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泉中职业中专学校
电话 : 0959-2379260
地址 :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镇抚司小城隍内
学校简介 : 泉州六中、泉中职校地处市区中心地带,与风光旖旎的中山公园、威远楼毗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具有八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现有56个教学班,3000名学生,251名教职员工,师资力量雄厚,有高级教师39人,一级教师80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21人。学校拥有教学大楼、正宗楼、朱龙泉科学楼、办公综合楼、陈嘉庚纪念馆、菲友体育馆、学生宿舍、膳厅、港台校友福利楼、教师宿舍楼等,还拥有价值数百万元的先进教学设备;图书楼、电脑室(4间)、语音室、电子电工实验室、电教室、财会模拟实验室、梯形教室、理化生标准实验室、画室、健身房等现代化设施。经过多年的摸索,现已形成了“一套班子,两块校牌,三种办学形式并举,即义务教育( 初中)、普通教育(高中)职业教育(职业中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独特的办学模式,在“认真办好初中,积极发展(综合)高中,巩固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在“毅”字校训的激励下,全校师生团结奋斗,锐意改革创新,勇于开拓前进,聚精会神办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地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地提升学校的社会品位,为泉州市及鲤城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养成教育,优化学生群体。 学校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构建了以学校主要领导为中心,政教处、团委为两翼,年段、专业组、班主任、政治教师为骨干,学生干部为基础的德育工作队伍,成立“四结合”教育委员会,建立德育基地,聘请校内外辅导员,与家长签订共同教育协议书,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我们主要抓了五个序列的教育,即对学生进行浅显易懂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进行道德礼仪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以权利和义务、民主与法制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以理想与前途,升学与就业为主题,进行健康心理品质教育;以教学活动为载体,进行“两史一情”革命传统、国防安全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全面优化了学生群体,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市级文明学校、市“三?五”普法先进单位、区德育先进单位、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园林式学校。 二、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提出“一个中心,两个结合,四个坚持”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主体与主导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素质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知识与能力、素质相结合;在夯实学生“双基”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坚持合格+特长+创新,因材施教,整体发展,注意培优促特,坚持学科教学中的教育功能,注意学科教学 的德育内容渗透,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2000年通过素质教育督导专项检查,先后获得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评优、创优先进单位、市学籍管理先进单位、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实行初招电脑派位招生改革后的首届中考中:林曦同学以662.5分获文考成绩鲤城地面总分第一名;陶立同学获数学单科成绩第一名(149分);任晓航同学获英语单科成绩第一名(148分);周勋辉、詹镜清获物理满分;曾焕新、蔡晴、陶立、郭海星、苏珊珊、郑欣、吴皇、韦炳峰、李安居、杨敦王蔚蔚等十一位同学化学满分;61位同学总分在600分以上居鲤城地面第一位;150位同学被一级达标中学录取居鲤城面第一位;林曦、曾焕新、蔡哮、陈修等四位同学获甲等贤銮奖;陈昕、陶立、郭海星、苏珊珊、郑欣、付士禹、颜达聪等7位同学获乙等贤銮奖,获奖人数位居鲤城地面第一。高职单招77人参考,45人上线,其中财会专业曾达丝、张小玉、郑蕙兰、电子专业黄美玉、张雪花、周一舟被厦门大学录取为本科生,体育专业杨天真、陈建伟、施众城、林开勇被集美大学录取为本科生。以颜达聪获2000年全国英语技能竞赛初中一等奖,王一强获2001年全国物理竞赛初中一等奖,吴皇获2002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一等奖等为代表的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三年来获国家级奖励有42人次,省级奖励有23人次,市级奖励有81人次。 三、加大教改力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重视师德建设,重视教师的业务进修和培养,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源,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从教育科研着手,我们建立了以教研组为依托,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主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教育科研网络。各教研组都能结合本组实际,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研活动计划,加大教改力度,确立教改课题,积极探索教学新路。数学组洪玮老师的《中心学习与教育的认识及其在职专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课题,被确定为“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她的《中心教学论的再认识》、《抓住中心问题,上好“错例”分析课》两篇论文获省内外同行的好评;地理组黄永春老师《乡土地理野外实习考察》课题,得到同行的公认,被编入乡土教材《鲤城地理》。地理组的《开展乡土地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获得泉州市首届普通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地理组的《泉州地震活动追踪》、历史组的《主体是辨别新能力教学法》作为市级课题,均取得一定成果。语文组的朝花文社在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独立活动能力、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培养新型人才,做了开拓性的试验,取得了较好成绩。学校先后有《绿色摇篮》、《金色年华》、《校园春歌》三部习作成册,受到市宣传部的表扬、鼓励。学校教研风气浓厚。 四、学校创新性地成立了少科技组,定期举行科技讲座。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为重点的科普教育活动、一年一次的“爱科学月”活动,使得学生有机会施展才华,表现自己的个性,20个学科兴趣小组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省、市、区优秀辅导员,少科技组活动有声有色,持之以恒,成绩显著。学校少年科技组参加全国航海、航空、建筑模型竞赛泉州总决赛荣获团体总分第一;许小芳、杨晓云、邱康庄同学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竞赛荣获一、二、三等奖;市电子电工学生技能竞赛团体总分第三名,王子毅获得2002年全国522电动护卫舰第一名(金牌),侯沾明获第六名,丁俊杰、黄莉莉、黄迪诤获2002全国海鹰号遥控快艇、阿波罗号太阳能游艇、先锋号电动帆船等项目的优胜奖等,二年来上百人次获区级以上奖励。被评为福建省中小学科技活动先进单位,福建科技报为此作了专题报告。 五、弘扬体育传统,重振体坛雄风。 泉州六中(泉中)的体育工作成绩斐然。名闻遐迩,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体育名校,培养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工作者遍布全国各地。省体坛元老郑双江、陈渊源、蒋达尊、郑建象、王荣塔等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均是我校校友。而今学校体坛新人辈出,优秀运动员李素梅、陈尊荣曾多次代表国家队出征,为国家、学校争得荣誉。学校先后为省体工队输送几十名运动员,先后有51位学生考入高等体育院校。校男、女篮球队、田径队在省、市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省“学校体育先进单位”、省学生锻标“达标先进单位”、省“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省“体育卫生先进单位”,二人次获全国群众性体育活动先进个人,二人次获省体育活动先进个人。 如今的泉州六中、泉中职校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效益与日俱增,我们将以更加奋进的胆略,进一步办好学校,为泉州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学校简介
、著名侨乡、国际花园城市??福建泉州,紧邻泉三高速泉州西出入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环境是学生理想的学习场所。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学校近几年来在参加全国及省市中等职校各专业技能竞赛中均取得优越的成绩。学校是泉州市中等职校体育、财会、服装、美术、语文中心组成员校。学校拥有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美术装潢设计、服装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学校所在地鲤城区是泉州市中心城区,学校地处的泉州江南高新电子科技园,是国家级高新科技园,园区有上千家中外合资、外资企业和国内外上市公司,众多企业给我校毕业生实习、实践及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专业介绍
学校现开设有共学前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生产与管理、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会计电算化、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中餐烹饪、酒店服务于管理、机械加工技术11个专业这11个专业均为学校特色的“三高”专业,即社会需求高、就业率高、工薪待遇高。如酒店服务与管理、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等专业与品牌企业联办,实行工学结合,学生就学期间免交学费。汽车类专业包括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三个专业。学校所处的江南新区,方圆5公里内集聚了泉州地区70%的汽车4S店,南环路及常泰路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贸易走廊,占地350亩的福建最大的汽车零配件专业市场?? 海西汽车汽配城就在学校附近,这将为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提供极大的空间。服装设计与工艺、会计电算化是该校的名牌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是学校骨干专业,是泉州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的成员单位之一,学校被省职教中心指定为全省中职服装专业教师CAD培训基地,服装专业教师参与全国中等职校服装专业全国通用教材编写,其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连续三届蝉联全省中职学校学生服装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并代表福建省参加2009年全国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师生均获得全国二等奖。历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等新专业方兴未艾,就业前景看好。
大中专联读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行中专连读大专,实现“双学历”,既提升了学历层次,又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增加了就业竞争力。学校与漳州师院成人教育学院合作,联办“学前教育”自考开考体制改革试点专科专业,并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在学校设立自考助学点。凡修完规定课程 且成绩合格,由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漳州师范学院共同签发大专毕业证书,教育部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根据省政府文件,我省中职中专在校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毕业三年之内,可领取省人事厅颁发的《福建省高等教育学历考试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毕业待遇等同全日制学制。
三校合一优势互补
2010年4月鲤城区委、区政府为推动职教事业规模发展,积极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把原泉中职校、明新职校、凌霄职校三校合一,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三校整合后,使用泉中职校这块省级重点职校的牌子,校区设在明新职校,校园面积由原来的28亩扩大到现在的60亩,把分散的师资、资金、设备捆绑一起,办学条件和资师力量迈上新台阶,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师风良好、业精技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结束鲤城公办职校资源分散、规模小、档次低的历史,开始走上一条强强联合、规模、质量与效果协调发展的道路。
特色办学的发展目标
融合三校资源重组后的泉中职业中专,计划用五年的时间,把学校建成一所优(优质教育)、特(明新、泉中特色)、新(高职教新路)的高水平重点职校;树立“知识与技能并重,规范与个性并存,科学与人文并举”的教育理念,坚持抓管理、高质量、上特色、创名牌办学目标,宽基础、活模块、强技能、有特长的教学模式,一凭多证、一专多能、就业有道、升学有路的育人特色;调整专业结构,巩固发展特色专业,提高骨干专业的辐射和影响力;积极探索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开展校企、校校企等形式多样的联合办学,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立交桥”,使学校办学规格从单一向多元转变,向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迈进。
泉中职业中专把创品牌、创特色作为建名校的突破口,将围绕鲤城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重新设置专业,巩固特色专业,改造旧专业,开发新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做大做强服装鞋业、电子应用、机械模具、计算机平面设计等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增设学前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等专业。发挥学校位于泉州江南高新电子科技园的地理优势,主动与园区几百家中外合资、外资企业和国内外上市公司对接,开展校企合作、定单培养,为学校毕业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学校将启动“名师工程”,加快培养省、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步伐 聘请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办学质量。加快校园环境建设,完善更新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和实训设备,推动学校持续快速发展,向一流学校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