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初一语文内容复习方法_中考语文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19年中考初一语文内容复习方法,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培养习惯
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即能见效,但是同学们只要有恒心,抓住语文的核心素养听说读写,从培养习惯入手,就一定可以学好。
(一)听的习惯
课堂中除了要耐心专注地倾听,还要努力做到五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课上没有听清楚或听明白的地方,课后要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询问,做到听思结合。
(二)说的习惯
课堂中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但要听清楚问题及要求再认真作答;课余时间可以跟同学说说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时讯、文学作品等;积极参加各类演讲比赛,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读的习惯
读有不同的要求和用途: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轻重急缓,入情入境地朗读可以展现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默读要求不动唇、不指读,用心领会,边读边思;略读抓住关键语句有助于梳理文章结构;精读要注意圈点批注,细细咀嚼,体会文句精妙。
(四)写的习惯
写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文字创作,而是阅读观察、思考人生后的表情达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过程。
每次有新的思维火花可以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及时记录下来;背诵课文里的名篇佳句,可以多进行仿写练习;每一次的作文训练不要求全,只要扎实地突破一个点,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复习是期末复习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很多同学认为基础简单,只要粗略浏览,就可掌握要点,殊不知只有用心,细心,方可真正让基础复习放心到位。
(一)字音字形需牢记
期末考查的字词一般出自课后常用词语列表及课本下注释,因此学生需对照列表和课后注释,逐课清查回顾,碰到自己记忆不清晰或易混淆的词语,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上,化多为少,精简词语,建立自己的生字库。
(二)默写背诵需理解
默写题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直接默写即给上句写下句,或是给下句写上句;理解性默写即给出语境,默写古诗文。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能够熟练背诵课本上所有要求背诵的篇目,同时也要理解牢记关键句的解析,尤其是诗篇下面小字解析。
(三)经典篇目需关注
初一期末考试,一般会出一篇课内现代文阅读,这篇文章的选择一般为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名人大家的名篇,例如初一上册中的《社戏》《春》及《济南的冬天》。上课时老师也会重点分析讲解,这一部分复习,需要同学们回归教材,锁定名篇名段,翻看笔记,重在理解,将老师上课讲过的思想脉络,中心情感,写作手法,再次咀嚼回味铭记,最好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突破难点
复习中要把握学习中的难点和考试的重点,比起小学,初中文言和写作两个部分的学习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需要记背落实、归纳总结、整理归类,做到心中有数,发挥自如。
(一)文言
1、课内落实
我们在复习中不可丢开教材,而要重新回归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实词的复习,应以文下注释为主,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分类整理;虚词的复习,更要注意归纳整理,能做到篇与篇之间的融会贯通;文言句子的翻译,要特别关注课下的注释,尤其是倒装、省略、判断等特殊句式更应灵活运用,力求每篇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都进行准确翻译。
2、课外迁移
文言知识,常以课内外相关篇目的比较阅读进行考查。学习课内文言文时要学会借助课下注释来翻译文章,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对于课外篇目,我们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其实课外篇目的阅读,考查的正是课内知识的迁移运用。因此,在进行课内知识复习的基础上,要加强课外相关篇目的阅读训练,学会用课内知识读懂课外文言文,提升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二)写作
1、完整叙事
写清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经过交代清楚,除此在行文的过程中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特别注意叙事的顺序,安排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使文章成一个风头猪肚豹尾的完整结构。
2、抒写真情实感
感人心者在乎真文章是表情达意的,情是文章的灵魂。要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挖掘值得写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切忌编造故事、虚假叙事,要写自己的真实经历,唯有真情才亲切感人。
3、从生活中撷取素材
可将平时的练笔、日记、周记进行分类整理。如:亲情类、校园类、励志类等做好素材的储备;还可以重温主题六个单元的名篇,依托教材借鉴写作技巧和选材方式。另外,从家庭、学校、社会中撷取生活中的动情点,在平凡的小事中抒写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