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电话 : 0871-5522332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388号
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388号
学校简介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简介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云南省首批中专学校——云南个旧矿业技术学校;1954年迁至昆明市后改名为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1958年学校更名为昆明冶金工业学校,隶属国家冶金部,学校因发展良好而被评定为国家重点中专,成为全国知名的三所冶金工校之一;1985年成立了云南矿冶专科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机制;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由部属院校变为省属院校,成为云南省唯一的省属高等工程专科学校。2002年11月4日,是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50华诞。这是学校近期继成为全国为数很少,云南省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两个专业评为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成功签订包括贷款信用额度为一亿元的银校合作协议,成功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学校顾问之后的又一件大喜事。50年来,在上级的重视关心下,在校友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学校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国家输送了近三万名毕业生,为国家特别是为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尤其是1999年学校抓住列入云南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试点高校的机会,并努力探索高职发展之路以来,好事连台,喜事不断,一年一个新台阶,四年迈出四大步,学校得到了飞速发展。2002年与1998年相比,一是在校生规模从2000余人发展到5000多人;二是高职专业从10个发展到30个,并且拥有3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重点建设专业和6个特色专业;三是办学资产从3000余万元发展到近亿元;四是图书馆藏书从20余万册增加到30余万册,并在云南省同类院校中率先实现了图书微机联网管理;五是计算机从300余台增加到上千台;六是办学条件迅速改善,在云南省同类院校中率先建成了一流的图书馆微机联网管理系统;率先建成了一流的80多间教室联网“四位一体”的多媒体电视教学辅助系统;形成了一流的师资队伍,在530余名教职工队伍中,专任教师占到近70%,后勤人员只占1/10,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近40人,还有60多人在攻读研究生课程,高级职称人员近百人,中职人员占到85%以上,同时拥有学术学科带头人16名,专业带头人26名,骨干教师78名,“双师型”教师148人,近30余名教师有幸参加了国家高职规划教材的编写,其中担任主编10人,副主编13人;率先建成了一流的“电子电气实训中心”、“现代测绘实训中心”和“环境工程实训中心”,现已建立了近百个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成了一流的校园网;建成了一流的教室休息室;建成了一流的13000对平方米的多功能学生公寓;建成了一流的拥有两个分别容纳320余人多媒体学术大报告厅,8个多媒体教室和4个语言室在内的8000平方米新教学大楼;建成了一流的常年绿荫足球场和塑胶网球场;随着对学校大门、主教学楼、礼堂、图书馆和办公楼进行全面翻修装饰,将建成了一流的校园环境等等;八是学校声誉不断提升——学校测量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环境工程三个专业被教育部先后遴选为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现已发展成为云南省高职在校生规模最大、高职开办专业最多、所拥有的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最多(三个)、办学环境美、办学条件优、办学实力强、办学特色浓的高职院校;学校被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确定为中高级技能鉴定的重点高校,批准学校可对430多个工种进行中高级技能鉴定,学校成功地与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签定了贷款900万元的银校合作协议和成功地与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签定了包括助学贷款和五年贷款信用额度为一亿元等内容的银校合作协议;学校成功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知名人士担任学校顾问和外聘专家;学校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承担和参与了三个国家级课题;学校有幸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每年高考的出题和评卷单位;学校继1999年列为云南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工作合格评价”和2000年学校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办学资质评价并成为云南省首批合格学校之后,2001年学校又通过教育部专家充分论证和教育部批准,在全国近1400所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评出的十余所之一,云南省唯一的第二批国家重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成为了国家教育部和云南省重点支持发展的,以工为主,工、管、文、商、艺术并举,多学科、综合性的高职院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考生愿意报考我校,也有不少用人单位愿意接受学校的毕业生。学校已经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快车道”。在党中央“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鼓舞下,学校抓住创建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大好机遇,加快发展步伐,按照“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一个大台阶”、“五年办好三件事”的发展构想,为把我校早日建成本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国家示范高职名校正不懈努力!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昆明冶专)改革发展迅速。近十年来,学校荣誉不断,2001年成为全国16所之一的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2002年成为云南省高职教育排头兵院校,2003年评为首批8所之一的全国评估优秀高职院校,2004年成为首批全国实施职业资格证书试点院校,2005年迎来教育部周济部长视察并肯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学校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首届“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院校,2006年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评为首届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2008年成为“高职211”——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评为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和全国冶金高职先进院校,2010年评为全国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昆明冶专声誉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形成雄厚的办学实力:一是教学单位18个学院;二是在校生13000多人;三是高职专业70个,其中,拥有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6个,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重点、示范)专业10个;四是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教指委精品课程20多门;五是教职工1000人中,专职教师超过700人,正副教授370多人,其中,教授超过60人,并拥有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15人,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资格的教师370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专家1人,中国高教公关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名,全国冶金职教名师5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教师担任主编的全国高职教材超过150种,教师担任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0种,“双师型”教师400多人;六是实习实训基地500多个,其中,央财支持基地1个,省级示范基地7个;七是资产近3亿元,即将形成10亿元左右优质教学资产;八是馆藏图书120多万册;九是就业率提高到95%,连续九年就业优秀,上百名学生境外就业,28名世博志愿者在上海世博会的出色表现和90%签约上海大企业而进入上海就业、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领导干部、企业家和众多行业的技术管理骨干,成长起10多个亿万富翁和20多位千万富翁,甚至产生了国际著名的宝石鉴定专家等,都再次为昆明冶专增添了光彩和提高了声誉;十是培训鉴定人数超过6万人,其中为社会培养输送了4万多名高技能人才,技师高级技师4千多人。近七、八年来每年输送近三千的毕业生高技能人才。 第二,建成了一大批培训基地:西门子(中国)公司昆明培训基地、中德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冶金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创新教育重点基地、全国高校公关昆明培训基地、全国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国家级试点院校、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外派劳务冶金矿业专业基地和云南省知识产权教育试点院校,还有一个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和7个云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 第三,取得了示范性领先成果:通过“高职211”——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在全国1215所高职院校中,昆明冶专至少在有色冶金人才培养、测绘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东盟国际合作推进和网考自主招生推进等六个方面取得了领先成果,能够为全国高职院校起到示范作用,在与20多个国家或组织开展国际合作的情况下,学校又与不少国内外企业或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并相继合作举办了“昆明冶专云锡采矿班”、“昆明冶专金沙地质班”、“昆明冶专驰宏选矿班”、“昆明冶专甘肃西脉材料班”、“昆明冶专云铜印尼冶金班”、“昆明冶专泰国伟成发钢铁班”等定向培养班,合作成立了“昆明冶专昆明财兴盛矿冶学院”、“昆明冶专甘肃西脉材料学院”、“昆明冶专河南栾川冶金学院”、“昆明冶专深圳华力特电气学院”、“昆明冶专日本后藤电子学院”和“昆明冶专阿诗玛珠宝学院”、“昆明冶专新纪元?沛尔环保学院”、“昆明冶专宏星物流学院”等。 昆明冶专发展任重道远。昆明冶专未来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要在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终身教育“四大支柱”的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总体要求和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方针、胡锦涛向广大青年提出:“以坚定远大的理想励志前行,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求索新知,以高尚美好的情操培育品德,以锐意创新的激情投身实践,以艰苦扎实的奋斗成就人生”的“五以希望”及尽快建立以“学会学习”为重点的以生为本高职育人体系的当务之急,继续扩大国际视野、站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全球高度、把昆明冶专融入世界经济社会变化之中来筹划如何办好人民满意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让同学们真正更多地了解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和“瞬息万变”的社会:新的科技知识大约每两年增长一倍、现在一年的资讯量比人类过去五千年所制造出来的资讯总和还要多、每秒传输1900张光碟和一亿五千万通电话的低成本第三代光纤已在世界上成功生产出来、科学家们预测到2023年电脑就会全面超越人脑的运算能力等现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职办学方针,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办学途径,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机制,遵循“通过科学求真、运用人文求善、坚持艺术求美”的育人规律,实施“学中做、做中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国际化、东盟开发”三大战略,从现在开始就接连不断地教导同学们毕业后,谨记《第五项修炼》提出的“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的现代创新感悟,践行“创新、创效、创业、创造”的“四创”校训,不但要努力谋取比较喜欢的单位,而且应积极投入目前还不存在的工作,还要设想使用根本还未发明的科技,更要准备解决人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努力按照大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快建成在校生18000-20000人的创新型、文化型、生态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东盟地区知名”的全国一流示范“绿色高校”,为把更多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再培养成企业人、进而培养成现代职业人、最后培养成能够传承优秀文化的现代文明人和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人,推动更多同学通过学习和锻炼,努力成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高级技师、优秀企业家和技术发明家,争取为云南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而努力奋斗!邮编:650033 电话:0871-5522332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388号友情赞助,中国校园网 http://www.cnxyw.org/
概述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规定的学分,取得规定的技能证书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并上报国家教育部进行电子注册。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共有三个校区,校本部位于昆明市学府路388号,西校区位于昆明市大普吉,北校区位于昆明市茨坝。学校固定资产上亿元,开设高职专业近60个,有1个国家级精品专业、4个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近300多个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其中通风实验室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高校先进实验室”,“现代测绘技术中心”被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云南省高校示范性实验室”。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优秀的师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资队伍。860多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占63%以上,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85%以上,高级职称人员230余人,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还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以对近90个工种涵盖的450多个职业岗位实施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学校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委托,独家可对全省维修电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开展鉴定,同时可对全省采矿、选矿、冶炼、测量等工种进行技师鉴定。
近年来随着办学实力的增强,学校的信誉和形象得到很大提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支持。2004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确定我校为全国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试点高校,同年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学校为云南省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介绍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冶金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是昆明冶专一张精致的名片!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始建于1952年,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五万多名技术管理人才,其中三万多名成为冶金矿业行业的重要骨干。学校现已发展成为首批全国评估优秀高职院校、国家重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首批全国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国家级试点院校、云南省高职教育排头兵院校、云南省高等教育改革试点学校,已经办成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外派劳务冶金矿业专业基地、中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创新教育重点基地、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冶金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多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首届“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育先进单位”、“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昆明市园林单位”等称号。
“万人品牌文化高职院校”是昆明冶专为考生提供的学业环境!学校拥有专任教师970多人,副教授及以上高职人员300余人,全国高职教材主编130多人,担任学校顾问的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著名发明家和相关专家10多人,学校现有59个专业中,国家精品专业1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云南省示范建设专业4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云南省精品课程6门,拥有12个学院,在校生1万多人,图书藏量80多万册,资产近3亿元,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场所400多个。能形成两万规模的昆明冶专新区建设已经启动。
“要想尽快脱贫,学习冶金矿业”、“要想国外发展,报考昆明冶专”是昆明冶专吸引考生的重要标识!学校不仅主要为云南众多企业培养人才,而且为海尔集团、宝钢集团、江铜集团、福建三安集团以及北京、江苏、河南、甘肃、西藏等企业培养人才,同时与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组织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并开始招收东盟留学生,还为越南、老挝、泰国、印尼等国外企业培养输送了一批可获高薪的技术管理人才,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0%。冶专学生深受欢迎,不少专业供不应求。
“不让一个贫困生因贫苦而辍学”是昆明冶专向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学校通过首创的“双定生”人才培养政策,对报考“双定生”专业的学生实行全免学费上学,并通过国家助学贷款,企业在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来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学校全力为学生顺利成人成才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东盟地区知名”是昆明冶专的办学目标!学校秉承“创新、创效、创业、创造”的“四创”校训,按照“以冶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以有色为重点”的办学定位,“立足云南、面向西部、辐射东盟”的办学方针,“突出培养应用能力、突出培养职业道德、突出培养创新精神”的办学重点,全力培养更多“做人诚、做事实、有闯劲”且“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的高技能人才,努力为云南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成果
开学典礼
我校于1998年引进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当时由于未建成校园网,购买的是单机版,老师在使用过程中觉得很不方便,希望能在更多的地方使用到学术期刊,为了学校的发展也为了满足老师对资源共享的要求,学校于2002年建成了校园网,随之学术期刊也升级为了网络版,在校园内连上校园网的机子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访问学术期刊。六年来中国学术期刊的检索情况取得了长足发展。内容上,由刚开始购入的理工A、B、C辑及教育与社会科学辑四个专辑发展到现在的理工A、B、C辑、教育与社会科学辑、经济政治与法律辑、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辑文史哲七个专辑,基本上涵盖了我校所有专业。读者检索上,但由于单机检索的局限性,使检索工作无法更加深入,截止到2002年10月,检索人次共计为248人次,下载论文1215篇。2002年11月,校园网的开通,为《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仅2002年11、12月两个月,检索人次已达到4326次,下载论文数已达到351篇。2003年4月以来,我馆采取到各系部轮流开展《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的讲座后,2003年检索人次为38240次,下载论文数为4591篇,2003年1-6月半年时间,检索人次就为2002年全年的220倍,下载论文数为5倍。2004年检索量为81206次,为2003年的2倍多,下载量为16842篇,为2003年的3.6倍。近两年来,我校的科研论文和科研成果取得了很大的丰收,这和学术期刊的发展和利用的分不开的。
历史
毕业大会
1952年10月?1953年3月云南锡业公司,个旧矿业技术学院
1953年3月?1954年3月有色金属管理局西南分局,个旧采矿工业学校
1954年3月?1954年12月有色金属管理局西南分局,重工业部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1954年12月?1956年7月重工业部重工业部,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1956年7月?1957年12月冶金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1957年12月?1958年7月冶金部云南有色金属管理局,云南省有色金属管理局,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1958年7月?1962年7月云南省冶金工业局,昆明冶金工业学校
1962年7月?1970年5月冶金工业部昆明冶金工业学校
1970年5月?1971年8月昆明工学院,昆明冶金工业学校
1971年8月?1978年7月云南省冶金工业局,昆明冶金工业学校
1978年7月?1985年1月云南省、冶金部双重领导,昆明冶金工业学校以地方为主(云南省冶金厅)
1985年1月?1987年8月云南冶金厅、教育厅双重云南矿冶专科学校领导,以冶金厅为主昆明冶金工业学校
1987年8月?1989年9月同上昆明冶金专科学校,昆明冶金工业学校
1989年9月?1992年7月同上昆明冶金专科学校,云南省冶金厅改体制为昆明冶金工业学校,云南省冶金工业总公司
1992年7月?现在同上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昆明冶金工业学校[1]
历史沿革
时间
领导部门
学校校名
1952年10月?1953年3月
云南锡业公司
个旧矿业技术学院
1954年3月?1954年12月
有色金属管理局西南分局
重工业部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1954年12月?1956年7月
重工业部
重工业部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1956年7月?1957年12月
冶金工业部
冶金工业部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1957年12月?1958年7月
冶金部云南有色金属管理局
云南省有色金属管理局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1958年7月?1962年7月
云南省冶金工业局
昆明冶金工业学校
1962年7月?1970年5月
冶金工业部
昆明冶金工业学校
1970年5月?1971年8月
昆明工学院
昆明冶金工业学校
1971年8月?1978年7月
云南省冶金工业局
昆明冶金工业学校
1978年7月?1985年1月
云南省、冶金部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云南省冶金厅)
昆明冶金工业学校
1985年1月?1987年8月
云南冶金厅、教育厅双重领导,以冶金厅为主
昆明冶金专科学校&昆明冶金工业学校
1987年8月?1989年9月
云南冶金厅、教育厅双重领导,以冶金厅为主
昆明冶金专科学校&昆明冶金工业学校
1989年9月?1992年7月
云南冶金厅、教育厅双重领导,以冶金厅为主云南省冶金厅改体制为云南省冶金工业总公司
昆明冶金专科学校&昆明冶金工业学校
1992年7月?现在
云南冶金厅、教育厅双重领导,以冶金厅为主云南省冶金厅改体制为云南省冶金工业总公司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昆明冶金工业学校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雷霆
党委副书记、校长:
王资
副校长:
赵文亮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代祖良
副校长:
陈铁牛
副校长:
卢宇飞
副校长:
杨捷
副校长:
陈子祥
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
李小薇
副校长:
叶加冕
保留正校级待遇:
夏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