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材中“历史时间”的几种表述方法_学习方法
一、考古学上的肯定时代纪年法
肯定时代纪年是考古学中年代学的范围。因为远古时代的历史时间沒有一切文本记述,并且间距大家非常漫长,在非常大水平上凭借考古学的肯定时代的判断,判断肯定时代的方式 ,在历史时间考古学的行业内,主要是借助参考文献记述和年历学的科学研究,及其凭借社会科学的方式 如地貌学、古生物学等。肯定时代的描述有二种方式:
(1)距2020年如人类的起源,至今已有最少现有300多万年的历史时间。
(2)年以前如现阶段孰知,在我国存活时代最开始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这种全是肯定时代的描述方式,在叙述古代史非常是史前时期的历史时间时要的较多。
二、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五行听说其发明人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时代的大挠氏。我国古代是用天干地支五行来纪年,现代社会已非常少应用。
天干地支有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之为十天干。
十二地支有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之为十二地支。
在我国阴历采用天干地支五行做为测算年、月、日、时的方式 ,便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依照一定的次序而不反复地配搭起來,用于做为年、月、日、时的编号。把天干地支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边加上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字,那样就组成一对天干地支。假如天干地支以甲字刚开始,十二地支以子字刚开始次序组成,就可以获得:依照那样的次序每一年用一对天干地支表明,六十年一循环系统,称之为一个甲子。天干地支排序的次序是固定不动的,组成的六十甲子的部位也不可以错乱,用它来纪年,就可以了解顺序。
1895年的甲午海战、1898年的戊戌变法均是由于该年的天干地支是甲午、戊戌而而出名,天干地支纪年的益处取决于它是依次序连续的纪年,一个甲子完后,能够 再接一个甲子,一直延用到今日,如2008年是戊子年,2009是已丑年。
三、年号纪年法
年号纪年起源于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140年),一直延用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汉朝汉武帝刘彻在公元140年宣布创建年号,年号为建元,自此,年号做为规章制度被历史皇帝承继出来,新君继位后绝大部分必须拆换年号,重新世界。年号变成我国古代的纪年方式 之一。
其方式 是:按君王继位年次,用年号再加年间、二年、三年等序数递纪,如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等。新君继位一般都是更改年号,称之为改元。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二年起算,也是有一些从本每年中起算。在我国各代各朝设定的年号,以便称呼之便,大多数以两字取名,如晋永和、唐贞观、宋元嘉、明万历等。但也是有极少数是三个字、四个字以致六个字的。
四、民国纪年法
1911年,幸亥革命打倒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社会。1912年一月一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布创立,公布创立共和政体,改成公历(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1912年为民国元年。
民国纪年与古时候以皇上的年号纪年一些相近,它是以中华民国创建刚开始纪年,公年1912年是中华民国创立的第一年,即民国元年,1913年即民国二年,以此类推,与公年纪年相距1911年。蒋介石溃败到台湾以后,依然坚持不懈应用民国纪年,民国纪年与公年纪年的公式换算为:公历年=民国时期年+1911,1940年日本兵败认输,民国纪年应该是民国时期34年。
五、公年纪年法
公年是公历元纪的通称,是国际性行驶的纪年管理体系。以传说故事中耶稣的生年为公历年间(等同于中国西汉平帝年间)。
公年常以AD(拉丁文AnnoDomini的简称,意主导的生年)表明,公元则以BC(英文BeforeChrist的简称,意为基督之前)表明。
如今通用性的公历纪年现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时间。4新世纪的希腊人、天主教史家攸西比乌斯(Eusebius,260-340)选用了统一的综合性编年法。6新世纪的西班牙神学家伊西多尔(Isidore,560-636)在攸西比乌斯的基本上明确提出了基督纪年法,即现行标准的公历,它的起始点是公元1年,这一纪年以及起始点也是主观性要求,习惯成自然的。8新世纪时英国教會史家比德(Bede,673-735)最先按公年纪年测算公元的年限,先后列入公元前1年,公元2年等,比德的测算沒有在公元前后中间定下一个公元零年(那时候欧洲通用性的罗马数据无0的方式),为之后的矛盾和异议埋下了症结。公年纪年法随天主教阵营的拓展而获得愈来愈普遍的应用。
在我国从幸亥革命后的第二年(1912年)起选用公历纪年,但另外选用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九月份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会精神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选用公年纪年。公年纪年法是当今社会上通用性的纪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