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陕西省 >>西安市 >>未央区 >>西安音乐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
电话 : 029-85251287
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中路108号
中考网 : 陕西省 | 西安市 | 未央区
高考网 : 陕西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西安音乐学院创建于1949年,其前身是1948年贺龙元帅在晋绥边区创建的“西北艺术学校音乐部。”次年5月学校随军西渡黄河迁至西安,定名为“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音乐部”;1950年改称“西北艺术学院音乐系”;1953年调整为“西北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增设3年制附属中等艺术学校);1956年音乐、美术两系分别建校,音乐系改建为“西安音乐专科学校”;1960年成立“西安音乐学院”。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西安音乐学院”的建制,是西北地区唯一的高等音乐学府。现任党委书记安宁,院长赵季平。 西安音乐学院是一所专业门类齐全、教学实力雄厚的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院校。学院现设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舞蹈编导四个本科专业,有声乐、管弦、民乐、作曲、音乐学、音乐教育、钢琴、舞蹈编导和视唱练耳、基础部共十个本科教学单位。在校本科生达4000人规模。学院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除舞蹈编导专业外的所有专业学科均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校研究生200人,学院努力拓展社会音乐教育与培训工作,培训学院注册学生达4000人规模,每年在学院参加音乐考级人员达2万人以上。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在专任教师 271人中,教授32 人,副教授 95 人,其中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8 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4 人,陕西省10大杰出青年1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者达110人,已形成一支结构较为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学院硬件设施优良,教学环境优越。现有教学用房69658平方米,生活用房55266平方米,绿化面积达20575平方米,专业塑胶运动场4980平方米。有专业琴房1038间,计算机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27个和语言实验室、专业舞蹈教室8个,有音乐厅、学术厅两个专业演出场地及六个专业排练场地。学院图书馆已完全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馆藏图书34.8万册,电子图书2万册。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学院在教学科研、学术研究、创作实践、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以刘大冬、鲁日融、饶余燕、高士杰、王光耀、刘畅标、冯亚兰、陶立玲等为代表的老一代专家、学者,构建了中国西北音乐艺术的制高点。院长赵季平教授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作曲家,创作了大量在世界乐坛极具影响、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先后为60多部电影和数百部电视剧作曲,曾获法国“南特”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两度获得电影“金鸡奖”最佳作曲;四度获得电视“金鹰奖”最佳音乐奖;荣获“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特别成就奖”;“中国金唱片奖?评委会艺术成就奖”。音乐学家罗艺峰教授所著《音乐人类学大视野》获省人文社科一等奖。作曲家韩兰魁教授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获中国“金唱片”奖,交响乐《丝路断想》获中国“文华音乐”创作奖。歌唱家安金玉教授曾先后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美声唱法金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戏剧“文华奖”。声乐系教授和慧, 2002年4月在意大利“第42届威尔弟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金奖,是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的著名歌唱家。青年教师陈勇、蔡占科、鲜于越歌近年来多次在国内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 学院注重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近五年来,完成重点科研项目23项,出版CD作品40套,完成学术专著33部,专业论文400多篇。学院民族交响乐团训练与表演课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美声教学课和音乐美学基础课为省级精品课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被确立为省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团队和视唱练耳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设有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包括长安古乐研究、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研究、汉唐乐史及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民族音乐创作研究、民族乐器研发等五个研究室。中心以地域性文化、国际性学术、世界性眼光为宗旨,挖掘整理、继承创新西北传统民族音乐,开展国际国内音乐学术交流,致力于研究成果向教学的转化,其中,中国民族拉弦乐器?系列秦胡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报《交响》创刊于1982年,是面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音乐学术季刊,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音乐文化交流,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出国学习、深造,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并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音乐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关系。 学院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被陕西省评为“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授予“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授予“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2006年我院先后获得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文明校园”称号;同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院成绩卓著,获得优秀。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创建一流专业学科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保证,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为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流的音乐学院而努力奋斗。
办学历史

学校创建于1949年10月,与共和国同龄。前身是贺龙元帅在晋绥边区创建的“西北军政大学音乐部”,是为适应解放大西北战略培养文艺干部应运而生。

1950年改称“西北艺术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

1953年调整为“西北艺术专科学校”。

1956年学校音乐、美术两系分别建校,音乐系改建为“西安音乐专科学校”。

1957年学院整体搬迁至西安市南郊雁塔区长安中路现址。

1960年正式定名为西安音乐学院,至改革开放前一度更名陕西艺术学院。

1980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恢复西安音乐学院建制。

198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7年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9年1月成立了研究生。

2010年12月9日,成立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有专任教师325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陕西省“百人计划”专家1人、“百人计划”艺术人才1人、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三五人才”5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2人被遴选为教育部音乐与舞蹈学科、艺术学理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16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254人 。

省级教学团队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团队 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教学团队视唱练耳教学团队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院系专业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设有音乐教育学院、现代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系、管弦系、民乐系、声乐系、钢琴系、舞蹈系、视唱练耳教研室、基础部、艺术学理论研究室12个教学单位 。有10个本科专业、57个专业方向。

院系专业乐教育学院音乐教育系以本科为主,同时招收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 现代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学,文化产业管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系作曲、指挥等专业方向声乐系本科、研究生层次民族器乐系研究生、本科生、附属高中、附属初中四个层次管弦系18个专业方向钢琴系钢琴、手风琴、双排键舞蹈系舞蹈编导、芭蕾、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舞蹈理论等多个学科方向研究生部研究生教育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  序号一级学科1艺术学理论2音乐与舞蹈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3年,学院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

?特色专业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音乐表演

省级特色专业 视唱练耳教学专业作曲(电子音乐)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键盘乐器(手风琴)演奏专业方向音乐学(音乐教育方向电子琴演奏)

?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民族交响乐队训练与表演课

省级精品课程
民族管弦乐队训练与表演课 美声教学 音乐美学课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教育专业五项全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至2013年底,西安音乐学院共有2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省级研究中心。

国家级

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西安鼓乐学术馆

省级

赵季平工作室

西北民族音乐展览馆

科研成果

学院注重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截至2013年有在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金奖、CCTV电视歌手大奖赛美声唱法金奖与合唱银奖、梅花奖、中国金唱片奖等。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音乐作品50余套。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至2012年,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已达34.8万册(件、套),有电子文献5万册、各类工具书790种,其中音乐类261种。

学术期刊

学报《交响》创刊于1982年,是面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音乐学术季刊,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文化传统
校徽西安音乐学院

本标志由“乐”字为设计主体,构形似“金钟”,表现出音乐在人类文明中的源远流长;英文“music”变异分散,组合融入“乐”字其中,体现出民族风与国际化的接轨;标志中心“art”的首写字母“a”是英文第一字母,体现出学院立足传统,迎接挑战,创建一流音乐院校的雄心与魄力;千年古都的城墙纹饰远接周秦汉唐文化传承,近汇三秦热土地域精粹,诠释了学院“立幽幽秦中之根,沐绵绵八水之源,承雄雄长安之乐,颂欣欣天地人和”的人文积淀。体现出西音人扎根黄土地,放歌新时代,开拓创新,博采众长,在艺术上坚持传统与时代的交融、民族与世界的互动,可谓传音之源远,达院之任重。

本标志设计精美简洁、图案庄重圆满、色调和谐,形神统一、创意独特。深刻蕴涵着回眸历史、放眼未来、开拓创新、和谐发展的时代精神理念。突出了西安音乐学院的历史特点和办学内涵。

校训

明德教化 乐音至善

一是典出有据,历史文化色彩浓厚,分别引自《礼记?大学》、《荀子?王制》和《礼记?乐记》等古代典籍;二是内容完整,涵盖了大学的“德治”理念、教育的“教化”功能和大学教育所追求的“至善”境界,与“治世之音”??美妙的乐音统一在一起,色彩鲜明,内涵深邃,较为完美地体现了西安音乐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三是特色突出,彰显出学院作为音乐艺术高校的特点;四是反映了几代西音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打上了本院校园文化的烙印。作为“文化名片”,凝结着地处陕西的西安音乐学院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五是作为一种格言、箴言或座右铭,琅琅上口,便于传承与实践,对青年学子具有较好的引导训育作用。

校庆标志校庆标志主体图形元素是高低音谱号和数字“60”,通过创意变形处理,两者完美结合为“60”周年庆典统一体。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六十甲子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而是旋转上升的一个轮回,因此,设计上强调圆润柔美和旋转动感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红色寓意辉煌的历史和锦绣的前程,充分体现校庆“隆重热烈、特色鲜明、节俭实效”的喜庆气氛,赋予了校庆崭新的视觉形象。60周年校庆标志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职务姓名党委书记张立杰院长、党委副书记王真党委副书记刘正利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晓霞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安金玉、韩兰魁、冯力斌 历任领导

贺龙

朱丹

柯仲平

钟纪明

刘蒙天

夏康林

知名校友

赵季平:中国著名作曲家,2009年12月16日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主席。197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 曲系,现任西安音乐学院院长。

屠冶九: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

鲁日融:中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二胡演奏家,现任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饶余燕: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

刘大冬:音乐教育家,指挥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

高士杰:1958年起任教于西安音乐学院,曾任西安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现任音乐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纪溪坪:中国著名作曲家,学者,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吕继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甘肃天水人,海政文工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政府津贴。1982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于陶立玲教授,获学士学位。

夏滟洲:博士,教授,现任职于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硕士研究生导师。

白陆平: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程天健: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教授、硕士生导师。

罗艺峰: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智慧:中国著名作曲家,1975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徐良:战斗英雄。

党宁:2006年7月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曾参加过的主要比赛与成绩:2006年超级女声长沙唱区七强,百事新星大赛陕西赛区最佳人气奖,蒙牛随变炫舞大赛第三名。代表作品有《世界都亮了》,现所属橙天娱乐。

何璐:因演唱电视剧《金粉世家》的片尾曲“让她降落”走进千家万户, 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

毛妮卓玛:非同凡响全国十强,2011快乐女声成都50强。

樊博:新生代歌手,2012天籁之声亚军300万打造基金得主,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

风云学长:

作曲家:赵季平、纪溪坪、张豪夫、程大兆

歌唱家:吕继宏、和慧、杨洋、俞静、白萌、陈勇

指挥家:鲁日融、刘大冬、阎惠昌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西安思源职业学院

西安阿斯顿英语学校

陕西海荣技术学校

西安体育学院

西安市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

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机电学院

陕西省民用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西安工业学院附属中学

陕西省烹饪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周至县职教中心

西安贯通外国语培训学校

西安爱华女子培训学院

西安体育职业学校

西安外事服务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