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ZIIT”) 创办于2002年4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
学校占地92.6万平方米(1389亩),建筑面积58.86万平方米,新校区与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大运村一体化建设,市政府一次性投入近30亿元人民币。新校园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北邻大运中心,四周交通便利。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43亿元,图书馆藏书64.36万册,大运村先进的信息系统全面应用,软、硬条件全国一流。
学校对接深圳支柱产业,打造信息技术特色,共设软件学院(兼软件合作学院)、电子与通信学院(兼中兴联通学院)、计算机学院(兼神州红旗学院)、数字媒体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交通与环境学院、商务管理学院(兼电子商务学院)、财经学院、应用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信息技术研究所、职业教育研究所等10院2部2所;开设信息类为主的专业41个。现有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1个,广东省示范性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思想政治理论优质建设课程2门。
学校现有教职工662人,在417位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242人,其中,博士、博士后160人,“双师素质”教师近八成。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省级教学名师奖2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千百十”省级培养对象4名,广东省“珠江学者”1人,深圳市“鹏城学者”2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7名,后备级领军人才11人。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办学,协同创新育人,设有“三会两办”推进校企合作,与行业协会、著名企业共建了 4 个二级学院。学校用2 万平米实训场地,引企入校,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第一批与企业合作项目 14 项,中国移动广东省公司等首批 8 家著名企业进入。学校有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2 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4 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 个。
学校建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高就业率、高满意度办学效益。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584人,学校坚持工学结合,因材施教,学生“双核”培养,全面发展。近三年,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专业技能竞赛130项,获奖238个。其中,国家级(全国性)奖项102个,省级奖项103个,市级奖项33个。学生连续三年获全国信息安全技能大赛一等奖。2013年,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得3个一等奖。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9届逾1.5万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8%以上。很多毕业生被华为、腾讯、联想、渣打等著名企业录用,产生了被《华尔街日报》报道为“中国最年轻90后千万富豪”丁仕源等创业典型。
学校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教学资源,不断形成国际化办学特色。2006年起,学校与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合作开设电子设计自动化本科专业;2012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试点院校;2013年,学校与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签署专本连续课程合作协议,按2+2合作模式和 3+1.5合作模式开展专本连续课程合作;学校还与台湾的龙华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台北城市科技大学、亚太创意技术学院、健行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醒吾科技大学等7所院校开展了交流生等合作项目。
学校坚持科研引领,服务社会。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5项、省市级科研项目287项,教研课题国家级6项、省市级37项,有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个(2012),深圳市重点实验室1个,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1个。获得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9)、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2006,2011)、三等奖2项(2010,2012),深圳市科技进步奖2项(2010,2011)、深圳市科技创新奖2项(2006,2009),深圳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1项(2010)。
2004年,学校成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院校;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立项。2012年,入选教育部“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试点院校。学校跨越发展,已跻身全国高职“第一方阵”。
青春深信成新锐,勇向潮头唱大风。学校将开拓奋进,不断创新,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大运村新校园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ShenzhenInstituteofInformationTechnology?"SZIIT")创办于2002年4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大运村新校园学校(2008年破土动工,2011年投入使用)占地92.6万平方米(1389亩),建筑面积58.86万平方米,北邻大运中心和国际自行车赛场,四周交通便利。
学校与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大运村一体化建设,市政府一次性投入人民币近30亿元,在大学校园的基础上叠加大运会赛会功能,新校园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软、硬条件全国一流。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32亿元,图书馆藏书43万册。
1.学校已经建设了具有特色鲜明的IT专业
学校的专业建设紧紧瞄准深圳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设置,以软件、通信、信息设备制造业为核心的专业占60%以上,已经形成了“信息”学院的办学优势。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各专业广泛吸收深圳高新技术、金融证券、物流和文化等4大支柱产业的行业领头人与企业专家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专业建设,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学校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现有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1个,国家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广东省示范性专业4个。
2.以赛促学,技能竞赛融入专业教学
学校大力开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经过1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技能竞赛管理模式,即集中申报、统一规划、学校主办、二级学院承办,形成国家、省、市、校四级技能竞赛的参赛或办赛基本架构,制订了一系列技能竞赛项目的申报、设计、遴选、奖励等管理办法。每年投入100多万元,支持师生参加竞赛。在技能培养过程中,学校每年举办英才节、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其中专业技术技能类项目全部来自企业一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国家、省、市组织的技能竞赛,取得丰硕成果。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专业技能竞赛130项,获奖238个,其中,国家级(全国性)奖项102个,省级奖项103个,市级奖项33个。
3.校企深度融合,全方位合作办学
学校充分利用深圳市主导产业发达、IT企业众多的优势,先后与400多家企业和单位合作,与123家条件比较优越的企业和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平均每个专业有3-5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学生直接到企业参加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直接转换,实现校内技能训练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学校加大引进、吸收企业的设备、软件和生产流程,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7个,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为学生训练专业技能、熟悉行业要求创造条件,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张基宏,男,1964年6月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电学教授。现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计算机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教育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权威期刊《电子学报》、《信号处理》学报和核心期刊《数据采集与处理》、《深圳大学学报》编委。张基宏同志历任深圳大学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张基宏同志作为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和“深圳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长期从事数字图像处理、编码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工作。他曾先后为英国Lancashire大学、日本soka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在英国Liverpool大学合作科研。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项目14项,2007年8月,主持科研项目获2006年度深圳市科技创新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和ICASSP等著名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国际权威数据库SCI、EI收录32篇,并出版5本学术专著,指导博士、硕士论文32篇。2003年8月,以科研第一线的学科带头人当选为第九届“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
苗丽芬苗丽芬,女,1956年9月生,中共党员,本科。现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
苗丽芬同志长期从事党建、宣传、行政管理以及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曾任黑龙江涤纶厂宣传部副部长(主持工作),黑龙江纺织工业厅基层处副处长、处长,黑龙江纺织总会机关党委副书记(正处级),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书记、书记、院纪委副书记、党办主任并主持院长办公室工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主编出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青春创想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科技创新优秀作品集》和《青春风雅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校15周年优秀学子风采录》等。
刘颖,男,1963年12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现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刘颖同志长期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曾先后任市教育局(教委)中小学教育处、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市委教育工委组织人事处副处长、处长。期间,2006年6月至8月参加深圳市第一期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刘颖同志在市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期间,先后主持了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育人事等多项重大调研课题,撰写发表了《论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的分级化管理》、《深圳市中小学教育发展十年规划(2001-2010)》、《深圳市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方案》、《深圳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方案》、《深圳市建立社区学院方案》、《深圳城市化后原村民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深圳市教育系统人才队伍现状与对策建议》和《深圳市解决公办中小学临聘教师问题调研报告》等重要政策性规范性文件、调研报告30余篇(部),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成人教育资源整合、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教师(高等、中职、中小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效果明显。曾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和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梁永生,男,1971年7月生,1999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并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评审委员会评定教授职称。现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广东省高等院校第五批“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深圳鹏城学者“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长期特聘教授,深圳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生导师。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指导硕士研究生和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致力于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2010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各1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H.264视频编码的RTP封装、面向视觉敏感区域的MGS编码、视频差错控制和播出质量服务等方面取得重大研究进展。已经结题的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防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在IP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后小波变换信号处理等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近5年来,主持6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32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1项。
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高职高专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计算机学会高职高专分会副理事长。2007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2009年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0年国家“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核心成员。主持、参与3项国家和省部级教研项目,出版教材1部。
校长:张基宏教授
我们致力于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IT领域培养紧缺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软件银领”。我们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办让深圳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我们追寻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遵循“能力本位”的教育目标,让教育创造学生的价值,社会的价值;让能力改变命运,谱写我们的辉煌。
学校现有教职工633人,在402位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222人,其中,博士、博士后136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6.8%。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名,省级教学名师奖2名,南粤优秀教师3名,广东省"千百十"省级培养对象4名,广东省"珠江学者"1人,深圳市"鹏城学者"2名,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7名,后备级领军人才11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132人。近三年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专业技能竞赛130项,其中,连续两年(2011、2012)获全国信息安全技能大赛一等奖。学生全面发展,动手能力强,深受深圳本地信息产业的青睐,学校8届逾万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8%以上。[2]
学校现有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思想政治理论优质建设课程2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科研成果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进步奖1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3项,深圳市重点实验室1个,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1个。
学校开拓进取,力争把学校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数据更新至2012年6月)
2013年
8月8日,今年是深圳信息学院搬迁大运村办学的第三年。随着办学条件的提升、师资队伍的优化,以及持续多年的高就业率(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就业率仍超98%),该校更受考生热捧。深圳信息学院今年计划招生5500人。该校面向市外省内招1900人,报考者中达3A省线以上的考生达3831人,文科最低录取线479分,录取平均分502.57分,较省线430分高72.57分;理科最低录取线455分,录取平均分475.60分,较省线400分高75.60分。
6月28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4校历。[3]
7月5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官方新生入学指南登出,由深信学生网,校学生会,校社团联合会助力2013年普通招生。
2012年
4月7日,国家高职高专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5月1日,我校在新校园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吸引了1万余名市民参与。
6月18日,为期3天的广东高校人事干部研修班在我校开班。
6月21日,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李永华访问我校。
6月28日,我校党委获深圳市创先争优"鹏城先锋"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6月30日,我校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省级论证。
7月6日,市政协常委、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李振河主任一行4人访问我校。
7月18日,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胡联合主任一行莅临我校开展新疆班情况调研。
7月26日,我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获第一批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立项。
7月31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基宏教授代表学校党委向市领导专程汇报我校深圳物联网学院的整体建设方案。
9月6日,我校入选教育部"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试点院校。
9月6日,民盟市委2012年教师节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9月13日,深圳市2012年满三十年教龄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大会在我校举行。
9月16日,我校2012级新生入学报到,我校在校生人数首次突破1万人。
9月26日,我校在学校体育馆隆重举行建校10周年庆祝大会。
11月16日,市编办王京东主任一行来我校调研机构编制情况。
11月27日,中央党校刘毅强教授应邀来我校解读十八大报告。
11月29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叶文梓副院长,梁永生副校长为我校跻身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的童山东工作室揭牌。
12月10日,我校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案》及《建设任务书》获教育部批复。
2011年
3月28日,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博士生导师张基宏教授申报的《基于1XEvDO技术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荣获市科技创新奖高校类奖。
4月6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王穗明带队检查了大运村及我校新校区建设推进情况,并在景观湖边植下了三棵红豆杉。
4月27日,我校教育论文《职业素质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4月29日,我校童山东教授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5月9日,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戴北方一行来我校调研基层党建及创先争优工作,并为我校新组建的百名博士大运志愿者授旗
5月10日,我校团委被评为"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
6月10日,深圳大学章必功校长到我校新校区参观考察。
6月30日,我校党委获"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9月30日,吴以环副市长率市发改委、市财委、市科工贸信委、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视察我校新校区。
10月13日,省教育纪工委书记、监察专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赵康来我校就加强新形势下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专题调研指导。
10月20日,来自新疆喀什地区的269名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走进我校,参加为期两年的职业培训。
10月21日,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到新校区考察并祝贺我校搬迁新校区。
10月24日,新疆喀什市副市长肖东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周军、人事局党委书记米吉提等来我校看望第二批新疆喀什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培训班学员。
11月2日,我校召开大运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在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12月14日,我校再度蝉联广东省三年一评的"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学校"。
12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刘见明副部长来我校看望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培训班学员、领队和辅导员。
12月28日,获“我的中国梦:激扬青春创新梦想??广东省大学生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4]
深信学生网[1] ,致力于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了多种数字化服务,深信学生网为学生带来更多方便的操作的同时打造信息技术交流平台。
视频资讯频道
在视频资讯频道发布校内的精彩活动视频集等,学生可以通过微博来进行投稿。
深信活动中心
在活动中心校内的各种活动的发布于在线报名功能,给校内的活动组织者提供的强大的线上宣传的支持。
义工时查询系统
在校学生可通过在线义工时查询系统由校义工联整理发布的义工活动记录,便捷的查询学生在校期间做过的义工活动。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深信院)[5] 论坛创建于2011年07月,简称深信V社V社社区,是一个互联网社区网站,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最热门的校园论坛之一.
论坛定位于展示深信风采、打造深信品牌文化、共享校园信息,集BBS、社区、交友、读书、公益活动、校内互助、校园新闻、户外活动、兼职信息、跳蚤市场等为一体的一个学习生活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