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重难点_中考物理
第十三章热和能量。
1.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力学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所有物体的分子都是不断不规则运动的。
(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和排斥。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相互进入的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
(1)分子不断地做不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热运动:由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分子的不规则运动称为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第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热金属和冷冰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当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4.内能的变化: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传热。
(2)热量:在热量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量称为热量,热量的单位为焦耳。传热的本质是内能的传递。
a、传热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传热方向: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热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热。
②传热条件:温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传热过程中,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热量释放时,内能减少。
注:物体内能可能变化,但温度不一定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
做功和传热相当于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
第三,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其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
2.定义公式:
3.单位:焦耳/(千克℃)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收热量或释放热量的能力。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个特性,它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6.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即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为4.2103J。
7.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从比热容表中也可以看出,水的比热容是所有物质中最大的。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加热或冷却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水的这种特性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沿海地区的温度白天上升比内陆地区慢,夜间下降少。所以一天之内,沿海地区气温变化不大,内陆地区变化很大。一年中,夏季内陆比沿海地区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地区冷。
(3)水由于比热容大,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工作时需要产生热量,通常用循环水冷却。冬天经常用热水取暖。
8.热量计算公式: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1.热力发动机。
1.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称为热机。
2.内燃机:
①冲程: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一端向另一端运动的过程称为冲程。
②内燃机工作过程:内燃机每个工作循环分为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都是靠飞轮的惯性完成的,而作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一个对外做功的冲程,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此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
汽油机:气缸盖、进气和汽油混合,点火,效率低。
柴油机:气缸盖,进气,压燃,高效。
第二,热机的效率。
1.燃料的热值。
(1)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称为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
②定义公式:q=Q/m(q为热值)(如果燃料为气体燃料,q=Q/v)
③单位:J/kg,发音为焦耳每千克J/m3,发音为焦耳每立方米。
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即1kg酒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3.0107J..
煤气热值为3.9107J/m3,即1m3煤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3.9107J..
(7次方)
④热值的理解:
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意理解三个关键词1kg,一定的燃料,完全燃烧。1kg指燃料质量。如果燃料质量不是1kg,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些燃料:表示热值与燃料类型有关。完全燃烧:指完全燃烧,否则1kg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不是这个热值决定的值。
b、热值反映一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能力,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状、质量、体积无关。
2.热机效率:
(1)热机能量流程图:
真正能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时释放的能量的一部分。
(2)定义: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之比,称为热机效率。
(3)公式:=qYes/qTotal100%。
公式中,Q有能量做有用的功;q永远是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4)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3)减少部件之间的摩擦,通过克服摩擦来减少能量消耗。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提高燃料利用率。
第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第一种永动机永远无法实现,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第15章电流和电路。
一两种电荷。
1.带电(Charged):被摩擦的物体具有吸引光线和小物体的性质,所以我们说物体是带电的。
轻小物指纸屑、毛发、草球、灰尘、光球等。
2.摩擦起电
①定义: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
②能量转换:机械能-电能。
3.两种收费:
正电荷的调节:玻璃棒摩擦丝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调节:橡胶棒摩擦毛皮所带的电荷。
4.电荷相互作用定律:相同的电荷相互排斥,不同的电荷相互吸引。
5.收费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