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中考网 > 中考复习

中考语文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中考语文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课程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就要求我们: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辨析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2、能背诵默写文言文基本篇目。3、能对文章(段)进行整体感知、理解、分析、欣赏。5、能联系实际谈体会,作评价。

中考热点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有:1、朗读的节奏、断句、停顿。2、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3、理解与翻译重点语句。4、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主要观点、内容、中心句等)。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段中心。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7、分析写作特色。

中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一般是课内外兼顾,注意对阅读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所以平日学习要注重基础积累。

阅读方法

(一)课内阅读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我国的文化遗产,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增强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多朗读

多背诵

勤做练习

勤查工具书

(二)课外阅读的方法

把握答疑,从文做起。答题时从最有一道题做起,这样有助于理解文意。

句子翻译,准确通畅。翻译时抓住关键词语。

实词、虚词解释,重在迁移。课外文言文的实词、虚词解释和比较判断,大都来自对课内实词、虚词的积累,所以对课内实词、虚词的积累尤为重要,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三)比较阅读的方法

认真阅读语段,整体把握语段的主要内容。

认真分析题目中要求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文言文简介:
​​​​​​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文雅的口语为基础的书面形式,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平常的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