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中考网 > 分数线

山东省潍坊市2019年中考总分满分、各科目分值

山东省潍坊市2019年中考总分满分、各科目分值
 

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一)考试科目、形式及成绩等级划分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分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两类。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与健康、实验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等12科,考查科目包括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等4科。各科目总分分值及等级划分办法不变。 

从今年开始,英语学科的听力测试从笔试中分离,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英语听说能力测试,测试时间为30分钟;英语学科笔试时间调整为90分钟。听说能力测试分数与笔试分数合并后划定英语科目等级,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公布考生的原始分数。 

(二)考试时间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等9科文化课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笔试,全市统一组织。考试时间为6月11日—14日(具体时间安排见附件2)。考生成绩属个人隐私,各县市要通过适当方式将考生考试成绩通知本人,考试成绩只能用等级表达,严禁用原始分数、点数等其它表达形式变通。 

英语听说能力测试时间为3月30日,由市教科院统一组织安排,各县市区教育部门按照有关要求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的认定、审核、公示等工作于5月15日前完成。 

体育与健康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奎文区、潍城区、高新区、经济区、保税区和市直初中(以下简称“中心市区”)分别由市教育局家庭教育科(体卫艺科)和市创新教育研究院统一组织,其它县市区自行组织实施。体育与健康考试于5月20日前完成,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于4月30日前完成。具体考试时间、考试内容、等级划分办法等另行公布。 

信息技术考试政策不变,于4月20日前完成。成绩达不到C等的,不具备普通高中录取资格。 

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由初中学校组织认定、县市区负责审核把关,于4月20日前完成。其成绩分A、B、C三个等级,其中A等不得超过考生总数的30%;成绩达不到B等的,不具备普通高中录取资格。 

继续实行多次考试制度,具体办法不变。要严格执行省定课程方案,严禁统一提前结束课程或对部分学生组织应试的“快班”让学生提前参加考试。各县市可以初中学校为单位合理设定提前参加考试人数比例上限。 

(三)成绩管理 

体育与健康、实验操作技能及考查科目成绩,由各县市区划分等级(中心市区统一划分)、公示、核对无误后,于5月30日前上报到“潍坊市高中段招生考试平台”(以下简称“中考平台”)。信息技术考试成绩经县市区招考办审核后一并上报。 

在潍坊市内其它县市区就读(且有就读学校学籍,下同)、需回户籍所在县市区升学,或跨县市区报考民办普通高中的学生,原则上参加就读学校所在县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与健康、实验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科目的考试,以上考试科目和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等考查科目成绩,由就读学校所在县市区教育部门一并上传到中考平台。 

学生初一、初二年级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转学到其它县市区的,其相关科目成绩由原考试所在县市教育部门开具书面成绩证明(市区由市教科院开具),转给现所在县市教育部门(市区转给市教科院)。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简介: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Weifang NO.1 Middle School)是山东省重点中学,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级示范性中学,山东省新课程改革定点联系校。
据2015年02月学校官网显示,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占地1259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占58%。拥有1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80人。
截至2011年09月,在职教职工526人。有市特级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教学能手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者20余人;潍坊名师、市特级教师、市教学能手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者85人。

山东省潍坊简介:

潍坊,山东省下辖地级市,古称“潍州”、“潍县”,又名“鸢都”,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与青岛、日照、淄博、烟台、临沂等地相邻。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市域地貌自北向南,由低到高,形成几个台阶。截至2016年,辖4区6市2县。2017年总人口936.3万人。
潍坊市是世界风筝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2017年,潍坊市地区生产总值585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2017年,潍坊市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名单,全国17座城市入选,潍坊名列其中。2018年1月,潍坊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12月,2018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第6名。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