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数码影视艺术人才,提高我国影视作品的艺术水平,尽快适应影视高科技的发展给影视艺术带来的变化,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将全力打造数码影视动画人才。 培训目标: 熟练掌握电视包装所涉及的基本应用软件(包括非线性编辑软件、工作站合成软件、三维动画软件)的操作。结业学员具有基本电视创作及前后期制作能力,能独立完成片头、节目包装策划及影视广告的制作。能胜任电影电视制作部门和音像单位、制作公司、广告公司的编导与制作工作。 招生对象及要求: 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身体健康的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广大有志青年以及有志于在数码影视制作领域发展的人士均可报名。 为培养数码影视艺术人才,提高我国影视作品的艺术水平,尽快适应影视高科技的发展给影视艺术带来的变化,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将全力打造数码影视动画人才。 培训目标: 熟练掌握电视包装所涉及的基本应用软件(包括非线性编辑软件、工作站合成软件、三维动画软件)的操作。结业学员具有基本电视创作及前后期制作能力,能独立完成片头、节目包装策划及影视广告的制作。能胜任电影电视制作部门和音像单位、制作公司、广告公司的编导与制作工作。 招生对象及要求: 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身体健康的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广大有志青年以及有志于在数码影视制作领域发展的人士均可报名。
城市设计学院的徽标整体形态脱胎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徽标,但在中央美术学院徽标的原有形态基础上,划分为了六块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并且每一块方形的颜色都不相同,这六块正方形各自象征着组成城市设计学院的六个部分,他们自上而下分别有着不同的代表:黄色为城市设计学院研究生部,绿色为城市信息设计学部,红色为城市形象设计学部,蓝色为城市影像设计学部,紫色为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粉色为城市时尚设计学部。[1]
城市设计学院主要在后沙峪校区,后沙峪校区是由于历史原因而成立的,因此硬件相对较差,甚至没有正规操场。但是后沙峪校区是三个校区中唯一宿舍有空调的。后沙峪校区有一个图书馆,大小类似于阅览室,图书卡三个校区通用。
因为后沙峪校区是承租校区,一是成立之初没有这么多专业,地方要求不大,二是学校不可能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大规模投资更新设备,所以办学条件相对不利。但是即便学院本部也是经历过二厂中转办学之后继续发扬光大的。城市设计学院原定于2015年搬到燕郊新校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2014年9月学院签订合同将租期续租10年,延续至2025年搬迁。燕郊校区的占地面积和本部一样大,建筑安排更为合理,硬件设施更为先进,搬迁至新校区会成为城市设计学院发展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2]
信息设计学部即信息设计专业,学部主任:马浚诚。城市信息设计学部关注与城市紧密相关的视觉信息传达,并以图文信息、商业信息、实验媒体、城市导视及视觉识别设计为主要的专业方向,以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知识结构为基础,并通过学科交叉和对信息科技前沿知识的跟踪,培养能够整合信息文化和数字科技的交叉型视觉图像设计专门人才。信息设计学部包括四个专业方向:
绘本创作设计工作室:工作室导师:杨忠。
绘本创作设计工作室一直以城市设计学院的”城市、时尚、青少年“为立足点,以”推崇新异,关联社会“宗旨为前提,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不但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书籍整体设计的技能,同时以培养具有编辑和策划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学生要了解市场,创作出能够迎合市场需求,而且能够引领市场品味的图文书籍,教学中贯穿”学术在前,应用为本“的原则,工作室的教学内容分为绘本(图画书)制作与研究、书籍形态探索与研究两大部分。
商业信息设计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韩家英。
商业信息设计工作室是基于传统广告设计学科之上研究全信息广告设计学习的工作室。通过课堂与课下实践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设计与思考能力,拓宽设计视野,建立全局观。旨在培养符合设计公司、广告公司及相关机构等所需要的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技术知识的综合型设计人才。
实验媒体设计工作室:工作室导师:何浩。
实验媒体设计工作室以学习、研究数字媒体产品、多媒体内容和技术、相关设计发展、及它们对社会所产生的作用为主要内容。工作室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新技术和信息设计相结合的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广泛的关注艺术与科技的发展对社会文化推进的可能性,提倡学生们创作出能够充分体现出个人创意与技术创新的作品,探索艺术设计同科技研究的共同发展。
公共艺术与视觉设计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马浚诚。
公共艺术与视觉设计工作室以品牌设计理念为基础,以全信息艺术设计表达为目标,研究公共艺术与视觉传达在城市的延展运用。教学实践强调个性艺术表达与商业项目对接,学术研究强调平面空间结合及体验式设计应用,将视觉信息艺术表达与设计影响最大化。推动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生活,将艺术与科技用设计语言去诠释城市文脉和时代精神。
形象设计学部即空间设计专业,学部主任:李悦。城市形象设计学部是以对城市文化形态的分类为基础,以空间设计为切入点,研究城市文化规划与视觉形象传达。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视觉设计,体现城市的文化传统、时代特征与功能定位,即以城市视觉文化为核心,体现城市的形象与功能。学部培养城市设计中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主题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等方向的专业人才。形象设计学部包括三个专业方向: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王中。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以艺术营造空间为基本理念,通过系统课题设计讲授设计概念、构成、方法、规律和特点,分析公共艺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并重点对当代造型艺术以整体的方式导入研究,通过课程与实践让学生把握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新取向。致力于培养公共艺术项目策划人、公共艺术家、空间及景观设计师。
空间与展示设计工作室:工作室导师:黄建成。
空间与展示设计工作室着眼当代城市、文化发展需求,以空间信息传播设计为核心,主张多维空间一体化整合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与实践讲授空间展示设计的概念、构成、特点、程序,从整体到展示分项分析、讲解和操作,以信息有效传播和受众心理诉求两方面探索创造,强调人在空间中整体感受,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的文化记忆。
主题空间设计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林学明。
主题空间设计工作室研究主题空间设计概念、原理、特征及其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与功能。重视对著名设计案例分析研究,引导学生关注理解主题在城市功能建筑及其他方面的塑造,并掌握主题空间所涉及的有关空间经营、空间主题结合、功能布局、材料应用、灯光、造型、色彩、多媒体等多方面艺术表达形式和手段,并具备较强综合运用能力。
时尚设计学部
时尚设计学部即产品设计专业,学部主任:郝凝辉。城市时尚设计学部侧重于城市生活产品与城市家居环境的设计,将时尚和流行元素纳入教学与科研。立足于对生活的研究,并以优良的的设计介入城市生活,引领城市生活。提倡”健康、环保、精细“的生活模式,满足大众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学部培养整体家居设计、产品设计、陶瓷设计、首饰设计、陈设艺术设计和家具设计等方向的专业人才。时尚设计学部包括五个专业方向:
家居设计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郑韬凯。
家居设计工作室以家居文化研究为基础,以家具设计为核心,以生活器物设计为辅助。要求学生们要学会找主题,自己给自己立主题。只给出方向和范围:家具或家居产品设计并首选家具。工作室教育重视原创能力和学习研究能力。注重学生设计创意、动手能力、团队能力的培养,打造具备”全程设计“能力的设计师。
产品设计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郝宁辉。
产品设计工作室通过新产品的开放来创造新的生活理念和时尚的生活方式,通过对现有的生活方式的再设计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设计出创造时尚、引导时尚的产品,用时尚、前沿的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大产品利润率,区别于广义上的工业产品设计而更倾向于设计贴近生活、便于投产、个性化、采用新材料的流行时尚产品。
陶瓷设计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黄春茂。
陶瓷设计工作室以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研究为基础,培养以日用陶瓷产品为设计对象的,能够与市场结合的设计师。教学以设计与工艺同时开展为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和精致制作生活陶瓷、了解市场、融入市场的能力。工作室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陶瓷学院共同创建了陶瓷艺术中心,保持着长期教学与科研的合作。
首饰设计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李骞。
首饰设计工作室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为基本,要求学生掌握高度的金属工艺技法来准确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或艺术思想。艺术构思与雕金技术在学习过程中交融并进,在课题和研究制作中穿插,使学生在掌握技法的同时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工作室致力于培养高级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专业首饰设计师、制作人才、及首饰艺术家。
室内陈设艺术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夏德武。
室内陈设艺术工作室的教学理念分三大块。以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为主,此环节是工作室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陈设艺术教学最终要提高的是学生的综合修养、艺术鉴赏和审美判断能力、对陈设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和建立精神层面的陈设理念。对空间关系的掌握也是陈设艺术的需求,因为此专业毕竟是在空间里完成的。同时了解室内空间里的家具、产品、织物、色彩与灯光、花卉与植物也是为更好的研究和完成空间陈设。
影像设计学部即影像设计专业,学部主任:宁瀛。城市影像设计学部下设有动画系和电影与影像艺术系。致力于通过教学训练学生在动画影像、实验影像、电影制作和视觉特效等方面的创作能力和制作能力,培养具有较高艺术修养以及较强实践能力的动态影像创作专业人才。影像设计学部包括六个专业方向:
动画系:
第一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温德斌。
动画第一工作室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尚艺术元素和现代叙事手段,运用新媒体、新材料、新技术,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动画作品。教学上注重造型能力培养,强调专业基础训练和专业技能掌握。实践上探索新时期视听语言,研究现代视频和音频的表现手法及工艺流程,传授相关艺术专业理论,培养具有较强造型能力的高级创作人才。
第二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程楠。
动画第二工作室是以互动动画和互动媒体为主要创作手段的工作室,教学重点侧重于让学生们了解互动动画的故事结构,掌握互动动画的架构方法,培养学生们对不同故事中角色造型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提升学生们对互动性媒体的掌握程度以及其应用程度,并充分的培养学生们进行分工合作的团队创作意识和协同创作能力。
第三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陈晓荭。
动画第三工作室以三维动作研究为核心,充分体现高新数字艺术特点,为国内游戏、影视等多媒体艺术行业培养艺术技术结合的创作人才。通过创意与实践,艺术和技术相均衡的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加强对数字艺术的理解,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行业化工具应用能力,使之成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创新精神和高审美取向的数字艺术创作人才。
电影系:
电影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宁瀛。
电影工作室主要研究基于叙事基础的剧情电影(虚构电影)制作和纪录片(非虚构电影)的制作,探讨叙事语言在当下语境中的多样化发展,要求学生具有基本影像叙事的能力,鼓励对艺术本体和社会的关注,拓宽知识背景。培养从事现代城市影像创作的艺术家和产业推进者。
实验影像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艾可。
实验影像工作室以现代数码技术为基本手段,并以研究国际影像样式和传播方式以及它的发展趋势为主要内容,教学上,一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艺术观念,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在数码、互动等影像新技术新观念上进行实验研究。
视觉特效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陈叶子。
视觉特效工作室注重影视后期制作概念与技术的学习,以现代数字技术的特效制作作为辅助手段来丰富提升游戏、影视三维、多媒体等影像作品的视觉语言。工作室教学中在培养数字化制作工具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整体视听语言控制水平,培养符合当代影视行业发展的高级人才。
家居产品专业即燕郊校区家居产品设计专业,专业主任:高扬。家居产品专业基于以产品为基础、空间为拓展、艺术为提升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旨在将家居产品设计专业从单一化向立体化的转变。注重时尚生活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具有高度美学修养的当代设计师,引领新中式生活,崛起新东方文化。家居产品专业包括四个专业方向:
产品与品牌工作室
艺术与产品工作室
空间与产品工作室
传统造物研究工作室
城市视觉文化研究所
城市视觉文化研究所是为了适应城市设计学院的发展需要而成立的专门科研机构,它主要包括下属五个机构,即城市形象设计中心、时尚设计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新媒体设计中心、国际设计工作营、学生创业孵化营,主要负责协调与管理学院科研、教学(主要指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和产业的和谐发展和相互联系,归纳、总结与提升城市设计学院的学术思想和专业特色,为教学提供研究和总结的平台,提供信息收集和发布的平台以及创新和实践的平台。城市设计学院的师生可在研究所的规范管理下参与研究所的工作,也可以学院的名义分批聘请院外社会各界有成就的精英人士担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参与研究所的科研和产业课题的研究与发展。
城市视觉文化研究所不仅被赋予了巨大的责任和明确的定位,同时希望成为城市设计学院对外工作的窗口,最终使研究所真正成为教学、科研和产业协调统一的结合体,更好的为城市设计学院的教学提供推动力和服务出口。
教育推广中心
为体现新形势下适应新发展、满足新要求的新型教学理念,城市设计学院教育推广中心将国内、国际著名企业成功人士、自由艺术家、著名学者、设计师及导演等请进专设的艺术创意基地,开设课程,设立工作室。并通过与企业间的合作将教学成果与具有前瞻性的原创设计产品以便利的渠道直接投向股市场,并从中挖掘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全面的艺术人才。让同学们在了解国际前沿专业领域发展的同时,了解市场,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成为适应行业历史发展、了解企业运作,并能从中把握和引领市场潮流的开拓型人才。
为了将新型教育体系更好的推广应用,使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多的服务于社会,成为相关企业量身定做人才的“实习地”,更形成专业与行业发展、教学与市场结合的互动式交流平台,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育推广中心将立足前沿,博采众长,为继续探索教育之路、发掘成就艺术人才而不懈努力!
城市设计学院是中央美术学院着眼于国际文化发展的前沿趋势,适应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新问题以及新兴的社会需求,拓展设计教育领域,于2002年9月正式成立的专业设计分院。城市设计学院的前身是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开办的成人学历教育,历经大山子二中初创时期、顺义京华学校中转时期、东城区教育学院办学时期,于2005年2月搬迁至顺义后沙峪现校区,在历经三次搬迁后迎来学院发展的新时期。
(2000年9月-2002年10月)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的前身是2000年9月中央美术学院开办的成人学历教育,首届招收专科生72人,当时租用望京大山子二中三间教室办学,是城市设计学院的雏形。
(2002年10月-2005年2月)
2002年下半年,中央美术学院与东城区政府合作创办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在东城教育学院校区改造期间租用顺义京华学校中转办学,2002年9月正式招收第一届本科生、高职生,学校着手建设本科教学体系。
2003年3月,由于东城区政府单方面毁约,由合作办学改为租赁办学,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迁入东城教育学院,在本科层次开设了动画及出版设计两个专业,本科与成人教育教学同步发展。
(2005年2月至今)
从成人教育发展到本科教育,城市设计学院前两个阶段的创业历程是摸索办学模式的重要尝试,也为后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观念上,学院在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以当代社会需求为出发点,逐步总结出不同于现有设计教育体系的学术主张,明确了学院自身的学术定位、学科发展方向和教学特点;在实践中,城市设计学院积累了凭借年轻和小巧的优势,主动在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尝试创新,从而在短时间内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院的开放式教学也为将来的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学术资源,给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保障。
2005年,城市设计学院迁入顺义后沙峪现校区,学院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学院本科专业设置逐步丰富,教学结构逐步明确,建立了基础部、城市信息设计学部、城市形象设计学部、城市时尚设计学部、城市影像设计学部,为下一步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诞生起,城市设计学院一直着眼于为地方经济服务,让学术力量参与城市化过程。中央美术学院与东城区政府的积极努力根源于此,城市设计学院数年的探索亦致力于此。在学院的实践过程中,这一认识不断升华,从满足城市发展对设计的要求,发展到力求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积极因子和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城市设计学院也一直在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可能性。作为一个新的学院,缺乏办学资源和经验的积累,这是不能回避的劣势,但同时又提供了生长的可能性。寻求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将危机意识转化为特色意识,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寻发展,这就是城市设计学院的价值所在。
城市设计学院从无到有,经历了“艰难??痛苦??希望??憧憬”的办学历程,与办学外部条件的艰难与波折相比,真正艰难、痛苦的是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寻找。在实践中摸索,在思考中探求,城市设计学院正走出一条有特色、有活力的发展道路。
2013.10-2007.10
城市设计学院全院运动会五年连冠,孤独求败
2013.11
城市设计学院打破建筑学院校园足球联赛不败神话,夺得冠军
2013.11
城市设计学院获得校史校情知识竞赛冠军
2013.4
城市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与视觉设计工作室中标北京园博会公共艺术项目
2012.12
潘院长带领,城市设计学院团队完成的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陈设计项目获文化部创新特等奖
2012.10
城市设计学院成立十周年
2012.6
城市设计学院第三届“69%环保设计联合行动”展亮相寺上美术馆
2011.11
城市设计学院承办“2011年中国国际创意设计推广周”
2010.11
城市设计学院承办“2010年中国国际创意推广周”
2010.5
城市设计学院举办家居原创联盟论坛
2009.9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动漫?综合展区,城市设计学院多名师生作品入选,其中动画9件,漫画4件
2008.9
城市设计学院方案获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最佳设计方案,成为正式实施方案
2008.6
城市设计学院与北京华侨城联手打造"北京华侨城公共艺术街"
2006.03
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成立
2005.02
城市设计学院迁入后沙峪校区
2002.09
城市设计学院成立,正式招生本科生[3]
2012年11月30日10时许,作为湖南展览展示行业的龙头企业,华凯创意与中央美术学院联手成立教产研基地授牌仪式在华凯创意一楼大厅举行,此举将推动创意和展示的融合与实践,加强华凯在创意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据悉,此次校企联合的授牌仪式得到了湖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授牌仪式上,华凯创意董事长周新华代表华凯致辞,对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随后,湖南省政府参事石书红博士代表省政府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高度赞扬华凯对湖南文化创意产业所做的贡献,希望此次校企联合能为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仲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对中央美院和华凯创意的强强联合充满信心!
在领导们的精彩讲话之后,徐仲偶将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产研基地牌匾交到周新华手中;随后,周新华代表华凯创意,徐仲偶代表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签署了双方合作协议,并就教产研基地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达成一致,期望校企联合能实现双赢。在热烈的掌声和绚丽的冷焰中,此次授牌仪式圆满结束。
据了解,华凯创意与中央美术学院联手成立教产研基地,旨在进一步密切双方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双方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发展。“教产研基地”的建立,是华凯创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校企联合,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教产研基地”成立后,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的技术支持和优质的技术服务,也将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悉,湖南省政府参事、华凯创意文化总顾问石书红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徐仲偶;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黄建成;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田海鹏;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研究所科研主管刘俨卿以及上海规划馆馆长邱兴傲等领导出席了此次授牌仪式。
此次授牌仪式也得到了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湖南卫视、长沙新闻频道、湖南日报、长沙晚报、潇湘晨报、红网、大湘网、华声在线、新浪湖南、腾讯湖南等媒体争先采访报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