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电话 : 0571 86696221
地址 : 浙江-杭州-滨江-浦沿
学校简介 : 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基础美术教学基地,是中国最具声望的中等美术学府之一。学校向来把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文化素养、创造性的开拓意识的高等艺术院校后备生作为办学宗旨,尤其重视对学生加强中国传统艺术素质的陶冶。七十余年以来,已培养学生逾千名,成为国内培养基础美术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家,早期的有:王朝闻、王式廓、董希文、力群、彦涵、肖传玖、罗工柳、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等;中期毕业生中,亦有不少成为当今文化艺术界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附中也在不断地扩大其办学规模。现定规模为4个年级、8-10个班,450-500名学生。学校每年向全国招收初中毕业生,教学质量正稳步提高。自1991年以来,毕业生每年有一定比例保送中国美术学院,另对专业优秀毕业生可以专业免试,每年应届生考入全国两所重点美术学院的升学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英才和教学上的累累硕果,1994年荣获"潘天寿艺术教育奖"。
七十余年的办学经历,使附中师资力量也日趋雄厚,形成了专业和文化教研室不断健全完善的教学体制,并形成以正副教授为核心,以中年教师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教师队伍。编制内教师中有正副教授共12人,讲师11人。另聘大学教授和各系主任经常来我校讲学和指导。
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本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一座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并不断地改善教学设施,建立起配套的绘画陈列室、展览大厅、教学画廊、多媒体电脑室、语音教室和图书馆 (藏书近3万余册),使专业与文化教育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2000年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在浙江丽水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了增长社会阅历和挖掘艺术创作素材的新天地。
院校概况
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家,早期的有:王朝闻、王式廓
中国美院附中基石、董希文、力群、彦涵、肖传玖、罗工柳、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等;中期毕业生中,亦有不少成为当今文化艺术界的中坚力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附中也在不断地扩大其办学规模。现定规模为4个年级、8-10个班,450-500名学生。学校每年向全国招收初中毕业生,教学质量正稳步提高。自1991年以来,毕业生每年有一定比例保送中国美术学院,另对专业优秀毕业生可以专业免试,每年应届生考入全国两所重点美术学院的升学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英才和教学上的累累硕果,1994年荣获"潘天寿艺术教育奖"。 七十余年的办学经历,使附中师资力量也日趋雄厚,形成了专业和文化教研室不断健全完善的教学体制,并形成以正副教授为核心,以中年教师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教师队伍。编制内教师中有正副教授共12人,讲师11人。另聘大学教授和各系主任经常来校讲学和指导。 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本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一座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并不断地改善教学设施,建立起配套的绘画陈列室、展览大厅、教学画廊、多媒体电脑室、语音教室和图书馆(藏书近3万余册),使专业与文化教育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2000年在浙江丽水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了增长社会阅历和挖掘艺术创作素材的新天地。附中严以治校,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致力于基础艺术教育,提高教学效益,使学校成为一所全国基础美术教育的示范基地,并向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迈进!
院校历史
出版学生作品集二册;1992年应江西21世纪出版社之请,编辑出版美术教育丛书六册,共20余万字;1993年应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之请,编辑出版学生素描选集;1993年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决定出版一套附中学生优秀作品集。办校60多年来,附中第一次有了一批自己的出版物。 自1991年至1993年,附中文化课教学也有了重要的突破与提高。1990年11月文化部召开了关于中等艺术学校文化课会考问题的教学工作会议后,学校及时调整了适应会考的教学计划,把文化课教学纳入了普通高中的会考轨道。文化课教师参加浙江省和杭州市有关学科的研讨活动。学校领导提出“消灭E级,争取优良”的口号,一方面要求教师加强备课,了解信息,强化辅导;一方面安排时间,督促学生认真复习。校领导还为会考成绩优秀的指导教师和学生,设立奖金制度。经过全校上下一致努力,两年来连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3年,据地理、历史、英语三门课的统计,100%达到合格,其中A、B(优秀)的比例分别为:英语A40.8%、B45.2%;历史A40.04%、B50%;地理A36.84、B47.34。优秀等级数为全市平均数的一倍左右,成为全省会考三所最优秀的学校之一。会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提高了全校上下的信心,激励了师生进一步教好学好文化课的积极性。 由于附中学生的专业、文化课成绩不断提高,德智体全面发展,毕业生的质量也明显提高。自1991年以来,毕业生每年有10%保送大学,专业达到高校升学最低分数线的有90%左右,每年考入两所国家重点美术学院的应届升学率保持平均50%以上。还有二名学生获潘天寿奖学金,一名学生获永芳艺术奖金。 该校1991年明确提出了以正副教授、骨干教师组成教学核心,充分发挥中年教师的作用,锻炼培养青年教师,以建设一直精悍的忠诚与艺术教育的教师队伍的师资建设方针。现在一批青年教师通过教学时间、离岗培训,已经成长起来,大多晋升为讲师。同时根据改革的精神,我校注重补充一支充满潜力的客座教师队伍,聘请大学在职或退休的正副教授来校兼课兼职,亦接纳大学研究生来校实习上课,大大增强了教学的活力。两支队伍使附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宏大的教学队伍的群体。到1993年,编制内教师共有25人,其中正教授5人,讲师11人;客座教师每年平均有16人次。还特邀学院各系负责专业教学的领导和正副教授来校指导毕业班的专业教学。 1993年,根据社会需要与学校条件,再次试招25名自费生,与25名公费生混合编班,试行学费的滚动制,加强激励机制,使学生的学习保持努力进取的良好势头。同年,接收了三名境外学生的培训。 本校自1929年国立杭州艺专高中部起步,屡停屡办。据不完全统计,已先后向高等艺术院校和社会输送毕业生1000多名,成为国内培养基础美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桃李芳菲,人才辈出,早年毕业生中,已有不少成为 声中外的著名艺术家和教授;中期毕业生中,亦已有不少成为当今文化艺术界的中坚力量。 1993年12月,国家较为批准浙江美术学院改名为“中国美术学院”;同时,浙江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改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1994年初,经学院批准,在附中成立了“中国美术学院基础美术教育研究室”。为推动全院的基础教学研究,大学本科各系均推出一名正或副教授参加研究室的教学研究工作。同时,支持附中正式建立“美术教学基金”,用以推动艺术教育研究活动、奖励优秀教师及优秀青年学生,并增设必要的专业教学设备。 1994年,鉴于附中对艺术基础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潘天寿基金会”决定为附中集体颁发“潘天寿艺术教育奖”。 [注]: 按国立艺术院校改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时间,民国时期档案有二说:一说1929年冬,一说1930年春,此处从前说。
院校今日
部、劳动部、文艺部、(开心部) 跆拳道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