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江苏省 >>无锡市 >>滨湖区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电话 : 0510-85916000
地址 : 江苏省无锡市高浪西路1600号
中考网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滨湖区
高考网 : 江苏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简介学生的家园 企业的伙伴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有公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在秀美灵和的太湖之滨。始建于1959年3月,隶属原农业机械部,定名为无锡农业机械制造学校;1979年3月下放至江苏省机械工业厅,改名为江苏省无锡机械制造学校;1994年10月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10所试办五年制高职的学校之一;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隶属江苏省教育厅;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2009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 学院现有中桥、太湖两个校区。文化氛围浓郁的中桥老校区位于中南路商业街,附近有太湖广场、大会堂、图书馆、博物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生态环境优美的太湖新校区地处高浪路科教产业园(与江南大学毗邻),附近有唐城、水浒城、三国城、蠡园、鼋头渚等。全校占地850多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23亿元,图书馆藏书75万册;建有标准田径场3个,体育馆1个,篮(排)球场30多个。目前设有机械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汽车技术系、外语系、数字艺术设计系、基础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部、工业中心10个教学单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1300多名,教职工780余人。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目前专任教师中已有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名、省级高校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90%以上。并聘有行业、企业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300多人,引进 “海归”人员和外籍专家、教师30多名。同时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目前建有与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相适应的专业35个,其中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品牌与特色专业8个、全国机械行业品牌与特色专业3个,并有13门国家精品课程、16门省精品课程,18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13部省高校精品教材、6部省重点立项建设精品教材,1个数控技术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此外,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对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等倾力探索,并在机械、机电、电信、经管、汽车、艺术等院系试办了创新班,研究项目“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另有5个项目分获省教学成果特等、一等、二等奖。并主办公开发行的全国性职业教育期刊《机械职业教育》和学术期刊《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2005年以来,学院还连年主办“无锡职教教师论坛”,成为全国机械职业院校一线教师交流最新职教理念、教科研经验与成果的平台。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院在校内建成了“多功能、开放式、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建有4个基础实验中心、9个大类专业实训中心,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还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江苏省机械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开设了6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使学生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达到95%以上。并实施项目化创新教育,由教师指导学生申报科技制作等创新项目,经评审立项后拨给项目组经费开展研究,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结题验收,自2005年以来,已有190多项完成或结题。同时,学院在校外建立了166个实习基地,其中90多家企业成为学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地。 学院还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从学生中培养发展新党员。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阳光屋”捐助中心和“爱心基金”,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在校外建立20多个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共建近20个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教育等基地,开展经常化、规范化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007年以来,学院率先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探索构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开设了140多门次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和高级职称教师“星期二讲堂”,建设了10多门文化素质精品课程,大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此外,还成立了30多个学生社团,经常开展各种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每年一届的“五四”科技文化艺术节成为集中展示学生创新创造创作成果的大舞台。随着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近五年有400多人次在省级及以上各类大赛中获奖。其中2007年在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荣获季军;2008年至2011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2010年在江苏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竞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2004年以来,学生累计获得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36项,其中每年至少有1项获一等奖,获奖数量和等次在江苏高职院校中名列第一。 学院还竭诚为学生服务,每年多次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就业咨询辅导等活动,并邀请数百家用人单位来校举行大型招聘会。还在二、三年级学生中积极做好“专转本”推荐工作,每年都有数百名学生经考试被本科院校录取。此外,学院成立了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为学生问事、办事等提供便捷服务。 近10年来,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享誉省内外,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学院连续多年荣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在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学院凭着工科人才集聚、实践能力较强的优势,主动为企业提供“四技”服务,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仅2007年以来,就为87家中小企业完成技术服务项目89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5项;同时为社会、企业培训4万多人次。教师完成了300多项专利,其中部分专利已向企业成功转让。为更好服务企业行业,学院牵头组建了江苏省汽车职业教育集团和无锡市物联网职教集团,建有江苏省传感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冷压冶金球团工程技术中心、无锡市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无锡市服务外包培训机构,成立了无锡(太湖)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开通了无锡制造业服务网。通过广泛开展服务活动,学院赢得了企业行业的积极支持与反哺。目前有180多家工商企业与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其中30多家知名企业为学院提供价值31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共建1个产学合作中心和30多个实训室。并有35家企业在学院设立企业冠名奖学金,12家企业设立20多个冠名订单班。 学院在高职教育国际化道路上也不断开拓前进,2004年成为总部设在美国的社区学院国际发展协会(简称CCID)的第一个中国成员单位后,已与协会6所成员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同行开展交流合作,2005年与澳大利亚TAFE西南悉尼学院联合开办了“国际商务(国际营销)”专业,2009年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皮特社区学院联合开办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并与印度国家信息学院(NIIT)合作开设了软件专业,还进行了2个海外本科直通车专业招生。
近几年,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招生从江苏扩大到全国近20个省、自治区,除统一招生、对口单招外,还可自主招生。2006和2007年,学院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省委教育工委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中均获优秀,2010年,学院又高质量地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还先后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称号;机械技术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学院党委两次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7月更新)地址: 中国江苏无锡市无锡滨湖区高浪西路1600号友情赞助,中国校园网 http://www.cnxyw.org/

历史沿革
校史沿革

1959年3月,原国家农机部创办无锡农业机械制造学校。

1979年3月,学校下放至江苏省机械工业厅,无锡农业机械制造学校改名为江苏省无锡机械制造学校。

1991年,无锡市机械工业联合职工大学并入学校。

1994年10月,学校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10所试办五年制高职的学校之一。

1999年7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隶属江苏省教育厅。学校是国家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2006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

2012年,学校与江苏大学联合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6年9月,学院设有设有机械技术学院、控制技术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汽车技术系、外国语言文学系、艺术设计系、基础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部、体育部、工业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3个教学单位,开设专业58个,其中本科专业6个。

专业设置  院系 专业 江苏大学无锡机电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物联网工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市场营销(本科) 机械技术学院 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中外合作) 控制技术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海外本科直通车) 物联网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软件技术(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海外本科直通车) 汽车技术系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2本科),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 外国语言文学系 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应用德语,应用法语 艺术设计系 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会计(3+2本科),市场营销,金融管理与实务,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中外合作) 备注:资料来源: ,未注明本科的专业为高职专科 师资力量 合并图册

截至2016年9月,学院有教职工800余 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0余名,博士80余人。其中,国家教学名师1名、省教学名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3个,聘有杨叔子院士、姚建铨院士等高层次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20多名外籍教师常年在校任教。

国家教学名师:顾京

国家级教学团队: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根据2016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有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2个,首批国家示范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省品牌与特色专业8个,全国机械行业品牌与特色专业3个。学校主持建设数控技术和物联网技术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国家规划教材36部。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10余项。

国家级重点专业:

国家级重点专业  名称 类型 获批年份 电气自动化技术 教育部、财政部 2011年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教育部、财政部 2011年 数控技术 国家示范专业 2006年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国家示范专业 2006年 机电一体化技术 国家示范专业 2006年 计算机应用技术 国家示范专业 2006年 数控技术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001年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001年

江苏省重点(品牌、特色)专业:

江苏省重点(品牌、特色)专业 名称 类型 获批年份 机械技术专业群 江苏省重点专业 2012年 控制技术专业群 江苏省重点专业 2012年 物联网技术专业群 江苏省重点专业 2012年 制造业服务专业群 江苏省重点专业 2012年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 2010年 电气自动化技术 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0年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 2008年 应用电子技术 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8年 机电一体化技术 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 2006年 市场营销 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3年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3年 计算机应用技术 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3年

机械行业品牌与特色专业:

机械行业品牌与特色专业 名称 类型 获批年份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2010年 软件技术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2010年 市场营销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2010年

国家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 立项时间 1 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实施 2010年 2 柴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修理 2010年 3 运动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 2009年 4 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实施 2008年 5 机床控制系统的连接与检查 2008年 6 机械零部件造型与测绘 2008年 7 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2008年 8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 2007年 9 机床数控系统 2007年 10 汽车技术基础 2007年 11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2006年 12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 2004年 13 数控编程 2003年

江苏省级精品课程:

江苏省级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 立项时间 类别 1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 2004年 省级一类 2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 2006年 省级一类 3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2002年 省级二类 4 计算机应用基础 2002年 省级二类 5 机械制图 2004年 省级二类 6 C++程序设计 2006年 省级二类 7 机械零部件造型与测绘 2008年 省精品课程 8 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2008年 省精品课程 9 交流调速系统及应用 2008年 省精品课程 10 市场营销 2008年 省精品课程 11 小型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成 2010年 省精品课程 12 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 2010年 省精品课程 13 典型零件质量检测 2010年 省精品课程 14 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 2010年 省精品课程 1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011年 高起专 16 管理实务 2011年 高起专 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时间 荣誉等级 高职机电类专业“全程-开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1年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1年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09年 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09年 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09年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职机电类专业“品牌?中心”产学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08年 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高职高专教育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05年 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05年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荣誉

2007年和2010年,学校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教育人才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是全国首批“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和“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职业学校分中心”“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先进制造技术促进与服务基地”。

合作交流

2004年,学校成为总部设在美国的社区学院国际发展联盟(简称CCID)的第一个中国成员单位,2012年CCID在学校成立了中国分中心。

截至到2015年年底,学校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留学生总数达80余名。10月12月,承担了印尼苏门答腊省师资培训中心教师培训任务。10月16日,第三届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校长联席会议学术年会在校举行,并获批2015年无锡市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教育合作项目。

截至2016年9月,学校与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丹麦、韩国、印尼、台湾等1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20余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丹麦、澳大利亚合作开办专业。2014年招收首批国际留学生,有来自加纳、利比里亚、伊朗、印尼等9个国家的留学生在学校学习。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4月,学院有省级研究中心2个 ,江苏省教育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1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2个,无锡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校级研发中心6个。

江苏省级研究中心:江苏省传感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冷压冶金球团工程技术中心

江苏省教育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智能制造工程中心

无锡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无锡市工业AGV技术应用及推广公共服务平台

校级研发中心:无锡市立达齿轮工程技术中心,无锡市顺达物流机械工程技术中心,无锡市绝缘母管工程技术中心,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物联网应用方案大型演示与测试验证服务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工厂应用示范中心

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新型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团队(龚方红,2015年)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物联网信息融合关键技术”团队(2014年)、智能制造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2016年)

科研成果

截至到2015年6月,学校申请专利119项,其中发明28项,实用新型68项,外观4项,软件著作权19项, 吴慧媛老师负责的《电梯补偿链包覆层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优化设计》项目获2015年度政策引导类计划(产学研合作)--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立项 。

2015年,学校共申报纵向课题238项,获得各类纵向课题70项,申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产学研前瞻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级项目十余项,申报专利358项(其中国际2项,发明65项),获得专利147项(其中发明5项),首次获得工业与信息化部行业标准2项。 2015年开展横向科研课题82项,“四技服务”到账资金总额951.84039万,全年纵、横向课题合计到账资金为1268万元。

截至2016年9月,学校年为社会、企业培训3万多人次,为中小企业完成技术服务项目近百项。教师年完成200多项专利,其中部分专利已向企业成功转让。学校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省自科、省社科在内的部级及以上项目近40项。累计各类专利申请量达到310件,授权214件,成功转化8件专利。累计获得各类奖励资助金额达47万元。

科研获奖  时间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2015年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光伏组件监测系统 江苏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15年 服务制造型中小企业的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系统研发及应用 无锡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15年 物联网综合研发平台及产业化推广 无锡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资料来源: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5年6月学院官网显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为68万余册 ,建成了馆内局域网和无线网络,建成了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拥有海量存贮器(16T)和各类服务器(9台),通过国家教育科研网( CERNET )和互联网( INTERNET )向用户提供文献服务,图书馆共订购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12个,资源类型涉及20000余种中外文全文电子刊、120万种电子图书,以及各类教学资源等。

?学术期刊

截至2016年9月,学校主办全国性的职业教育期刊《机械职业教育》和学术期刊《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属于综合性学术期刊,常设栏目有:职业教育研究、教改论坛、经济与管理、技术与应用、文学与艺术、体育与健康等。

2004年2月,学报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CAJCED)列为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2006年2月,被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网全文收录;2007年5月,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2010年2月,被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2011年9月,被教育阅读网收录。

文化传统
校训

严谨治学,崇尚实践

释义:严谨治学,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克服浮躁继承和发扬学校师生潜心教育教学追求真理真知的优良传统。

崇尚实践,就是要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时期秉承和发展我校教育教学突出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的传统特色。

校徽 校徽

图案帆船,表示学院地处太湖之畔寓意学院团结拼搏、同舟共济、不断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1959”表示学院始建于1959年。周围下部为学院中文名称,上部为学院英文名称,喻学院面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校园活动

2014年,学校组织了主题教育活动:校团委组织开展了大学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学业帮困、宿舍卫生消毒、节水宣传、知识竞赛、环保公益等总计服务项目72项。校园活动:组织开展青春文化节;第十七届“五四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指导社团联合会开展蠡溪书画展书画展、无锡市高校交流笔会、太极协会第三届太极拳比赛等20余项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中国”、“筑梦中国”、“青年影响社会”、“青眼观察”和“少年中国”五个系列主题共20个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创业活动:校级创新项目立项70个、省级创新计划申报20个。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朱爱胜 院长、党委副书记 龚方红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谈向群 副院长 华坚、冯渊、顾京、周桂瑾 截至2018年11月,资料来源:
校园环境

学校有中桥、太湖两个校区。中桥老校区位于文化氛围浓郁的中南路街区,太湖新校区地处生态环境优美的湖滨科技新城。

校园环境  校庆鼎 图文信息中心 文化广场 樱花道 勤学石 图文信息中心c楼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无锡市宏源技工学校

无锡市交通技工学校

无锡市天元技工学校

无锡市房地产管理中专学校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无锡市经济技术专修学校

无锡市建设技术学校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宜兴市技工学校

江苏省无锡交通学校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

江苏省无锡房管职工中专

无锡技师学院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