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中考网 > 中考复习

中考语文语境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语境专题复习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 王恒林

【典型例题】

例1:根据句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黄金海岸,阳光之都,mèi(   )力日照。灯塔广场,风光旖旎,是观海、听涛、看日出的绝妙佳地;九仙山的野生杜鹃,姹紫yān(   )红,山泉飞瀑,清幽佳绝;浮来银杏,龙盘虎踞,冠似华盖,繁阴数亩。生活在这座海滨城市中,你会感到温xīn(     )舒畅。

解析: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道独具特色的考查题,很多地市都采用这种形式来考查基础知识。首先,它将拼音及汉字认读、书写的考查融为一体;其次,将考查置于特定的语境中,让考生阅读文段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填写汉字。只要理解文段,又掌握字词较牢,很容易做出正确答案:魅    嫣    馨

例2:根据要求将句子抄写在方格内,要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

lǎo jì  fú lì zhìzài qiān lǐ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学生根据拼音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的题,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识记。正确答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例3:挑选三个词写一段话。

千载难逢   栋梁    踌躇满志    志存高远     孜孜不倦   沥尽心血

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恰逢千载难逢的盛世,一定要志存高远,勤奋苦读,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

例4:读下面一句话,根据要求写成语:

胡锦涛主席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写出以“和”字开头的三个成语: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根据要求写成语,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考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答案举例:和风细雨   和衷共济   和颜悦色   和盘托出

例5: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义,用适当的词语予以替换:

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并准确书写出词语。

答案为:相辅相成。

【要点揭示】

在语境中写字,重在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纵观近年中考试题,知识基础考查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在语境中写字考查学生学过的或生活中常用的字,较少考查生僻难写的字,没有偏题、怪题。所引用的语句都出自现当代散文名家名篇,语言优美,文学性较强,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开心地书写祖国的优美语言文字。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多读书、多翻阅工具书,理解、识记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夯实语文基础,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知识结构】

1.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区别形近字。

3.特殊识记常用而又易错字。

4.借助偏旁分类识记。

5.借助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识记。

【考题预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将富有教育意义的俗语、格言、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歇后语等。抄写在方格内,要做到书写准确、规范、端正、整洁。

3.根据提供的词语,挑选几个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

4.读下面一句或一段话,根据要求写成语。

5.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义,用适当的词语予以替换。

【跟踪训练】

一、根据句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1.石缝间jué(  )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2.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播到海角天yá( )。

3.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怨yì( )。

4.那一股足以qíng( )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5.一年之jì( )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6.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7.在茫茫太空,月亮离地球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jí( )。

8.任何不称职或不可救yào( )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9.百草园中似乎确záo( )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0.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shùn( ),我来到北大已是第三个秋天。

11.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àng( )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笨拙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

12.每一个舞姿都使人zhàn( )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13.当安塞腰鼓jiá( )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14.竹影现出参cī( )不齐的样子来,亦真亦幻,摇曳生姿。

15.灯光射在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bì( )辉煌的彩霞。

16.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shèn( )楼在召唤。

17.杨利伟驾驶“神舟”五号飞船,凌云御风,áo( )翔天宇,为国争光。

18.斑羚跳跃技术娴熟。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dù( )。

19.马那种轻捷的神情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zhāng( )。

20.从他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fěi( )浅。

21.对于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切不可越俎代páo( )。

22.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zhì( )比。

23. “鞠躬尽cuì( ),死而后已”是邓稼先一生的真实写照。

24.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 )而不舍。

25.闻一多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zhèn( )天地。

26.对同志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rén( )。

27.福楼拜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热烈激动,雄biàn( )过人。

28.1992年,张山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演了一出巾guó( )不让须眉的喜剧。

29.大家七嘴八舌的商量着,众说纷纭,莫zhōng( )一是。

30.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不可当,横渡长江。

31.爷爷虽已年近花jiǎ( ),但整日忙忙碌碌,真是老当益壮。

32.卢沟桥石柱上的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xiào( )。

3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ì( )迹。

34.八宝酒,顾名思yì( ),就是八样东西泡的酒。

35.从城市,从乡村,千里tiáotiáo(    )赶来欣赏百合花开。

36.雨说:“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qiàn( )绿野大地。”

37.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jí( )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8.“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dì( )固。

39.好读书,不求shèn( )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0.古往今来,仰望广袤无yín( )的宇宙,曾引起多少仁人志士的遐思。

41.反动派挑bō( )离间,真是卑鄙无耻。

42.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尽职守。

43.于勒叔叔那一张又老有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kān( ),令我同情。

44.一江春水心平气和地一xiè( )千里。

45.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bì( )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46.芬芳的草地,肥美的湖沼,美丽的大自然,万物dǐng(   )盛。

47.叶背上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chuò (    )约的,做一个妩媚的笑。

48.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现出不xiè(   )置辩的神气。

49.荣yìng(    )何大学问这个尊称后,他当真看起书来。

50.旱烟袋擎起cūn(    )裂的大手,给小姑娘擦泪。

二、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方格内,要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

1.写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句子。

2.写出晏殊的《浣溪沙》中的千古丽句。

3.写出《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诗句。

4.如果人人都能多为他人着想,做到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空)

5.写出歇后语的下半句。猪八戒照镜子——

三、挑选三个词写一段话。

1.才华横溢    生龙活虎     家喻户晓     精彩绝伦    脍炙人口

2.热情   冷冷清清   麻木不仁   微不足道   漠不关心 潸然泪下  给予 索取

3.突如其来   沉着镇定 张皇失措   柳暗花明

四、读下面一句话,根据要求写成语。

2006年,感到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感动人心,催人奋进。愿他们的精神似春风吹绿神州大地。

请你写出以“心”开头的成语,至少四个。

五、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义,用适当的词语予以替换。

1.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地汲取知识。(       )

2.不用说也明白,在创造的宇宙里,他们是光辉的明星。(        )

3.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枯燥无味,同咀嚼蜡一样了。(       )

4.好的书每读一次就让人觉得一打开书本就能让人受益匪浅。(       )

附参考答案:

一、倔 涯 艾 擎 计 贮 即 药 凿 瞬 盎 颤 戛 差 碧 蜃 翱 渡  彰 匪 庖 栉 瘁 锲 震 仁 辩 帼 衷 锐 甲  肖 匿 义 迢迢 嵌 汲 蒂 甚 垠 拨 恪 堪 泻 蔽 鼎 绰 屑 膺 皴

二、1.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己所不欲 勿施于   5.里外不是人

三、 根据要求,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书写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即可。

四、心旷神怡 心悦诚服  心满意足  心平气和 心明眼亮 心惊胆战   心直口快   心花怒放  心心相印   心不在焉  心慌意乱 心灰意懒   心急火燎 心血来潮

五、1.孜孜不倦    2.不言而喻   3. 味同嚼蜡     4.开卷有益 

文言文简介: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平常的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