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福建省警务干部学校正式创建。
1950年,更名为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
1980年,福建人民警察学校建立,主管部门为福建省公安厅 。
1984年10月,在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创办福建公安专科学校。
2000年4月,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和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2007年5月15日,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福建警察学院 。
2010年10月,省委省政府决定调整福建警察学院、福建警官职业学院办学体制,组建新的福建警察学院。
2017年6月8日,咏春拳福建警察学院传承示范基地揭牌,这标志着国家级“非遗”项目咏春拳正式进驻福建警察学院。
2018年1月,学校新增为 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名单。
截至2018年1月,学院现设有侦查系、治安系、刑事科学技术系、公安管理系、法律系、警察战术系、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管理系、刑罚执行系、基础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警察体育教学训练部等11个教学机构;
学院开设有治安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监狱学等6个公安司法类本科专业,法学、行政管理、信息安全等3个普通类本科专业。其中刑事科学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公安部重点专业建设点,侦查学、治安学为省级特色专业,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行政管理和作战指挥学为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经济犯罪侦查和监狱学为福建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 福建警察学院(图2)截至2018年1月,现有教职工431人,其中正高职称33人,副高职称114人和一批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和省部级教学名师称号的优秀教师。已建成一支结构较为合理,能适应公安高等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公安系统模范教师”、“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公安部优秀教官”和“福建省优秀教师”19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1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列入“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福建省新建本科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1人 。
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1月,学校拥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2个):公安学、公安技术
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个):行政管理、作战指挥学为
教学建设?教学成果
福建警察学院活动剪影截至2015年6月,学院已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精品课程4门,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部级精品课程26门。2005年-2013年9月,学院教学成果《创建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教育实战新体系》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实施质量工程战略,构建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获福建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院治安学教学团队和侦查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 队;警察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网络安全与电子证据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治安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两步式教育”框架下的侦查人才培养实验区、“法庭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模式培养创新实验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教案分别被评为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多媒体课件”一等奖和“精彩教案”三等奖。
学院为公安部举办了多期“全国公安民警战术师资培训班”、“全国公安局长战术指挥班”、“全国警务实战指挥员培训班”、“香港警务实战训练课程班”等;先后为福建省培训在职民警七万多人次;为全国28个省份,100多个各级各类在职民警培训班实施警察战术教学训练,受训民警达5万余人次。学院先后被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确定为“中国东南部打击苯丙胺类毒品制贩活动(G75)项目培训中心”,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警务实战训练福建基地”,被确定为福建省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基地和福建省国内安全保卫训练基地,被确定为福建省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刑事科学技术
国家级精品课程:《散打格斗》(林荫生教授)、《刑事技术》(林艳平副教授)、《刑事侦查学》(李双其教授)、《警察查缉战术》 (王勇教授)
省级特色专业:侦查学、治安学
福建省级精品课程:《国家赔偿法》(本科)(石均正教授)、《犯罪心理学》( 黄国强副教授)、《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高晖副教授)、《民法学》(何炜炜副教授)、《行政管理学》(连成叶教授)、《警务英语》(丁智慧副教授)、《治安案件查处》(熊一新教授)、《治安秩序管理》(张旭红副教授)、《警察体育基础》(黄玉珍副教授)、《办公自动化设备与应用》(李民强副教授)、《公安应用写作》(林国清副教授)、《道路交通管理》(欧丽云副教授)、《商法学》(胡宝珍副教授)、《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王翔副教授)、《犯罪学》(张昌荣副教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谢天长副教授)、《预审学》(曹文安教授)、《国家赔偿法》(石均正教授)。
公安部精品课程
《警察战术心理战》(胡建伟副教授)、《金融犯罪案件侦查》(董秀红副教授)、《刑事案件侦查》(刘瑞榕副教授)、《缉捕术》(倪强副教授) 。
?师生成绩
截至2013年9月,学院共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评国家级40项,省级106项;学院散打队多年来在国际、国内各级比赛中获得100多枚金牌,学校教师、学生曾多次代表公安部前卫体协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2005年,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院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院校。
?实践就业
截至2013年9月,学院拥有普通影像实验室、普通物理实验室、普通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等5个基础实验室;数字化侦查、气质联用实验室、痕迹检验、文件检验、法医病理实验室、警察自动化指挥等专业实验室等27个专业实验室,实弹训练射击馆、心理行为训练场等8个实训场所。建有覆盖全省9个地市的专业实习基地23个。从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分析,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院毕业生专业扎实、学习能力强、上手快、适应能力强,对毕业生评价称职率达95%以上,其中优秀率达60% 。
2000年-2015年6月,学校承担承担厅级以上各类课题26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59项,厅级207项;全院教师共出版专著34部,编著41部,主编、副主编教材144本,参编教材82本,发表学术论文2019篇。
2005年,学院被公安部确定为“三个必训”教材研发基地,承担了6部中级警官培训教材和3部特警培训教材的研发任务,其中7部教材被确定为公安部2006年度版教材。
2005-2013年9月,学院先后两次被评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工作科研先进单位。省级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中,学院“平安海西”建设研究等4个项目被列为经济文化建设与创新项目,两个项目被列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 。
科研机构截至2015年6月,学院社会治安研究中心被评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培育),网络犯罪监察与防控重点实验室被评为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建有海峡两岸警务合作研究中心、中国东南部禁毒研究中心、警察文化研究中心、犯罪学研究所、公安管理研究所等13个研究所 。
学术交流学院与美国、俄罗斯、德国、泰国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机关、相关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
?校训
校歌忠诚、勤奋、严谨、求实
?学院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
团结进取的协作精神
爱校如家的奉献精神
院党委书记:游晔
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瑞榕
党委副书记:刘忠良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胡宝珍、杨建树、郑效强
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培坚
学院校友大部分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和破案能手,有近一半的毕业生走上了公安政法战线的各级领导岗位,涌现出3000多名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烈士6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1人、二级英模4人,一等功臣22人,二等功臣149人,三等功臣2675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省级优秀人民警察358人。
2007年,学院有3名校友被评为福建省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有1名校友入选2007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被国务院命名为“人民的110”的漳州市公安局巡警支队直属大队、命名为“特别能战斗的刑警队”的晋江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命名为“人民满意的派出所”的石狮市公安局凤里派出所等三个英雄群体的主体和领导均为学院毕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