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标题《三角形的面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a、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b、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c、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两组三角形卡片。请观察两组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形状不同,面积相似),让学生比较哪个面积大?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2、探究新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玩游戏,小组内交流问题。
要求:拿出信封里面的学具,从中找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你能发现了什么?同时在拼时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B、拼成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
C、拼成的图形与原来每一个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在小组里动手拼一拼,并相互交流以上问题)
(3)、学生代表上台演示汇报
(4)、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小结,演示拼凑过程
看来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只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大家都说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5)、补充课外小知识(古代数学家对三角形面积的推导)
3.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1)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询问学生在计算面积时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并计算)
(2)判断正误。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个完全一样的含义,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推导与计算
4、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觉得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注意什么?
5、布置作业
课本P86--87页第2、4、5题
6、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长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在观察图形、总结归纳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体验、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方形特征。
2、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的活动,了解长方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的特点,能够在方格纸中正确地画出长方形。
三、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让学生先自主发现长方形的特征,结合讲解法帮助学生小结长方形的性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寻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由长方形的。
2、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引出课题。
出示长方形的卡纸,复习长方形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动手操作,寻找长方形的特点。
(1)折一折,量一量,要求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特征,请小组长做好分工,把研究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出示多媒体课件,明确任务】
(2)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到学生中去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
2、小组汇报交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形的特征,这里引导学生先汇报长方形,学生汇报完长方形后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的特征。教师同时板书
3、师生共同小结。
(三)、巩固长方形的性质
在方格纸上用直尺画一个长方形。
(四)、练习拓展
1、填空
2、判断
3、画一画
课本第73页第1题。
(五)、动手操作
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六)、总结梳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还满意吗?
(七)、课后延伸
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面上也有长方形,告诉你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