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直属陕西省教育厅,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院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学院位于中国著名航空城--西安市阎良区,处于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 2006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0年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验收,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原名"第三机械工业部阎良第一航空工业工人技术学校",隶属于原第三机械工业部,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西安飞机制造厂(代号"172")配套建设项目之一;1979年更名为空军航空工程部第三技工学校,隶属于空军,1985年改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1994年更名为空军西安航空工程学校;2001年,由空军移交陕西省管理,更名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目前占地面积680亩。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11000余人,开设大学专科层次专业42个,设有航空维修工程系、航空制造工程系、航空材料工程系、航空管理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等教学系部,涵盖了航空设备维修、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航空服务等职业门类。现有航空、机械等实验实训室77个,校内实训基地18个,其中省级重点实训基地5个,依托航空产业的校外实训基地209个。建有集航空人才培养和航空博览于一体的航空科技馆、国家重点支持的数控实训基地、与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联办的"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
学院现有国家示范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有设施齐全的400米标准运动场两个。学院校园网以百兆光纤接入因特网。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现有专、兼职教师718名,专任教师351人,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学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为名誉教授,美国阿肯色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200余名教授及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和客座教授。
学院积极引入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先后与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等五个国家的十余所学校或教育机构展开了国际合作,接收了新加坡理工学院130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开创了陕西省高职院校接收国外留学生的先河。与美国阿肯色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加拿大堪纳多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院密切了与行业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关系,加入了中国航空学会,陕西航空学会等行业组织,牵头组建了陕西航空职教集团,率先探索了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之路,充分发挥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引领作用。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与全国30余个省市200多家航空制造、航空修理、民航服务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订单"培养班。定期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为学生和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牵线搭桥,就业质量大幅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0%以上。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站在新的起点上,力争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借助厚实的办学基础、突出的办学优势,响应陕西省建设“西部强省”号召,积极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加快提高学院综合实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学院提出了“跟进基地、增强实力、提升服务、创新模式”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总体建设思路,制定了建设方案,确定了“651”的建设目标:即建设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航空服务等六大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打造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航空博览馆、数控技术服务中心、航模俱乐部、基地信息资源平台等五大社会服务平台;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把学院建设成为综合发展水平高、专业建设水平高、社会服务水平高,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
1979年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工程部第三技工学校,隶属于空军航空工程部。
1985年改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校名为空军航空工程部第三航空工程学校,隶属于空军装备部。
1994年更名为空军西安航空工程学校,并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2000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2001年九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隶属陕西省教育厅。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现有专、兼职教师718名,专任教师35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98人。学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为名誉教授,美国阿肯色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200余名教授及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和客座教授。学院积极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与美国阿肯色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多所院校建有交流合作平台,其中新加坡理工学院两期留学生已在该院进行学习,开创了陕西省高职院校接收国外留学生的先河。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与全国30余省市近200家军工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航空制造及航空修理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订单”培养班,与新加坡明康宇航培训中心签订用人协议。每年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为学生和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牵线搭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
明德敬业,严谨求是
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构建以航空、机械电子为重点,以工为主,工、经、管、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坚持全日制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培训相兼顾;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把学院办成社会满意,特色鲜明,和谐发展,充满生机的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充分发挥航空城的区位优势,密切与航空行业的联系,把学院办成具有航空特色的,大学专科层次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培训型高校,创办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质量为生命,以“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保障,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坚持走集约型发展之路,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校园;努力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适应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好,职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发展空间广,就业质量高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发挥区位优势,突出航空特色,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实践环节,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走产学合作,产学双赢的发展道路。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培育学生,服务学生。
航空制造工程系的前身是原机械工程系。现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研室,数控技术教研室,机械设计与制造教研室,材料成型教研室,实验实训教研室等5个教研室。建设有产品质量检测、数控系统维修等11个实验实训室。现有教师7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20人,硕士30人。现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等。该系毕业生历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专业设置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现有教职员工4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职称8人,讲师(工程师)职称21人,硕士学位研究生11人,并有4人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有16位教师参与了24本高职教材编写工作,同时我系还在企业一线聘请了具有很强实践经验和技能的高级工程师9人作为兼职教师,增强了我系的教学力量。目前,我系全日制在校生达1200多名。
拥有价值近200万元的教学实验设施,其中软件项目开发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室为学院重点建设实验室,居省内领先水平;拥有10个校内外实训基地。我系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计算机技能鉴定站、计算机软件技术资格(水平)考点,CIW等企业认证考点,方便学生考证,利于同学就业。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建立“订单”培养班,与北京大学青鸟集团建立了“国际软件工程师”特色班,使学生进校,就保证了就业。
专业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信息管理(文史)
2007年10月,航空管理工程系从原计算机与管理工程系分离后成立,现开设航空服务、空中乘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四个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15人(实际1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5人,另从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企业聘请十余名管理人员与高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
航空管理工程系现拥有形体训练室、形象设计室、语言训练室、电子客票销售实训中心(待建)、航空服务综合实训中心(待建)、客舱服务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另与多家民航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施“学做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融合、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相融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融合、学生身份与技师身份相融合”,具有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专业设置
空中乘务、市场营销、空中乘务(艺术文史)、市场营销(理工)、电子商务(理工)、电子商务、航空服务
专业设置
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
航空维修工程系是学院重点建设的特色系,现有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制造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四个专业,其中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2人,中级职称10人,双师素质教师22人,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专家18人。建有飞机维修、航空发动机维修、飞机机载设备检测与维修、飞机钣金零件成型、飞机铆接装配、无损检测、汽车机发动机结构维修、汽车电器维修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有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馆,拥有不同型号飞机7架、各种航空发动机28台。校企合作建有中国一航第5716工厂、中国二航底722工厂、中飞通用航空公司、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余家。
专业设置
航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制造技术、汽车运用技术、航空机电设备维修
自动化工程系成立于2007年,本系现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高级职称以上4人,中级职称8人,具备“双师”素质教师17人。从企业聘请技术专家8人为我系兼职教师,扩充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学质量。本系现开设专业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和《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院的传统专业之一,该专业于2007年被陕西省教育厅定为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重点专业。
为满足教学需求,本系建立了充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实训基地有:工业生产训练中心、实习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基地等;校外实训基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2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3厂、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中航一集团第5716厂、中飞通用航空公司等。目前,本系学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好。学生绝大部分就业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环境和待遇都较好。就业单位主要有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航集团、成飞集团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3工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20工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昌河飞机工业集团等。
专业设置
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
基础课部设主任书记各一名,专职教学秘书一人,专职辅导员二人。现有教职员工三十九名,其中教授一人,副教授九人,中级职称十一人,初级职称十八名人。本部教师不仅在教学方面贡献突出,承担全院公共基础课教学,在教学研究方面成绩也非常显著,参编或主编教材多达30部,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同时,参与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数学建模俱乐部”“英语学社”“渭原文学社”“纵横辩论社”等学生社团,并在重大活动重要比赛取得嘉绩,赢得赞誉。特别是在“数学建模工作室”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2002、2003、2005、2006年我院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喜人,获得国家二等奖,优秀组织奖,多次获得省二、三等奖。
基础课部全体教职员工在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以示范的标准为要求,以教学教学为中心,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全身心投入教学、服务学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建设全国重点职业示范技术学院而不懈努力。
1994年2月省部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陕西省人民政府1994年3月西安市文明单位西安市委、市政府1995年西安市文明小区西安市委、市政府1997年先进党委空军装备技术部1998年西安市文明校园西安市委、市政府2000年4月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国家教育部2000年7月全国德育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教育部2001年3月省级文明单位陕西省委、省政府2002年7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2002年12月财政部重点建设示范职业技术学院国家教育部2007年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立项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