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介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的云南省昭通市。是昭通百年师范教育的自然延伸,1978年设置招收专科生,是云南省州、市建校较早的高校之一。2000年8月,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昭通教育学院和昭通地区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昭通师专),实行省地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目前有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政史、计算机科学、艺术、体育、教育、思政部等11个系、部,设有35个师范、非师范专业,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警民共建先进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云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文明学校”,昭通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2005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结论,各项工作得到专家好评。昭通师专目前占地面积760亩,可使用校舍建筑面积16.23万平方米,同时在建11.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59.55万元;图书馆藏书64.97万册,订阅期刊杂志1065种,各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14万余种;拥有各类试验室43个,基础实验开出率100%;共有校外固定教学实习场所61个(处),附属完全中学1所,能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学校的千兆主干校园网运行良好,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步完成。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100余人。教职工573人,其中专任教师36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41人,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154人。近六年来,全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70余篇,SCI、EI收录27篇);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发表文学艺术作品200多篇(件);承担和参与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1项;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38余项;获市级科学技术、人文社科奖50余项。省级“质量工程”有10个项目(包括3个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精品课程2门、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云南省教学名师2名,优秀教材1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办学以来,学校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22000多名专科毕业生,各类函授、夜大等成教本、专科学生上万人,他们活跃在昭通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为昭通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昭通师专已成为昭通巩固“普九”成果和大力发展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动力源,昭通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各级教育管理干部中,大部分是昭通师专的毕业生;“昭通作家群”中的大多数作家出自昭通师专。昭通师专是昭通各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赏和大力支持。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提出了昭通师专发展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2011年实现“升本”,建成多科性本科学院;学校占地800亩,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配套,全日制在校生规模6100人;到2013年,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完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8000人左右;之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扩大办学规模,逐步把学校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性本科大学。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实现学校既定的发展目标而共同奋斗。邮编:657000地址: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环城东路146号友情赞助,中国校园网 http://www.cnxyw.org/
学校实行省地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的管理体制。
邮政编码:657000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昭通师专经过近30年的建设发展,学校目前共有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政史、计算机科学、艺术、体育、教育等10个系,设有29个专业(师范专业19个,非师范专业10个)。另外,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昭通分校、云南师范大学电师部昭通分部、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教学、云南艺术学院业余艺术等级考核均在我校设点。1997年以来,云南昭通师范专科学校先后被云南省招办确定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剑桥少儿英语培训点和昭通地区自考辅导中心。
昭通师专现有北校区、南校区和新校区一期工程在建校区,校园占地面积741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11000万元。各类教学科研设备仪器总值1638.4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6274平方米,藏书42.06万册,另有电子期刊、音像光盘和音像视频资料8.5万种,订阅期刊杂志1065种。拥有较好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有各类实验室12个,语言实验室4个,多媒体教室3间,计算机网络教学机房5个,微格教学系统2套,标准400米田径场、篮球场等体育运动场地,学校网站已上互联网。截止到2007年3月,有全日制在校生3989人,非全日制在校生2248人。目前,有教职工526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5人,有专任教师269人,生师比14.8?1;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81人,占专任教师的30%;中级职称的143人,占53.2%;其中已取得硕士学位的24人,占8.9%,在读46人。多年来,全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0多篇,其中发表在国家核心学术期刊的有30余篇,被SCI收录6篇、CA收录3篇,创作、编著出版文艺作品、教材和学术专著30多部(件),完成和在研省、市(校)立项的科研课题50多项,先后有51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的奖励。
昭通师专有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勇于创新和乐于奉献的教职工队伍。昭通师专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大学无疆,大人有容”为学校的校训,建立健全了党务、行政、教学、学生、后勤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树立了“崇德、敬业、务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严肃执教”的教风和“敬、静、竞、进”的良好学风。办学29年来,共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1000多名专科毕业生,他们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作风朴实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党政机关及其他部门的骨干。他们为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文明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昭通师专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1997年,学校组建了师专大学生艺术团和青春管乐队,艺术团和管乐队多次参加昭通市的一系列重大庆典和大型演出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野草”、“星火”、“家园”文学社等十余个学生社团活跃在校园里。近年来,学校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警民共建先进单位”称号;此外,学校还先后被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多次授予“省级文明单位”、“云南省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昭通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单位”、“昭通地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云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文明学校”中共昭通师专委员会多次被中共昭通地直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制定了《昭通师专“十一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勾画了发展蓝图,提出了昭通师专发展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在“十一五”期间,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积极稳妥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昭通市为重点服务对象,逐步辐射相邻区域,把学校建成为推动昭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对昭通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多层影响的智力资源中心。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力争“升本”。学校占地1000亩,基础设施配套,全日制在校生规模8000人左右。
中期目标:到2015年,完成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教师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本科为主,专科补充,本专科比例达到6:4,教学条件达到本科办学标准,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0000人左右。
远期目标:加强自身实力,利用昭通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的地缘优势,加强与周边宜宾、凉山、毕节、曲靖等几所高校的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各有侧重。到2020年,办学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特色突出,学科门类齐全。学校专科生教育、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0人以上,辐射作用强烈,影响力强大,成为重要的区域性本科综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