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重庆 >>重庆市 >>渝北区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话 : 023-68665184 023-68670839
地址 :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桃源大道1000号袁家岗151号
中考网 : 重庆 | 重庆市 | 渝北区
高考网 : 重庆 | 投票
学校简介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介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主要为现代制造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学院是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前身是重庆机器制造学校,1956年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创建。1995年试办五年制高职,1999年重庆机器制造学校和重庆机械职工大学合并,2000年6月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3月,学院被教育部、澳大利亚发展署确定为中国(重庆)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学校,2002年11月经教育部和财政部审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03年被评为“重庆市文明单位”,2003年12月经教育部等七部委批准为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定点高职院校,2004年在重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评定为“优秀”,2005年被教育部等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成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09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7月,学院整体搬迁入住渝北空港新校区。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立足重庆,辐射西部,培养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生产建设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能力标准、课程体系和职业证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院综合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渝北空港新校区占地724亩,位于重庆两江新区中心腹地,是重庆市唯一入住两江新区的高职学院,与中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相毗邻。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23万多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现有教职员工601人,专兼职教师531余人,有教授及正高工程师15人,副高以上职称136人,双师型教师260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系、工商贸易系、建筑工程系、流通管理系、艺术设计系、化学工程系,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有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工业分析与检测等38个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是重庆市示范专业,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三个专业是重庆市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同时,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是重庆市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学院现有高职在校学生8500余人,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类建设人才近6万人。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逆势上升,高达99.28%,2010年就业率高达99.52%,名列全国前茅。学院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院建有装备先进的国家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国家示范性汽车实训基地和2个重庆市新技术应用推广中心,配置设施完备与专业结合的机械、电气、汽车、计算机等46个实验实训室,拥有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工厂,投资1.1亿元的重庆市重点项目重庆市装备制造业教育实训基地正在新校区建设中。学院广泛与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校内设有力帆汽车、东风小康汽车全国售后技术服务培训中心,在9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设有重庆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重庆市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数控技术培训中心、中职教师培训基地、农民工培训基地和重庆市经委大规模干部培训基地。学院借鉴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国职业教育经验,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突出行业参与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实现了课程结构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通过三年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学院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快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创新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重庆市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重庆市精品课程9门;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四个、三等奖两个;完成科研课题27个,教师编写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6种,教育部精品教材2种,出版高职高专统编教材及专著154种,获实用新型专利24个。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45%的教师具有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国的培训经历。目前学院已与国外院校和企业开展了多个国际性合作项目,实施澳大利亚职教师资资格证书和奖学金项目、德国工商会数控技术职业资格证书学生项目,引进美国教师来校任课。全院师生员工将继续秉承“厚德、强能、砺志、奉献”的校训,坚持“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立足重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把学院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独具山水园林特色的全国一流的示范高职学院而努力奋斗!电话:023-68665184 023-68670839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桃源大道1000号袁家岗151号友情赞助,中国校园网 http://www.cnxyw.org/

历史变迁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五十多年来,历尽坎坷和沧桑,经过多次更名、改厂、复校,走过了曲折而光荣的历程。回顾过去的历史,学校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章章都记载着征途的艰辛,页页都展现光辉的业绩。 一、重庆第二机械工业学校(1956.2-1958.7) 为适应国防工业的发展,1956年2月,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决定在重庆创建“重庆第二机械工业学校”,为轻武器制造行业培养中等技术人才。 1956年9月1日,学校在西南工会干校礼堂举行了“重庆第二机械工业学校成立暨开学典礼”。1957年初,学校改由国家电机部领导,更名为“电机制造工业部重庆电机制造工业学校”,专业增设电机制造、企业管理,改自动武器制造为机器制造专业。
二、重庆电机制造学校(1958.7-1962.4) 1958年7月,学校由一机部(1958年3月,电机部与一机部合并)移交四川省机械工业厅领导,改名为“重庆电机制造学校”。1959年8月,学校首届学生654人毕业,走向全国各地工作岗位。
三、第一机械工业部重庆机器制造学校(1962.4-1970.2) 1962年4月,一机部将学校收回直管,校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重庆机器制造学校”。1967年到1968年间,由于“文革”的影响,学校陷于瘫痪。1969年,工人、解放军进驻学校。
四、重庆第三机床厂(1970.2-1981.12) 1970年2月,一机部、财政部军管会决定停办学校,改为工厂,定名为“四川省重庆第三机床厂”。1973年,经四川省革委批准,恢复“重庆机器制造学校”,当年7月招生。复校初期,学校与工厂建制并存,学校努力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1978年,重庆市委决定新建渝洲大学,其工科部设在我校,当年秋193名大学生到我校学习。
五、重庆机器制造学校(1981.12-1999.9) 1981年12月,重庆市政府决定恢复重庆机器制造学校原体制,将重庆第三机床厂划为学校校办工厂。1985年10月以后,学校向国家教委职教司、机械部教育局提出申请使用世界银行80万美元贷款,成为首批接受世界银行专项贷款扶持建设的职业院校。1992年12月,经市政府园林式单位检查验收组评审合格,学校被命名为“市级园林式单位”。1993年7月,学校被四川省政府授予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称号。1994年7月,学校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1995年,学校率先试办五年制高职。
六、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999.9至今) 1999年9月,重庆机器制造学校与重庆机械职工大学合并,2000年6月升格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大中专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3月,学院被教育部、澳大利亚发展署确定为中国(重庆)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学校;2002年11月,经教育部和财政部审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3年12月,经教育部等七部委批准为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定点高职院校;2004年在重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评定为“优秀“。2006年进入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进入全国高职院校的一流队伍。2009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验收。
领导班子
姓名
职务
主管
分管
联系院系
王官成
党委书记
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负责组织、统战工作
分管组织统战部
艺术设计学院
李时雨
党委副书记院长
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负责财务管理工作
分管财务处
机械工程学院
徐健党委副书记负责党政办、宣传思想、保密、团学、招生就业等方面工作分管党政办、宣传部、学工部、团委、招生就业处管理学院
徐益副院长负责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工作分管教务处、体育工作部自动化学院
刘大康
副院长
负责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老校区置换等方面工作
分管人事处、后勤管理处、国有资产科、置换办
财经学院
谢涛纪委书记主持学院纪委全面工作,负责纪检、监察、审计、信访、工会及离退休等方面工作分管纪检监察办公室、工会、离退休处信息工程学院
周玉蓉副院长负责国内外合作交流、继续教育、技能鉴定等方面工作分管合作交流处、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重庆第三机床厂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江洪
副院长
负责科研、网络建设、图书以及期刊编辑等方面工作
分管科研处、图书馆、信息中心
车辆工程学院
学院规模
渝北空港新校区占地724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位于重庆两江新区中心腹地,是重庆市唯一入住两江新区的高职学院,与中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相毗邻。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23万多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78人,专兼职教师631余人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186人,有教授及正高工程师27人,副高以上职称240人,双师型教师276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管理学院、化学与制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有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工业分析与检测等38个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是重庆市示范专业,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三个专业是重庆市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同时,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是重庆市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学院现有高职在校学生11500余人,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类建设人才近6万人。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逆势上升,达到99.28%,2010年就业率高达99.52%,名列全国前茅。学院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建有装备先进的国家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国家示范性汽车实训基地和2个重庆市新技术应用推广中心,
配置设施完备与专业结合的机械、电气、汽车、计算机等46个实验实训室,拥有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工厂,投资1.1亿元的重庆市重点项目重庆市装备制造业教育实训基地正在新校区建设中。学院广泛与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校内设有力帆汽车、东风小康汽车全国售后技术服务培训中心,在9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设有重庆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重庆市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数控技术培训中心、中职教师培训基地、农民工培训基地和重庆市经委大规模干部培训基地。
学院借鉴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国职业教育模式,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突出行业参与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实现了课程结构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通过三年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学院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加快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创新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如今,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重庆市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重庆市精品课程7门,完成科研课题23个,教师编写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6种,教育部精品教材1种,出版高职高专统编教材及专著115种,获实用新型专利10个。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45%的教师具有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国的培训经历。如今学院已与国外院校和企业开展了多个国际性合作项目,实施澳大利亚职教师资资格证书和奖学金项目、德国工商会数控技术职业资格证书学生项目,引进美国教师来校任课。
全院师生员工将继续秉承“厚德、强能、砺志、奉献”的校训,坚持“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立足重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的示范高职学院而努力奋斗!
院系设置
主要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学院
财经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自动化学院
管理学院
化学与制药学院
建筑与环境学院
精品课程
实施汽车电路系统小修
数控机床机械部件(构造)的装调
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
模具设计与制造
会计电算化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主要荣誉
1、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重庆市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
2、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5个;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重庆市精品课程7门,完成科研课题23个,教师编写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6种,教育部精品教材1种,出版高职高专统编教材及专著115种,获实用新型专利50余个。
3、2003年,被评为“重庆市文明单位”。
4、2005年被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5、2006年,成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6、2009年,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验收。
7、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魅力校园、全国和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第一轮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重庆市诚信文明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平安校园、重庆市人文校园示范校、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乘车线路
公交线路:610路(观音桥——市工业职院)
622路(重庆北站——市工业职院)
642路(出口加工区?市工业职院)
可乘坐以上公交车在学校新校区大门下车。
强烈建议乘坐轻轨3号线到达回兴站,换乘以上公交线路,不会有堵车现象。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重庆工业高级技术学校

重庆工商学校

重庆女子职业高级中学

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南川市文武学校

重庆合川市科达学校

重庆市第三卫生学校

重庆南川市冷水关乡中学校

重庆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

重庆江津职业学院

重庆信息学院金龙校区

荣昌县吴家职业中学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江津市金博爱学校

重庆立信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