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陕西省 >>铜川市 >> >>铜川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铜川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话 : 0919-2389138 王朗辉
地址 : 红旗街育才路29号
中考网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高考网 : 陕西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铜川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铜川煤矿技工学校座落在“耀瓷”之都,药王孙思邈故里,南临古都西安,北接圣地延安、黄陵。学校建于1955年元月1日,属原煤炭部直接创办的第一批技工学校之一。1983年经煤炭部批准扩建铜川矿物局安全培训中心,1998年经省教委批准成立铜川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位于铜川市中心,占地面积百余亩,建筑面积50127平方米,办学规模1000人以上。建校44年桃李满园,人才辈出,教学成果显著。开设过电子、微机、采煤、地测、机电、化工、烹饪、美容美发、服装设计制作等专业33个,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2800余人,在岗培训各类学员23000余人。学校建有15个教学实验室和11个教学实习场,教学仪器、电教微机实习设备先进,生活服务设施配备齐全,图书资料10万余册,拥有固定资产总值2004万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280人,其中专职教师109人,高级职称33人,中级职称42人;学校规章制度健全,有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在学校工作中推行了教学、经营、服务和管理保障“四条线”财务管理办法;在教师中实行了教学“双量”考核制度;在班主任工作中推行了完整的量化考核办法,多次在部省市技校系统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学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师资建设基础,以“团结、求实、敬业、创新”八字校风为规范,进市场、抓质量、上水平、求发展,使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再上台阶。1993年和1995年被原煤炭部分别命名为“部级重点技工学校”和“标准化安全技术培训中心”,1996年被评定为“部级标准化实验室”;1997年被铜川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绿化美化先进单位”,1998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1999年被铜川市人民政府和陕西省煤管局分别命名为“文明校园”和“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面向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建成高级技工学校、省级重点职业中专、省级文明单位;建成集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为一体的综合型多功能职业教育基地。我们欢迎国内外职业培训职介机构合作交流,愿同各类大中专院校联合办学,为社会各界培养输送各类技能人才。
简介

学校占地百余亩,建筑面积54890平方米,教职工278人,专任教师101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中级职称44人,本科以上学历37人,在校学生3365人。建校50年来,开设过数控车铣、电工电子、微机、采煤、机电、化工、烹饪、美容美发、服装设计制作等专业56个,学历教育培养技术人才15000余人,短期职业技术培训55000余人。建有稳定的省内外毕业生就业安置网络,并形成了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特色鲜明的机加工、电工电子、煤炭机械化、第三产业等四大专业群,其中车铣、电工电子、钳焊专业已建设成为省级骨干示范专业。学校建有15个实验室、11个实习场地、7个生产实习车间和5个校外实习基地,各工种操作工位600多个,各类教学仪器、电教微机实习实验设备先进,生活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图书资料10万余册,固定资产2611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多万元。

学校规章制度健全,办学成果显著,校园环境幽雅,先后建成标准化实验室、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国家二级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基地、省级文明校园、陕西省再就业直属培训机构、陕西省劳动预备制定点培训学校、陕西铜川对外劳务输出培训基地、陕西铜川煤炭职业技能鉴定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学院铜川教学中心等。目前,学校构建完成了职业中专教育、技工教育、安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现代远程教育等八大门类的中等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了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沟通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已成为铜川地区一所综合型多功能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发展概况

计划经济下,这所学校也曾几度辉煌。它因办学历史长、实力较雄厚、教学质量高而闻名全国煤炭系统。毕业生遍布祖国西南和西北地区,其中十多名毕业生已成为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学校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景气也一度陷入低谷。1998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积极改革办学模式,灵活办学机制,全面融入市场竞争,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改革创新、奋力开拓,迅速扭转了学校工作的被动局面,整体工作全面进步,实现了学校的第二次创业,在五十年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实施名牌战略,拓宽学校发展空间

1998年学校制定了“创名牌、促招生、抓质量、保安置”的“四部曲”工作思路。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下,学校积极申报,重点投入,强化管理,全面整改,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水平逐年提升,六年来,学校已成功创建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省级文明校园等十余项省级以上办学成果,并成功引进中德技术合作项目。这些品牌已经转换为新的生产力,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2、促进理论研讨,统一发展思路

在发展的进程中,学校坚持深入进行职业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几年来,学校撰写的《抓住机遇、全面提高,唱好学校改革发展四部曲》、《中等职教滑坡的成因及其应对》等多篇论文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并在职业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学校还借助媒体的力量和自身宣传,全方位展示学校的形象和办学优势,经过努力,学校的发展思路更加明确,知名度逐步提高。

3、提升教学质量,奠定立校之本

质量是立校之本。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技能人才,我们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按照《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加强教学量化质化考核。二是全面贯彻学校《关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强学生管理。三是在调整结构,充实力量的同时,加强师资培训。近三年来,学校组织104人次参加了各类进修和培训,有22名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和函授进修。现在,全校101名专职教师中,中、 高级职称的人,占教师总数的74%, 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四是加大教学投入。六年来,先后投入近600万元, 充实完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为提高质量创造了条件。

经过努力,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近几年学生的毕业率保持在98%以上, 中级工技能鉴定合格率达到96%,学生良好的素质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4、转换招生机制,扩大办学规模

为了解决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我们首先确立了“以安置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转变招生机制,出台招生激励政策的同时,学校重点加大毕业生安置力度。我们先后和北京、广州、苏州、西安、四川等百余家企业联系,建立安置网络,2001年以来向长三角和珠三角工业园区安置毕业生1110人,安置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毕业生基本保持“零”储存。学校的招生安置工作逐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2002年学校招生人数名列全省第二名,2003年,列全省第三名,学校被陕西省教育厅和省劳动保障厅双双评为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5、调整专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确立了 “巩固二产专业,延伸三产专业,开发一产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经过几年提升,学校已形成具有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四大专业群。即:机加工专业群(数控机床、车工、铣工、钳铆、焊工)、电工电子专业群(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应用)、采煤专业群(综合机械化采煤、综合机械化掘进、地质测量、通风安全)、第三产业专业群(烹饪、美容美发、服装设计与制作、财会)。

另一方面,在抓好学制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加大安全技术培训、再就业培训、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的力度,广泛开展重点煤矿矿长、区队长、特殊工种的培训,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1998年至2003年,短期职业技术培训共完成29530 人,平均每年培训4922人。充分发挥了学校资源的多功能作用。

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努力,学校的办学模式已经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下面向行业向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向社会和市场办学的历史转变。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整体工作有了较大推进,办学实力有了全面提升,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陕西省建材技工学校

铜川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铜川市职工卫生学校

陕西省铜川市计算机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