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黄冈专区农业学校创建。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953年,黄冈专区农业学校更名为湖北省黄冈林业学校。
1954年,湖北省黄冈林业学校被列为国家部属中专。
1956年,湖北省黄冈林业学校更名为湖北省武昌林业学校。
1958年,湖北省武昌林业学校升格湖北林业专科学校。
1961年,学校迁至荆州古城西门外。
1964年5月,湖北林业专科学校大专停办,改建为湖北省林业学校。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鸟瞰图1976年底,学校迁至武汉市武昌县纸坊镇。
1987年,学校被评为省级重点中专学校。
2001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林业学校升格为湖北生物生态职业技术学院(原湖北省林业学校部分)。
2004年5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北生物生态职业技术学院(原湖北省林业学校部分)改建为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9月,湖北省教育厅授予学院“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合格院校”。
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设有林业生态学院、园林与建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7院2部,开设了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室内设计技术等30多个专科专业。
2015年,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有教职工560人,其中专任教师418人,校内兼课教师108人,校外兼职教师119人,校外兼课教师84 人,生师比达16.28。有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人员126人,外籍教师3人,楚天技能名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258人;教师中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有220多人,6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名教师享受湖北省人民政府专项津贴,3名教师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此外海建设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林业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团队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吕昌仁、陈宋慎、刘守绳、黄诚意、胡知定、张宗福
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3人):薜柱、张运山、宋细火
教学建设 校园生活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建设项目2个, 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个,“楚天技能名师”设岗专业16个;并建设了3门省级精品课程。
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教师先后出版学术专著和国家规划教材400余部。
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建有园林设计、林业技术、园艺技术、室内设计、家具制造、机械制造、物流模拟、测量技术、模拟导游、电子商务、生物制药、生态工程、会计电算化、传媒策划、建筑工学、工程造价、汽车检测与维修等80多个校内实训室,并建有12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
?专业建设
师资队伍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林业技术、园艺技术
国家级自主创业特色专业(1个):园艺技术
省级重点专业(2个):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森林生态旅游
省级特色专业(1个):园艺技术
省级精品专业(1个):园艺技术
?精品课程
(表格参考资料: )
学院获奖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湖北省十大职业教育品牌、湖北省技能型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和湖北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对外交流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台湾中州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校)合作共建专业及实训室,与东贝集团、凯迪控股集团、远洲集团、福汉木业集团、武汉长绿园林等300多家大型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构建“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同时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专套本”,学生可同时获取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
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校企合作的生态工程设计研究院1个,有10个校级科研服务团队。
其他研究机构(1个):生态工程设计研究院(与武汉地大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共建)
校级科研服务团队(10个):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团队、木材加工技术团队、林产品贸易与物流团队、室内生态环境设计团队、林业经济与管理团队、林业机械团队、园林植物品种选育与应用团队、林业生态工程技术团队、生物技术与现代林业团队、林木育种与人工林培育团队
科研成果截至2016年5月,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得各类科技奖励8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出版学术专著和国家规划教材400余部,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近1500余篇。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5月,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为31.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5.3万册,电子图书16.5万册。购买有万方数据的《中国数字化期刊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法律法规数据库》、《外文文献数据库》等电子资源。
学术期刊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主办,湖北省林业厅主管的学术期刊,创刊于2003年为季刊,主要刊发林业生态等领域的学术论文。
心修自然、强技养德
释义: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态和谐是该院构建和谐校园的首要立足点,“心修自然”的出发点在于能够突显该院在生态、园林、绿化等方面的优势,它蕴涵着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深层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意味着学生应在实践中融入运动不息的客观世界,回归与感悟自然,潜心修养,提升品格,提高人自身的精神境界并加以升华,使每个人能在对自然的审美过程中陶冶情操,让心灵获得美的享受,走向和谐之境,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圈,与自然共舞。
“强技”即强化技艺、增强技能。办好职业技术教育应着重于扎实的技术和本领,把提高学生专业技术素质、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应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立身之本”,同时也是学生将来踏入社会之后扎根立足的资本。“养德”即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养德不仅是一种十分有益的行为准则,更是全体师生可借鉴的优良传统,对学校而言,德为育人之本;对学子而言,德为成人之本,凸显出以德调心、以心养德的人文特色。“强技养德”它既能够反映出该校十分强调技能、重视思修的办学特色,也能够实现从自然领域向人文领域的跨越,达成生态与生命,也就是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它反映了该校力求培养技能实用型人才、陶冶师生内心修为的办学理念,从技能和德行两个层面对师生提出了具体要求。映证了以人为本、追求生态平衡的科学发展观,探寻着人与自然同生共运、浑然一体的至高境界。
校徽 校徽图案以展翅翱翔的飞鸟和茁壮生长的绿叶以及冉冉上升的旭日组合造型,同时有机地融入字母“H”、汉字“工”,整体还似昂扬向上的人形,结合外围绿色的地球,突出显著的生态工程学科特色以及学院极具时代感的品牌形象。
飞鸟、绿叶、地球、太阳与人有机交融、相辅相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内涵,极具活力的线条同时象征学院飞速的发展步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彰显着学院新时期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时代精神。
主导的人形呈昂扬向上激情跃动之势,突出学院人才济济、名师云集的雄厚师资力量以及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出的众多优秀人才,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实用型教育内涵。
翠绿的标准色象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富有鲜明的生态环境属性,同时也昭示着学院无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