性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形状改变方向相反;普通的弹性有压力、张力和支撑。
十一、弹簧测力计又称弹簧秤,测量重力和拉力。
它的用法是: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距垂直于刻度板)⑥记(+单位)这种科学方法称为转换法。
用该方法制作的仪器如: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力计等。
注意:对弹簧测力仪加载的力不得超过其范围。不然就会损坏测力仪。
12.重力(G):地球吸引所产生的作用力。任何靠近地球的物体都有重力。地球是引力作用的对象。
引力G=mg,其中g=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其重力为9.8N。
引力方向:垂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不垂直于水平面],应用重垂直线法、水平仪分别监督墙与垂直于水平面之间是否水平。
重力点:重力点在物体上的作用点称为重力点。形状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例如,均匀细棒体的重心在其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矩形薄板的重心是对角线的两个交点。
13.如果失重会产生的现象:(仅要求写出两种可能的生活方式)
②水流不从高处向低处流动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即抛出的物体不会落下。
14.摩擦(f):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叫做摩擦力。
分类:摩擦分为静摩擦和动摩擦,其中动摩擦又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3)f=N
滑行式:滑动摩擦力;摩擦系数,它与物体本身的粗糙程度有关;N:压力(固体在水平面,压力=重力)
(4)滚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物体的粗糙程度以及所受的压力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外力在同一直线上的大小。
注意:判断摩擦方向:⑴确定研究对象⑵寻找参照物(施力体)⑶假设f不存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⑷f与假定运动情况相反。
15.应用摩擦:
增大摩擦力的理论方法是:压强增大,接触表面粗糙化,滑移变滑。
从理论上讲,减少摩擦的方法是:降低压力,使接触表面光滑,使其作为滚动面滑动(滚动轴承),使接触表面相互分离(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如果一种力产生的效果与两种力共同作用时产生的效果相同,则称这两种力的合力。
又如,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种力的作用,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用一种力所取代,然后,能取代这两种力的效应的力,就称为两种力的合力。求得两个力的合力称为综合力。这叫做等价替代法。
17.合力的大小取决于分力之间的角度。角度越大,合力越小;角度越小,合力越大。
当原力方向相反(180)时,合力最小,为两个分力之差;当原力方向相反(180)时,合力较大;当原力方向相同(0)时,合力最大,为两个分力之和;
18.牛顿第一定律:所有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都是静止的,或者说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论得出的。
由于不存在无外力,因此实际上也就是F合=0,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牛一表明,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而非维持它的力。
十九、惯性: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称为惯性。
注意:(1)惯性是物体的特性之一。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惯量只与物体的m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其大小,运动与否,运动速度等等有关。
没有关系。
惯性不是力,因此不能说惯性力是受惯性作用的,受惯性作用的。应当说是习惯性的。
性欲或惯性。
20.解释惯性现象的步骤:
a)物体最初处于何种状态;b)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3)物体的其他部分因惯性而保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4)最后发生了哪些现象。
2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次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两个力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二次力平衡。
两种力量的平衡是最简单的。
2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相互作用力:异体、共线、等大、反向;平衡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关键在于受力物体是否是同一物体。
压力: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压强大小:固体在水平面上,F压=G。
加压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压物体的加压作用点:受压物体的表面(绘图时注意)
下面是一个重为G的物体,当它在接触面上静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