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秋,福安师范专科学校创建,招收中文、数学新生各1班,学制为1年。
1959年在高校统招中录取中文、数学各1班,学制2年。
1960年招收中文、数学、物理、化学、俄语各1班,学制为2年。
1975年宁德师范附设大专班,学制3年;
1977年宁德师范学校附设大专班6个专业,学制均为2年。
1978年12月,正式成立宁德师范专科学校,学制2年。
1993年宁德师范专科学校升格更名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宁德师范学院。[1]
现有校园占地面积1225亩(其中新校区993亩),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其中新校区2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945万元,图书馆藏书52万册。
图书馆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创建于1978年12月,现有馆舍面积5210平方米,在建20000平方米,阅览座位861席,馆藏图书52万多册(其中本部图书48多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20874册,管理工程系28000册)。拥有CNKI期刊数据库、报纸数据库、年鉴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中外文数据库及OpenAccess外文电子资源。配有电子阅览室和现代化的检索系统。馆内设有样本书库、综合书库、报刊库、报刊阅览室、新书库、外文书库、第一电子阅览室和微机室。收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民国丛书》、《大公报》、《申报》等一批珍贵文献,拥有中国学术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电子文献。
馆内有工作人员24人,组成办公室、采编部、期刊部、流通部、信息与地方文献部、职教部分馆等六个部门。
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105小时,1999年开始,图书采购、编目、典藏、流通、检索等实现计算机管理。本馆在积极开展各种文献服务的同时,还重视开展读者教育、文化交流等服务工作。目前,针对读者的信息教育已呈现体系化发展的局面。从1988年起,馆内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图书情报学术讨论会,要求每位工作人员都必须撰写论文或经验总结,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本馆还承担多项省教育厅和学校科研课题,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学术奖励。
据2014年年初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398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90人,占专任教师比重33.5%;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70%。截至2017年6月,学校共有教职工645人。专任教师393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315人,占比80.15%。教师队伍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9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福建青年科技奖2人、福建省教学名师6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4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9人、福建省优秀学科(专业)带头人赴海外访学研修资助计划2人;宁德市优秀人才30人,被聘为宁德市各类专家上百人。[1]
院系专业据2014年年初官网显示,学校设有中文系、外语系、经济管理系、数学系、物理与电气工程系、化学系、生物系、体育系、教育系、计算机系、旅游系、艺术系、思想理论政治课教研部、继续教学部等14个教学系(部)。各类专业47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9个,应用型专业28个,分属理学、工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市场营销、数学与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体育教育、酒店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学教育、音乐学、学前教育、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等。
教学建设宁德师范学院据2014年年初官网显示,学校共获得省级特色(精品)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30多项;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获奖70多项。
省级特色(精品)专业:数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等省级教学团队:数学分析和高等数学教学团队等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服务闽东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技术专业植物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4年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一等奖)高等数学知识体系改革、(一等奖)行业主导下的“四位一体”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二等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二等奖)大学生就业指导知识内容的探索(教材)、(二等奖)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服务地方为宗旨的导游语言技能提升探索与实践(教材)、(二等奖)高校公共体育课“三段式”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二等奖)立足宁德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优化化学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省级精品课程 古代汉语 (赵峰 2011年) 计算机导论 (李豫颖 2011年) 数学史 (林寿 2010年) 高等数学 (林秀清 2010年) 中共党史 (游国斌 2010年) 常微分方程 (谢向东 2009年) 食用菌 (彭彪 2009年) 政治经济学 (黄家骅 2008年) 植物学 (陈勇 2008年) 复变函数 (邱?? 2008年) 数学分析 (林寿 2006年) 内容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就业情况学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各类专升本考试或职业技能考试,获得“双文凭”和“双证书”。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毕业生就业率居同类学校前列,当年就业率2002届90.7%;2003届93.2%;2004届92.3%。
办学荣誉学校曾获国家教委授予的“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着”的表彰和奖励,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评为“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数学研究所:研究所建立于2006年,依托在数学系,现任所长林寿教授,成员28个,其中正教授4人,副教授4人。数学研究所主要
办公楼围绕三个方向进展:一是点集拓扑与广义度量空间,二是亚纯函数值分布论及其应用,三是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
教育研究所:研究所建立于2009年,前身为家庭教育研究所,2012年更名为宁德师院学院教育研究所。主要围绕教师教育、家庭教育、学前教育、中小学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
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12月,前身是宁德师专区域经济研究所,是一家依托宁德师院经济管理系,联合市内经济研究学者和专家,开展学术探索与交流活动,并为环三都澳区域经济崛起与繁荣提供对策与思路服务的学术机构。
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9月4日,是由校内外从事生物教学、科研工作者自愿组成的非营利学术团体。
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9月4日,在此基础上于2009年6月成立了宁德市闽东畲族文化研究所。
科研成果2011年,学校教师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厅级科研项目等各类项目170多项,有18项科研成果与企业成功对接,有8项国家专利。
2011-2012年,学校教师在校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和出版着作620篇(部),获得4项专利,其中出版(含参编)教材、着作共32种,校外发表学术论文588篇,其中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113篇,被SCI、EI及ISTP收录54篇。
学术资源期刊学报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历次各级各类科技期刊“三优”评比中、因编辑多次获奖;其中1999年获全国高校优秀自
图书资源然科学报奖;同时获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奖;2001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获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本刊副主编林德强副教授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福建省高校学报优秀编辑工作者,并于2001年被授予中国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银牛奖。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前身为《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创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主要数据库来源刊。1999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奖。2012年2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栏目“东南族群研究”被福建省期刊协会评为福建省“期刊优秀栏目”。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宁德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52万多册,收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民国丛书》、《大公报》、《申报》等一批珍贵文献,拥有中国学术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电子文献。
后山夜校
1987年9月,中文系的周乃松、政教系的郑友明等同学在师院团委的组织下到后山村进行扫盲工作。他们发现后山村有很多文盲,
校训于是积极创办了“后山村文化夜校”。这便是后山夜校测雏形。截至2013年,夜校共有古溪办学点、福洋办学点和东桥校区教学点。主要针对鳌江、马山等东桥区附近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周末兴趣班,开阔学生视野,对于蕉城校区附近的学生的作业进行指导。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舞蹈、武术、作业辅导等。
青年志愿者协会
青年志愿者协会简称“青协”,是隶属校团委的学生组织(一级社团)。
红十字会
校红十字会开展了各项公益活动、训练活动,以及其他团体活动。例如,在各个宿舍楼都设有红十字会值班点,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方便的日常救护;组织消防演习、心肺复苏等救护培训工作;号召各班级定期出关于红十字知识的黑板报;在“4?20”雅安人民遭受地震的苦难之际,策划举办了为雅安祈福、募捐的爱心活动等等。
绿点环保协会
绿点环保协会成立于2005年,协会开设有知识讲座、公益宣传、研究实验活动,同时还有与政府机关单位共同组织的活动。社团同宁德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宁德环保局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也同宁德电视台、宁德日报社、东南网等多家媒体有交往合作。2012年被评为“宁德市最佳优秀社团"以及“宁德市垃圾分类指导单位”。
电子与维修协会
电子与维修协会属于校一级社团,简称电协,隶属物理于电气工程系。协会经常开展电子制作竞赛展以及相关展览,校内外义务维修,宣传科技电子图片展和免费咨询等活动。
党委书记:江小源
院长:林跃鑫
党委副书记:张星
副校长:谢向东、杨峰、魏远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