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中考网 > 中考复习

2015年中考政治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卷版)

  母体题源1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母题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政治
  【母题原题】右侧漫画《枪响之后》警示我们(   )
  A、要与自然和睦相处 B、不得屠杀任何动物
  C.狩猎虽快乐也惊险  D、人的生命最为宝贵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漫画体现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生态的和谐发展;选项B 中任何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选项C说法与材料中不符,没有体现惊险;材料中也没有体现人的生命,因此D也是不正确的。故答案选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做法,考查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认识,重点是理解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考试方向】尊重生命是中考的常考题目,在考查过程中多采用选择题和分析题, 难度一般。
  【得分要点】( 1)理解教材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相关知识,明确尊重生命的意义。(2)掌握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正确做法,做到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3)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每个人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1.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对此,一批批有识之士选择当环保 志愿者,去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是因为( )
  ①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
  ②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已越来越严重
  ③善待大自然就等于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④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B.在善待大自然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大自然成为朋友的无限乐趣
  C.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D.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加速 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太湖水污染 及蓝藻监测预警于2012年4月1日启动。目前,江苏省科学治太全社会总投入已达700亿元。我们要善待自然,就要做到( )
  ①保护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不向自然界索取任何东西
  ③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
  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 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在与大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对青少年的职责,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B.我们应承上启下,对前人负责,为后人造福
  C.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我们有权任意享用
  D.我们应该感激自然,亲近自然
  6.5月22日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及其所提供的多重生态服务对于实现保障世界用水的目标至关重要。这说明( )
  ①地球物种和栖息地及其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是人类财富、健康与复制的基础
  ②人类是万物之灵,是自然界的主宰
  ③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
  ④地球生态系统如果发生不可挽回的变化,人类文明将不复存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7.2015年3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聚焦苏州生态发展,小桥流水人家、波光粼粼太湖、肥嫩鲜美螃蟹的的苏州元素出现在了电视画面中。要保持苏州人与自然的生态发展,需要我们( )
  ① 发展可再生资源 ②推广大排量汽车
  ③推行绿色经济 ④企业节能减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列关于人与大自然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大自然无条件地服务于人类
  ②大自然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类有保护大自然的义务
  ③人类危害大自 然,大自然对人类束手无策
  ④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 目前,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这个数字是50年前的2倍。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在我们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意识淡薄,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盲目挤占耕地面积、毁林开荒,沿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大自然进行了几十年的涸泽而渔式的掠夺后,还未来及体会万物之灵长的胜利,就匆匆迎来了大自然的疯狂报复还击。资源枯竭,持续发展能力降低,物种不断灭绝,持续的干旱或暴雨,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频频光顾的沙尘暴,被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严重污染的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不再蔚蓝的天空,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与自然的 搏击,人类的贪婪和短视注定了人类将输得更惨。在痛定思痛中,是否开始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1)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8分)
  (2)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应当怎么办?(7分)
  (3)青少年应当成为绿色的使者,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谈谈你打算怎样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12分)
  10. 材料:以下是2015年两会期间,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答记者问时的部分讲话内容(有编辑):
  ①去年,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80%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三角、珠三角,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大面积雾霾频繁发生,引起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② 我们现在的环境治理还是粗放式的,治理工程主要体现在末端治理,过去几十年技术发展的进步要远远大于末端治理的进步。但是这些红利没有释放出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创新能力不强。
  ③要及时公开执法信息,公开企业排污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举报权。我们要在环境执法的过程中,使污染无处躲藏。让所有的污染源排放暴露在阳光下,要让我们每一个人成为污染排放监督者。
  (1)材料①反映了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什么问题?(2分)
  (2)从②③两个材料中,我们看到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运用哪些手段?(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要运用这些手段?(4分)
  (3)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中说:如果说人一时难以改变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为改变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4分)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