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辽宁省 >>沈阳市 >>皇姑区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电话 : 024-86237471
地址 :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中考网 : 辽宁省 | 沈阳市 | 皇姑区
高考网 : 辽宁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辽宁中医药大学主校区位于辽宁省城沈阳市,分校区位于滨城大连市。其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辽宁中医学院,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和高级护理人才以及为中医药行业服务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医学院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辽宁省先进党委、辽宁省先进集体、辽宁五一奖状、辽宁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辽宁省平安校园示范校及沈阳市先进党委、沈阳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在校生万余人,设置医、理、工、管、文5个学科门类,30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下设16个学院、2个教学部、2个研究院、1个编辑部;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省一流重点学科(含13个二级学科)、1个省高水平重点学科、2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二级实验室、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师资力量雄厚,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30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7人,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名师5人,国家级名医19人,省级名医34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7人,千人层次46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1人;获得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0项省级精品课,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现了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目标;获得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科研影响、科技实力和科研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研总经费近亿元;4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局级重点专科、专病医疗中心10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医疗中心14个;建立了40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有30家药学实习基地;学校是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目前已经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70个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及合作办学项目,承办了多次国际型学术会议,具有一定的海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着“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的办学理念,实施“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战略,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在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对外教育与国际交流、中医药传统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祖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一定贡献,正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大学目标昂首迈进!地址: 沈阳校区: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邮编:110032) 大连校区:大连市双D港生命路1路77号(邮编:116600) 咨询电话:一批本硕连读、二批本科:024-31207248、31207014(传真) 四批专科:024-89800928、89800163、89801188(传真)
简介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沈阳市,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其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辽宁中医学院,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和高级护理人才以及为中医药行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医药院校。建校50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推进研究生及七年制本硕生教育,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医药学科优势突出,其他相关等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中医药高等教育院校。

辽宁中医药大学有在校生规模万余人,包括博士后人员、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和专科生;设有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杏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学院;拥有1个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8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17个二级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1个研究院、6个研究所、2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拥有1000M主干、100M到桌面的校园网络系统;图书馆藏书80多万册;近年来,学校获得中医、药学和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的教授评审权;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获得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3项省级精品课;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医院均为全国三级甲等医院;直属附属医院拥有局级重点专科、专病医疗中心5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医疗中心11个;建立了30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有24家药学实习基地。

历史沿革

辽宁中医药大学其前身是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1958年8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将辽宁省中医院个和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合并,定名辽宁中医学院,从此掀开了辽宁省中医高等教育崭新的一页。在“七五”期间,学校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1997年,辽宁省中医研究院并入辽宁中医学院。2000年辽宁省职工医学院、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并入辽宁中医学院。辽宁省中医研究院在保留原名的同时,成为辽宁中医学院附属二院,辽宁省职工医学院更名为辽宁中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扩大了办学规模。2002年,学校在沈阳市苏家屯区征地10.07万平方米,建成学校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7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之后,学校党委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的全新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的发展战略,学校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004年的春天,学校党委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场带来深刻变化的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征集“金点子”1000多个。在此基础上学校党委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三件大事,学校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达到优秀,在大连建设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化校园。2006年2月14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8月28日,学校经过210天的艰苦奋战,建成了坐落在大连双D港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中药教育、国际教育、中药研发等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化校区。2007年4月,国家教育部正式确定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优秀院校。同时,学校又实现了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申报成功。

办学规模
硬件配备截止至2012年,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6543.66万元,校园网络跃升为万兆核心校园网络,从教学、办公区到学社宿舍实现网络全覆盖,出口带宽提升到300M,并可根据需求免费升级带宽。学校在沈阳校区和大连校区设有两个图书馆,馆舍面积合计23331平方米,拥有馆藏纸质图书824896册(其中包括古籍图书18019册),电子图书233635种册,生均106.89册。2012年,学校新购纸质图书30083册、电子图书74858册。师资力量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截止至2013年4月,教职工总数889人,专任教师56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86人,副教授132人,具有博士学位96人,硕士学位362人。现有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247人,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2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1名国家名师、1名国医大师、26名国家级名中医、18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领军人才2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6人、千人层次40人,8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专业带头人,47名省名医,省市级优秀教师8人。(详情参考辽宁中医药大学-师资队伍-优秀人才和教学名师)人才培养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2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编30余部国家及行业规划教材、8部省级精品教材,4部“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2个省级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网络化平台建设项目,26项省级教学成果、1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精品视频公开课、4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获得37项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特色优势实验室项目。学校建立了30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拥有24家药学实习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序号精品课名称1中医基础理论2方剂学3中药鉴定学省级精品课程序号精品课名称1针灸学2刺法灸法学3中医内科学4中药炮制学5药用植物学6内经7中西医结合生物化学8推拿技术9中医基础理论10方剂学11中药学12生理学13金匮要略学14组织胚胎学15病理学16免疫病原生物学17内经生物化学18中药鉴定学19基础护理学

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序号教学团队名称1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序号教学团队名称1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2方剂学科教学团队3临床技能中心实训教学团队4中药鉴定教学团队5中西医结合基础教学团队6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团队7中药炮制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截止至2012年,学校设置医、理、工、管、文5个学科门类,15个本科专业。学校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1个辽宁省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2个省级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本科专业设置

学科门类专业数专业名称医学7中医类:中医学、针灸学药学类:药学(理学学位)、药物制剂(理学学位) 中药类:中药学(理学学位)中西医结合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类:护理学(理学学位)管理学4市场营销学、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学3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医学信息工程 文学1英语

校区设置栉风沐雨谱华章,桃李芬芳誉满园。学校在改革中不断前进,本着“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的办学理念,实施“名校、名师、名科、名医”战略,构筑沈阳校本部、沈阳苏家屯校区、沈阳浑南校区和大连产学研基地的“一校四区”发展格局,形成“南药北医”的战略布局,致力于培养服务于医疗、教育、科技生产一线的一流中医药人才和为中医药服务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正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大学目标扎实迈进。校区地址沈阳校区: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邮编:110032)沈阳苏家屯校区:沈阳市苏家屯区乔松路2号(邮编:110101)大连校区:大连市双D港生命一路77号(邮编:116600)附属医院学校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和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医院均为全国三级甲等医院。直属附属医院拥有局级重点专科、专病医疗中心5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医疗中心11个。辽宁中医药大学拥有四所直属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辽宁省中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省肛肠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学术研究
出版的《辽宁中医杂志》投稿量首次突破万篇,在保持双核心期刊的同时,再次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中华中医药学刊》影响因子不断增强,排名位次前移幅度大;《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连续被评为辽宁省一级期刊。国际交流学校是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先后与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大学、医院或学术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加快了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步伐。学校先后举办了堪培拉国际中医药论坛、第五届国际天然药物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推进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海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学校有多名学生参加了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开展的“3+1”联合培养项目。学校与香港中文大学那达素护理学院师生互访和交流项目启动,揭开了两校师生交流互访的序幕。研究资源学校建有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临床药理基地、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22个省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

序号实验室名称实验室类别1分子免疫学实验室国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儿科病毒实验室国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辽宁省重点实验室3中药临床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国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辽宁省重点实验室4中医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国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辽宁省重点实验室5

中药分析实验室

国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6针灸电生理实验室

科研成果学校相继中标国家级、部级、省级等纵向课题1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项目1项、“973”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6项、国家科技十五攻关课题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7项,卫生部、教育部、中管局课题10余项,获省市科研成果奖96项,科研经费年均突破亿元。学校在紫癜冲剂、嗽宁口服液、壮尔颗粒等药物上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详情见辽宁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处-科研成果与成果转化)。学校研制成功的治疗非依赖型糖尿病“降糖丸”、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生血片”等中药新药疗效显著,其中学校研制并转让的“骨疏康”,是国家第一个上市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纯中药制剂。

学校领导
职务姓名党委书记贺伟校长杨关林党委副书记初杰副校长

苏杰、石岩、康廷国、张立德、吕晓东

校园文化

校训厚德博学、继承创新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沈阳大学新民分院附属小学

沈阳化工学院

沈阳医学院

沈阳炮兵学院

沈阳市维城高级中学

沈阳市艺术学校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艺术学校

沈阳辽美中等职业学校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

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沈阳市金融学校

北京兴华大学东北管理中心

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北方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