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是一所由区直辖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1956年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6800多人。学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设施完备,拥有多媒体教室、实习农牧场、花卉苗木场、现代农业示范园、良种禽畜养殖基地、多家星级宾馆、电子厂等二十多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是自治区级“文明小区”。现有在校生1500多人,教职工200多人。
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25000余人。目前,在校生6000多人,教职工230多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全校230多名教职工中,研究生11人,专任本科学历教师180多人,高级讲师41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75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的比例为86.1%。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实力强,拥有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及应用三个自治区级示范专业;拥有上级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投入专项经费建设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拥有跨国公司、星级宾馆、电子厂、现代农业示范园、良种禽畜养殖场等十多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位于玉林市人民东路75号。其前身始于广西省贵县农业学校,1955年秋筹建,校址在贵县城郊小江乡。1956年6月广西省农业局下发文件,明确广西省贵县农校隶属广西省农业局(现广西农业厅)管辖,定于8月份开始招生,首届招农作物专业500人。学校9月15日举行开学典礼,并定该日为校庆日。
广西省贵县农业学校自创办以来,校名、体制和校址曾经发生过多次变动。自治区成立后,校名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农业学校。1958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下放贵县农校,把贵县农校并入贵县西江农场,实行校场合一,联合办学,隶属玉林地委、专署管辖。
1959年4月,贵县农校从西江农场分出,归玉林专署农业局领导。
1960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农校易名为玉林专区贵县农校。同年8月,按照玉林专署文件要求,将1960年秋创建的玉林专区农机学校和在贵县大圩开办的玉林专区畜牧兽医学校并入农校,又改名为玉林专区农业学校。
1961年9月,经玉林专区研究决定,将玉林专区农业学校从贵县搬迁到玉林,校址设在现玉林高中地址。
1962年我国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教育进行调整,农校在当年7月调整停办。学生返乡参加生产建设。教职员工仅保留14名继续开办畜牧兽医、植物保护、木薯、蚕制种等短训班。
1963年春,农校改办成玉林专区农业干部学校,开办一年制的农业基层技术员培训班。
1964年10月,根据玉林专署文件精神,专署农业局把玉林专区农业干部学校改办成玉林专区半农半读技术学校,将玉林专区机关和园艺场的土地及财产合并,归玉林专区半农半读技术学校使用,学校校园面积达763.5亩。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受到严重破坏,人员被遣散、土地被瓜分,学校于1969年春被迫停办。
1972年12月,玉林专区农校与玉林地区工业财贸学校联合办学,总称玉林地区工、农、财校。校址设在原玉林地区财校,实行两块牌子(即是玉林地区农业学校,地区工业财贸学校)一个班子(学校领导及中层机构领导统一),两套人马(教职工编制分开)的方式办学,隶属地委宣传部领导。
1976年7月,玉林地委做出决定:玉林地区农业学校另建新校舍(在现校址??玉林市五里桥路155号,后改为玉林市人民东路75号至今)。学校归地委农村政治部领导,设置农作、畜牧兽医、林业、园艺、水电等专业,经费由所办专业的对口主管局负责。1977年5月,学校从玉林工、农、财校迁出,搬到现在的校址办学。学校一边办学,一边回收被占的土地及教学仪器设备,至1980年玉林县革命委员会颁发玉革法(80)47号《关于划定玉林地区农校等单位有关土地的决定》文件,明确农校校园范围,学校的校园占地面积约为623亩。
1980年11月1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明确对农业中等学校领导体制做出调整:确定农校实行自治区和地区两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以自治区农业局(现农业厅)为主的领导体制;校名从此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农业学校。学校在规划、规模、专业设置,教学业务、招生与毕业生分配、领导干部的任免、教职工调配及教学经费和建设投资等方面,都在自治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和计划下开展工作。从此农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86年,自治区人事厅下发文件,明确划定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县处级单位。农校的行政管理和教学业务归属区农业厅直接领导,学校党组织由玉林市直机关工委领导。
1992年,中国农业部对全国中等农业学校办学条件进行评估,我校被评为B级二等学校;1993??1994年,我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广西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评估合格学校;1995年我校被评为广西普通中专办学条件评估合格学校。
200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我校试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从此,我校开始开设“农、工、商、贸”各类专业。2004年我校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确认为自治区重点中专学校;2005年我校获“全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我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成为玉林市唯一的一所自治区直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我校被认定为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开展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水平评估,我校被评为优秀。
2010年12月30日,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文件精神,我校校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农业学校”更名为“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2012年6月,我校被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确认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校在“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秉承“服务三农,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办学宗旨,创新性提出“跳出农校办农校,跳出农业办农业”的市场化办学思路,大胆实践“农类为本,多元建设,共同发展”的发展战略,成功探索出一条被誉为“玉林农校发展模式”的特色转型之路,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办学成绩硕果累累。
本校校名、隶属关系、校址变更一览表
时间 校名 隶属 校址 一九五五年 广西贵县农校 广西省农业厅 贵县 一九五八年九月 广西贵县农校 西江农场 贵县西江农场 一九五九年五月 广西贵县农校 玉林地区专署农业局 贵县 一九六O年 玉林专区贵县农校 玉林地委农村部 贵县 一九六一年九月 玉林专区玉林农校 玉林地委农村部 玉林东郊 一九六二年 玉林专区农业干部学校 玉林地委农村部 现玉林高中和地区蚕种场 一九六四年 玉林专区半农半读农业技术学校 玉林专署农业局 现玉林高中校址 一九六九年春至一九七二年二月 停办学校为了突出职教特色,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专业实验室的投资。目前,学校拥有计算机、数控、模具、机电、汽修、电子、会计、商务、牧医等专业实训室40多个,计算机900多台,多媒体教室6个。有占地100多亩的农业示范园、50多亩的现代养殖场。
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学校每年举行大型文化体育艺术节,开展文艺晚会、各专业技能比赛、卡拉OK比赛、运动会和各类球类活动。学校现有晓舟文学社、吉它协会、书画协会等十多个社团,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近年来,我校学生在自治区级、市级文化艺术比赛、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等活动中屡屡获奖。2008年在参加广西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中,获得10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及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学校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办学、寒暑假勤工助学等办学模式,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每年召开“双选会”,与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固定的就业网络,并与广东和区内的人事部门紧密合作,使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找到一份理想职业,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98%。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是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科研成果显着,曾先后获自治区、市级科技奖励。编写教材16套,获得国家专利2项,获自治区教育厅教改立项20多项,发表教研论文200多篇。目前,学校果园培育有大青枣、番石榴等优良果苗数万株;养殖场饲养有良种猪数百头,鱼数万尾。培育的"玉校88"水稻品种已通过国家农业部鉴定、广西区审定,经专家验收测定平均亩产488.7公斤,在玉林、贵港两地推广种植,辐射面积达到了20多万亩。
2005年我校组团参加广西区中职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获得5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及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学校根据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精神,部分专业开设了"工学交替"滚动式"半工半读"班,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学费的负担。并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每年召开双选会,与多家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并与广东和区内的人事部门紧密合作,使我校的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找到一份理想职业,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98%。多年来,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操作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
地址:广西玉林市人民东路75号
公交站:7路,香格里拉花园站(玉林农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