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一定要克服以下八种常见的弊病
中考复习一定要克服以下八种常见的弊病
三月上旬已经结束,中考复习也就进入了攻坚克难的阶段,但是最后的冲刺时间,在紧张的中考复习之中,一定要克服以下八种常见的弊病。
1
喜欢钻研偏难怪题
症状:许多同学认为攻坚阶段就必须要做大量的偏题、怪题、难题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水平,才能拿下中考中的压轴题。
偏方: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不考偏难、怪题,建议大家别做无用功。只有牢固掌握常规思维,常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即使是一个尖子生,花费很多的时间钻研偏、难、怪题也是一个不好的现象。
2
题目做得越多越好
症状:许多同学漫无目的的做题,做得都麻木了,效果也就不好。有时,基本的东西还学得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以后,巩固了或者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反而有害无益。
偏方: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注重基础,考查能力,只有对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深刻理解,做题才是最有效的。要多做一些基础题,还要注意一些规范的表述。
3
不注意知识系统化
症状:不把知识系统化,是复习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没有系统化就难有头绪,各知识之间就彼此孤立,各部分内容复习到什么火候,哪些地方过关了,哪些地方没有学好,心中无数。
偏方:第一轮复习以后,应在各知识点梳理的基础上,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归纳,不仅可以梳理这一部分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今后那些有难度的题提供一些可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4
不善于总结归纳
症状:这种症状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题海战术导致的结果,拼命做题,认为做多了、接触面就广了,题型练得多了,方法就多了,但是茫茫题海,能做得完吗?
偏方:复习中,我们既要总结和归纳一些知识,也要归纳和总结存在的问题,形成错题档案,还要归纳解题方法,如归纳某些问题的重要解题思路,并总结哪些方法能解决哪些问题,还有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知识学透,把方法用活。
5
根据个人喜好下功夫
症状:许多学生学科发展不平衡,只对某个学科感兴趣,或者只对某个老师所教的课感兴趣。对自己不喜欢的科目,或者对自己不喜欢老师所教的科目漫不关心,导致成绩无法提高、学科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偏方:要想提高总分,应在弱势学科和自己不太感兴趣的学科上多下功夫。
6
纠错屡犯,成绩难以提高
症状:有些同学没有从错题中总结经验的习惯,所以没有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一味的认为自己没有记住。
偏方:在纠错过程中,既要总结错误原因,更要分析其原因,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样改变条件和问题,使错误的答案变成正确的答案。同时,要抓住典型对正确解题进行分析,对答案进行检验。事实证明,练习是实践,分析是升华,只做不分析,练习往往走过场。要分析解题的根据是什么,还有没有别的解法等等。
7
学习计划不合理
症状:有些同学糊里糊涂的过日子,摸摸这个,碰碰那个,或者完全从兴趣出发,或者干脆把学习任务堆积起来,一直拖到不得不完成为止,这时候新任务就来了,导致自己无所适从。
偏方: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三种,其一是阶段性计划,即对一个时间段内学习的大体安排。其二是短期计划,常常为天计划,可以具体设计自己的时间安排,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制定好以后严格执行。并使自己过得充实起来。第三是整体的计划,包括成绩的分数,名次等,这样使自己永远都有目标。
8
患得患失、考前心态失衡
症状:考试当前,有的学生因为过度紧张导致状态不佳,甚至病倒。
偏方:考前要防止两个极端的做法:一是过度放松,破坏了长期形成的生物钟,会适得其反。二是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导致过度劳累,这些方面还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以后再做总结。
这些中考复习中常见的弊病,可能大家或许都有意识到,但是没有真正落实到实践中。所以小编在此希望大家好好参照这些弊病,然后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学习方法,最后顺利考入自己理想中的高中。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介: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The Academic Test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简称“中考”。它是检测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和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它是初中毕业证书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
学生可根据中考成绩报考相应的高中、中专、技校等。其中以报考高中为主。中考要考虑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高中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范畴,因此,中考既要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要坚持考查学科能力。
中考命题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教学情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情况、教材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地求同避异,充分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平稳过渡,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2018年4月3日,江西从2018年初一新生起,将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学科成绩来源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