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开头和结尾,竟然隐藏了巨大天机_中考语文
《红楼梦
风月情长,终是梦见一场。
《红楼梦》是一部人生戏。
迷梦者醒来,戏里戏外,梦里戏外是荒唐,荒凉。
梦里的一切都很荒谬。
自小讲起,红楼的开篇就是那首“引子”。
开天辟地,谁为情种?
全是因为风月的缘故。
趁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浅尝辄止。
所以,表演红楼梦中的金悼玉这件事。
曹公说,红楼大旨谈情说爱,红楼梦里是一场恨海。世上的人,一个个都是情种,流落在人间的月色里,有真有假,有情有欲。
但是结果会怎样呢?还有无助、伤感和沉默,还不是唯一的。即使曾经的金玉满堂,也是一场追思与哀悼。人世间的风月,只不过是虚幻。
生命的滋味在这里。
想象一下,你的生活,有多少已经结束和结束?
红楼的末尾,是一个散场。
曲终人散让人伤感,繁华落空,生死两茫茫更是有着无尽的落寞。就像小说本身的结尾诗,那首《飞鸟各投林》中写道:
官场生活,家庭生活枯竭。
财富,金银已散。
好吧,幸免于难。
冷酷,分明是报应。
因有恩典而得了恩典
泪如雨下,泪如雨下!
错报不是轻的,错报是轻的,离合是前定的。
想要知道生死存亡,老来富贵也真是侥幸。
破门而入,潜入空门。
迷恋,枉送一命。
好似食尽的鸟儿投林,
白茫茫的一片大地真干净!
生命百态尽在诗中,结果令人唏嘘。于是如人欲路亦有千万种,但结局却是同一命运,镜花水月一场空,梦幻泡影真如梦,最后落下一片白茫茫的大地,干干净净。
那么我们曾经有过的争斗,欢笑,哭泣,痛苦,挣扎,以及不能放下的吗?
或许,眼毕竟是要看尽沧桑,心毕竟是要尝尽凄凉,有些事情可以不再挂心。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生命之道。
也许在那之前,只能做些什么再做。但是至少,心里清楚,永远是好的。
戏外是一片荒凉。
红房子,还有一个开头和结尾,这就是作者的自述。表演得更真实更残酷。
第一回在甲戌本回忆录中说:
浮生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
悲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多的是痴情抱恨。
看起来都是血,十年辛劳不同寻常。
这首诗又说:
满纸荒唐言,泪流尽泪。
云作者痴,谁解其味!
再说最后一句:
谈起苦涩,荒诞愈凄凉。
缘起同梦,休笑世人痴!
可见,对于这个恨海的情天,写小说的人还是放不下。
哎呀,生活中难免会有磨难。
虽然开始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是一场梦;结束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毕竟是一场空。但是,这更多的是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憧憬。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
张爱玲说:时代如此之重,不容我们如此轻易地大彻大悟。即使知道太多的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那是生活中最无奈的事实。
红色大楼的故事依然缥缈,那是一场梦后惊醒,一次彻悟。
所以我们仍然可以抱着一个希望:
想想看,所有的痛苦都不会白受,所有的泪水都不会白流,所有的不如意都自有归宿,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三国。
心机,天机,时机已到。
这三个故事,从开始到结束,实际上都是一个结果的前因。
唯有了解过程,看到结果,才能体会到原来的意义,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回归吧。
二,开始即结束。
三国开篇,借用了明代大学问家杨慎的一句话:
临江仙》
翻滚长江东流,
浪淘尽了英雄。
是非曲直,一事无成。
山清水秀依旧,几度落日。
白色的渔樵江渚,
习以为常的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结良缘。
古有多少事,皆付笑语。
这个词在三国中使用最恰当。
就像一个曾经叱咤风云,阅尽世事成败的老白发老人,站在远去的船头,端着酒杯,唱着这首歌,荡气回肠。
这一领域太高了。三国名将争斗,即使是风云变幻的英雄们,也始终沦陷在这个角斗场上,无法脱身,无法逃脱。
在现实的漩涡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何不同?
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明白:顿悟,是需要跳出人世间的种种情欲纠葛,跳出人世间的种种情欲纠葛,就像我们作为局外人,看着三国的成败转头,历史的浪花淘尽了英雄,才能在秋月的春风里谈笑风生。
遗憾的是,大部分的世界都争的是当局者迷。
最后,还是要开始。
三国末日,有一首长诗,讲述了金戈铁马的英雄时代。最后一句话说得最深刻:
人生在世纷纷尽,日日夜夜无休。
三足鼎立已成梦境,后人凭吊而泣。
我想起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最后一句话:盖天命之事,不可与智者争也。
今天是日子。
因此,我们更能理解开篇那句话所暗示的那种旷达之人,不仅仅是经历过了,跳出了看了看,就能理解了;他也需要看到并理解天数这件事。
古代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命不可违,又告诉我们要尽力而为,安天命。事实上人可以做的,只是尽力去做,不能也不应该对结果过于执着,过于挂心。
有时,这句话常常是最有效的:这是生命。
生命由此开始觉悟。
三国故事就像一个封闭的圆圈,开始就是结局。
人类的争斗,本来就是这样循环的。
在故事里,是心灵的机器;在故事外,是天机。开悟,就是机会。
水浒传
尘埃归尘埃,泥土归泥土。
水浒传,大体上是一部义字当先,替天行道,却毁于风尘的故事,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豪气,一场江湖侠义,万千悲凉。
于是开卷词才透露出这种气质:
试看隐书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切冰切雪
说说看吴钩。
审时度势,前王后帝,分真假占中州,
七公扰乱春秋。
兴死如枯柳,终成虚舟。
有无数的成名和图名,
还有那无数逃名。
刹那间,新月下的长川,江湖变桑田。
奇怪的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
恐伤弓远之曲
还不如先覆掌中杯,再听新音。
好似笑傲江湖,又好似孤寂。
对水浒故事来说,这真是一副看客心切的样子,就像喝酒品茶听评书唱曲。
与红楼相比,水泊梁山却是一场悲剧,其中的现实更为沉重,更为真实。
因此这个开卷词潇洒而冷酷,或许都是装出来的什么看淡名利,隐居书林,儒流俊逸,都明摆着是一种无奈和迫不得已的现实。
这一情感,在最后的几首诗中,终于显现出来。
先说梁山108好汉:
天罡尽归天界,地煞仍应归于地。
千年为神都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看起来是神灵归位,永世香火供奉,青史留名。
可以想想梁山好汉的故事和结局,却有多少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