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代码14209)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经教育部获准备案,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型、应用型航运人才为主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为专科,学制三年,面向全国高考统招,招收高中毕业生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型、应用型航运人才为主的航海类专科院校。校园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2万平方米。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生共计4000余人。学院地处大连旅顺经济开发区大学城,具有航海类学校办学的绝佳地理位置。学院紧邻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和平公园、烟大火车轮渡、旅顺新港、中远造船厂等,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堪称“花园城市、浪漫之都”的大连形成了港口、机场、铁路、火车轮渡、高速公路、城市轻轨 “六位一体”的交通体系,是世界重要的枢纽港。目前大连有上百家国有企业,2万家外资企业,30多万家民营企业,9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其中物流企业3800多家;船舶配套及修船企业400余家;航运企业(船东)100多家,更是东北之最。大连形成了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装备制造业和船舶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大型石化工业四大基地为支撑,以航运业、物流业、港口业等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产业群,为我院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
学院地处大连旅顺经济开发区大学城,具有航海类学校办学的绝佳地理位置。学院紧邻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和平公园、烟大火车轮渡、旅顺新港、中远造船厂等,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堪称“花园城市、浪漫之都”的大连形成了港口、机场、铁路、火车轮渡、高速公路、城市轻轨“六位一体”的交通体系,是世界重要的枢纽港。目前大连有上百家国有企业,2万家外资企业,30多万家民营企业,9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其中物流企业3800多家;船舶配套及修船企业400余家;航运企业(船东)100多家,更是东北之最。大连形成了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装备制造业和船舶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大型石化工业四大基地为支撑,以航运业、物流业、港口业等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产业群,为我院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
地址: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金昌街1号 邮编:116052
乘车路线:
公交乘车路线:
1.大连火车站南出口出站,乘到旅顺新港的公交大巴,到航运学院站下车即是。
2.从大连火车站站北广场乘坐到旅顺汽车站的公共汽车,再转乘18路公交车到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下车即是。
自驾车路线:
沈大高速金州段,往旅顺方向出口,经大连机场,直接到旅顺开发区兴发路下高速,沿兴发路往南
学院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目标明确。本着“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坚持以航运教育为中心,重点拓展与航运相关的各类专业并结合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急需专业人才的有利时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努力把学院建成有特色的高等航海职业学院。
培养符合STCW公约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的操作级值班驾驶员。
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稳定的专业思想。
2、了解一定的军事知识,具有较强的服从意识。
3、具有适应船上工作特点的身心素质。
4、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与操作能力。
5、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听说和读写能力。
6、具有GMDSS通信理论知识和操作GMDSS通信设备的能力。
7、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规定的专业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
8、具有船舶驾驶员适任标准规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达到岗位适任标准。
9、经过三年的职业教育并通过学校考试后,获得学校颁发的脱产专科毕业证书。
10、经过三年的职业教育,可参加海事局组织的海船船员适任评估与考试,合格者经过海事局认可的海上见习,可获得操作级船舶驾驶员适任证书。
主要课程
航海学,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值班与避碰,航海气象与海洋学,海上货物运输,航海英语,船舶管理,GMDSS海上无线电通信及设备操作,货物积载与系固,航线设计,救生与消防,雷达观测、标准和模拟器,自动雷达标绘仪,油轮船员安全知识与操作,水手工艺,值班水手考前训练,适任证书考前训练,轮机概论,远洋运输业务与海商法等。
学制
学制3年。
就业方向:
船舶驾驶。
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STCW公约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的操作级船舶轮机员。
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稳定的专业思想。
2、了解一定的军事知识,具有较强的服从意识。
3、具有适应船上工作特点的身心素质。
4、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与操作能力。
5、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听说和读写能力。
7、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规定的专业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
8、具有船舶轮机员适任标准中规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达到岗位适任标准。
9、经过三年的职业教育并通过学校考试后,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10、经过三年的职业教育,可参加海事局组织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合格者经过海事局认可的海上见习,可获得相应的操作级船舶轮机员适任证书。
课程设置
轮机工程基础,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辅机,船舶管理,轮机维护与修理,轮机英语阅读,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动力设备操作,动力设备拆装,船舶电站操作,船舶电工工艺和电气测试,金工工艺,基本安全,艇筏与救助艇,急救,高级消防,油轮安全知识,油轮安全操作,值班技工考前训练等。
学制
学制3年
就业方向
轮机管理
培养目标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胜任现代化船舶机电设备制造与维修工作。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4、比较系统地掌握船舶机电制造与维修所需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并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5、具有计算机和先进技术应用的能力。
6、具备较强的适应本专业需要的外语读、写能力及一定的听、说能力。
主要课程
工程材料及其工艺学、互换性及测量技术、轮机热工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动力装置设计、船机维修技术、船机制造工艺等。
学制
学制3年
就业方向
船机修造。
培养目标
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型全面发展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2、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4、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5、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6、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7、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及接口技术等。
船舶电气管理方向: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船舶电站及其自动装置等。
港口电气工程方向:电气传动及其自动化、港口供电系统等。
学制
学制3年
就业方向
船舶电气管理;港口电气工程。
培养目标
掌握交通运输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熟悉交通运输实务与法规,能够从事与港口海运相关的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中高级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
4、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系统基础科学理论、管理学知识,了解相关领域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掌握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具有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法律知识。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国际间交流的语言能力。
7、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工作能力和适应相临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主要课程
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物流基础,会计学基础,交通运输工程学,运筹学,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港口起重运输机械,港口装卸工艺,港口水工建筑物,港口规划与布置,港口管理,航运管理等。
四、特色课程
船舶货运,工程水文学,港口经济学,水运商务管理,港口市场营销,港口政策与法规,集装箱码头经营与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物运输,航运经济学,集装箱运输,海关与商检业务,租船运输业务,运输代理业务,外贸运输保险,运输合同与法规等。
学制
学制3年。
就业方向
港口经营与管理;外贸运输。
关政军教授行政职务院长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1976.3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航海系并留校任教
1983.9~1986.4大连海运学院航海系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93年被大连海事大学聘为副教授;2002年4月被聘为正教授;
1993年~1994年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教学秘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主任
1994年~1998年大连海事大学师资办,主任
1998年~2007年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党委书记
讲授或指导实验、实习的课程名称:
航海学,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值班与避碰,航海气象与海洋学,海上货物运输,船舶管理,GMDSS海上无线电通信及设备操作,货物积载与系固,航线设计,雷达观测、标准和模拟器,自动雷达标绘仪,远洋运输业务等。
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多年来主要从事航海仪器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特别是在磁罗经自差校正和自差原理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在航海实践中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先后两次获得大连市科委基金资助,该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推广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作为子项目的负责人和参与者从事了多个软科学项目的研究,主要有由交通部立项的航海教育和海运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已提供给交通部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制定大政方针的参考。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23篇。出版著作(译著等)共6部。
获奖成果共3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1项。完成或承担项目共8项。
徐德云副教授航海技术系主任
1960~1965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航海系并留校任教
1965~2001大连海运学院航海系教师
讲授或指导实验、实习的课程名称:
航海雷达与ARPA、船用雷达设备、船用雷达与ARPA的的实验、航海模拟器实验、船用雷达设备实验等。
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本人多年来主要从事航海仪器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特别是在航海雷达与ARPA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在航海实践中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该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推广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本人作为子项目的负责人和参与者从事了多个软科学项目的研究,主要有由交通部立项的航海教育和海运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已提供给交通部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制定大政方针的参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主编《船用雷达设备》;参编《水运技术词典》
主持论证引进雷达与ARPA导航模拟器设备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学科负责人简明表
关德林教授高级工程师船机制造与维修专业学科负责人
2198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程硕士
1985法国航空学院国家博士
1986瑞士洛桑高等理工学院博士后
1986大连海事大学高级工程师(1986?1988)
1989 教授
讲授或指导实验、实习的课程名称:
轮机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失效分析、船机零部件修复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特种材料研制开发的教授、实验、实习指导。
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稀土耐热铸铁研制开发”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磨粒磨损新材料研究”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胶合板旋切刀片DM7钢的研制及应用”获得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船机零部件的电子束焊接修复工艺研究”获新加坡1995年科技进步奖;“减震防噪合金机械零部件研制开发”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船用活塞环的延寿及表面强韧化研究”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部。
信毓昌教授电气自动化技术系主任
1966年吉林工学院,“电机与电器“专业毕业
1968-1978“大连第二电机厂“技术员(后三年任工人大学教务主任,教师)
1978-1979“大连市计委“干部
1979-2005“大连海事大学“教师;2000年评为教授(曾任船电系;轮机系;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及海事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2005-退休。现今任海事大学“教学督导组”成员
讲授或指导实验、实习的课程名称:
电工与电子技术,交流电动机控制,电气系统计算机仿真与设计,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电路,电子技术,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计算方法,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
实践课:仪表与实践课,万用表组装,信息专业“生产”实习与“专业”实习,船电专业
认识实习与毕业实习。多届研究生与本科生毕业设计。
所在学科与代研究生的方向为“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重点为“微机控制电机调速系统”。
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本人多年来主要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的科研工作变频调速系统;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等。
指导本科生科研助学工作成绩突出:两个本科学生因两个项目获国家科技二等奖,分别被保送为研究生。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30篇。出版著作(译著等)共3部。
获奖成果共3项,其中:(省)部级1项,市级2项。
完成或承担项目共6项,科研经费共完成15万元。
王天序教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港口电气工程方向学科负责人
197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
讲授或指导实验、实习的课程名称
主要从事船舶电气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等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
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完成船舶电站的可靠性技术研究,船舶主机遥控系统的故障树应用研究,船舶机舱检控系统故障树应用研究等课题。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轮机工程手册,船舶电气实用技术指南;主编船舶电气专业英语,船舶电气系统故障树理论及应用等著作。
田聿新教授国际航运管理系主任
1970年3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80年硕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讲授或指导实验、实习的课程名称:
主要从事交通运输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国际航运、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工作。
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担任系统工程,运筹学,国际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货运代理,物流管理,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决策理论等十余门课程主讲教学工作
主持和参加国家级项目一项,部级项目四项,横向项目七项研究工作。曾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市级一,三等奖各一次。上海市教育成果三等奖一次。
主编教材一本,参编教材3本,主审教材4本。指导硕士研究生79人。
在1993至多2005年期间负责大连海事大学通运输管理学院211建设和学科试验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