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电话 :
地址 : 贵州省贵阳市龙洞堡见龙洞路286号
学校简介 :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隶属于贵州省教育厅。是一所以举办高职教育为主体,同时举办中等职业教育、职前职后培训,集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工艺美术、经济管理为一体的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学院的前身是贵州省第一、第二轻工业学校,建于1978年和1979年,分别为省级和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历经三十年风雨,熔铸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凝炼了“明德修身、精技立业”的校训。通过举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会培训等方式,为社会输送了万余名技术和管理人才,培训在职干部3000余名,为我省轻纺工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地处有“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阳,现有两个校区,分别为龙洞堡、望城坡校区,占地面积200余亩,校舍面积近9000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设计工作室4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3个,有9个阅览室, 15个计算机机房,拥有教学专用电脑800多台,光纤千兆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学院图书藏书量200000余册。
学院现有教职工289人,其中专任教师242人,副高以上职称66人、双师素质教师68人、硕士69人。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以企事业单位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外聘教师队伍。学院现设5系1部,即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轻工化工系、机电工程系、基础教学部。有高、中职共33个专业。设有贵州省第101职业技能鉴定所、贵州省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基地、贵州省室内装饰协会培训基地等鉴定和培训机构。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700余人,连续3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有关决定,我院将在3-5年内整体搬迁至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贵州高校聚集区。按照省发改委黔发改社会〔2009〕3043号文件精神,批复我院在高校聚集区建设新校区,新区占地面积为1000余亩,设计规模建筑面积320000平方米,办学规模11000人。目前,新区征地等相关工作正有序进行。进入贵州高校聚集区,必将为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带来重大契机。
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学院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发展道路。坚持 “立足贵州,服务轻工,面向社会”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与特色,为制造业、服务业、特色产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富民兴黔”做出积极贡献。
历史沿革
1978年,贵州第一轻工业学校创建。1979年,贵州第二轻工业学校创建。2004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贵州第一轻工业学校和贵州第二轻工业学校合并组建为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2010年,学校通过了贵州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并被评为优秀。2011年,学校被评为贵州省级示范高职院校。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14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第四届全国黄炎培奖优秀学校。2015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之一。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月,学校有专兼职教师625人。专职教师中,高级以上职称占32.3%,硕士以上学位占45.4%,“双师型”教师占66.6%。专任教师311人,教授7人、副教授89人,1人为省管专家,9名为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贵州省级教学团队1个。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张肃贵州省级教学团队:
名称 | 立项时间 | 负责人 | 药物分析与检验教学团队2013年王娟
院系设置
截至2016年1月,学校设7系3部,即轻工化工系、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人文社科系、思政教学部、基础教学部、中职教学部,招收31个高职专业及专业方向。
招生专业系部 | 专业 | 艺术设计系室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经济管理系会计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互联网营销方向)报关与国际货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应用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轻工化工系酿酒技术市场营销(白酒营销方向)食品生物技术烹调工艺与营养药品生产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测药品生物技术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增材制造方向)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文社科系旅游管理导游酒店管理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工程测量技术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1月,学校有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骨干教师培训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实训基地3个,贵州省首批高职重点专业群立项建设专业1个,贵州省级开放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骨干教师培训专业:会计电算化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专业:物流管理贵州省首批高职重点专业群立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贵州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市场营销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实训基地: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艺术设计实训基地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开放实训基地:现代物流开放实训基地、轻工化工系校内实训基地、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贵州省级精品课程:
名称 | 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立项时间 | 食品微生物技术何惠轻工化工系2009服装设计陈舒艺术设计系2009电气控制与PLC陈秀娟机电工程系2010标志设计杨慧梅艺术设计系2010药物制剂技术江楠轻工化工系2011白酒品评技术李平轻工化工系2011摄影技术与技法陈霁艺术设计系2011药物分析与检测王娟轻工化工系2013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截至2016年1月,学校与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与加拿大堪纳多应用文理学院、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等建立了校校合作关系。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就开展短期交换培养学生。
校企合作
截至2016年1月,学校与无锡森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曼秀雷敦(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与无锡森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现代师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被教育部作为优秀典型案例收录。与北京天禄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2014年,与中航实业博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共享型生产型实习实训工厂。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1月,学校有3个校级科研中心:物流装备联合开发中心、食品研发中心、先进电池与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5年6月,经济管理系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承担科研服务项目10多项。轻工化工系发表论文200余篇。截至2011年11月,学校为贵州茅台集团等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5项(如董酒香型的定型);承担企业横向科研项目10项(如制曲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研究),开发新产品41种,技术专利2项。2015年1月,学校的《贵州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及《贵州土司文化生态旅游的保护与开发--以播州杨氏为例》通过教育厅结项审核。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截至2016年1月,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藏书量30余万册。学术期刊《贵州职业教育研究》(曾用名《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报》)是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职业教育教学综合性理论刊物(季刊),主管单位为贵州省教育厅。
文化传统
标识
校徽校训明德修身,精技立业释义:“明德”,出自于《礼记?大学》,通过教育引导启发学生,培养形成优良品德。“修身”,寓意学院师生自省以使自己心灵纯洁、诚信待人;“精技立业”,号召学院师生通过精通职业技能,教职工能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与技能,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能有相应合格的职业技能,满足社会需求,成为合格职业人才,反映学院的办学宗旨与办学理念。校徽释义:以学院英文字母“GILI”的首字母“G”为元素,变形为动感的圆弧和高飞的大鹏鸟,圆弧造型简洁有力,象征学院科学现代的管理与教育理念。又似一个时空隧道的入口,大鹏鸟正向其振翅飞去,象征学院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无限广阔的空间和灿烂的明天,飞翔象征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腾飞,组成鹏鸟的上下两个部分突出多学科、多层次、多门类、多学制的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特征,并形成汉字“工”,代表“轻工”,体现学院的属性与办学方向,图形整体简洁生动、催人奋进、充满朝气,象征学院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创辉煌的精神风貌、时代气息和昂扬斗志。校徽采用蓝色,象征着教育事业的深沉、博大、宽容,同时蕴涵了对轻院学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勉励之意,又表达了轻院各项事业腾起的美好愿景。
文化活动
截至2016年1月,学校开展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学之基‘礼’与‘孝’”专题讲座等活动,学生干部代表参加“信仰的力量”贵州省学联主题沙龙、第二届中国野战运动冠军赛(贵州赛区)暨2015年贵州省野战运动邀请赛等活动。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卢亚莲院长周杰党委副书记冯其毅、杜平副院长徐兆伯、刘天德、何亚平、陈秀娟纪委书记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