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北京 >>北京市 >>房山区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
电话 : 010-69363082
地址 :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苏庄东街8号
中考网 : 北京 | 北京市 | 房山区
高考网 : 北京 | 投票
学校简介 :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是房山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于1998年5月联合创办的一所高规格、现代化、寄宿制新型高中校。学校占地72000平米,建筑面积43000平米,现有39个教学班,1805名学生,215位教职工。学校每年面向全市招收540名初中毕业生。学校于2003年6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第二批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10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建校1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教师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的办学理念和尊重、关爱、服务的管理理念,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附中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规范管理为保障,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工作思路,贯彻落实修身、志学、健体、报国的校训要求,初步形成了勤奋、严谨、科学、求实的教风以及和谐、民主、开放的育人氛围,以优异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简介


  建校七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规范管理为保障,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的整体工作思路,贯彻“修身、志学、健体、报国”的校训精神,初步形成了“勤奋、严谨、科学、求实”的教风以及“和谐、民主、开放”的育人氛围,以优异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把队伍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一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从北京师范大学及其原有及所附中校、北京四中聘请了各学科的教学顾问,指导教学,选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一方面对内加强要求,苦练内功,积极为教师搭建成功的平台,鼓励教师具有“成名成家”的意识,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目前,学校已经有特级教师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4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良好师德的教职工队伍已经初步形成。
  学校坚持“主体性与发展性”的德育观,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爱国主义情感为教育重点,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形成了针对性、实效性与时代感较强的学校德育工作特色。为使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学校实施将三年系统工程和一日流程管理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方式,实行“省检员”制度,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方式与渠道,建立学生会、记者团、文学社等多个学生社团组织和各种科技活动小组,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校设有两名专职的心理教师,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开设了心理课,长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并逐渐形成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教学宗旨

在教学工作中,学校始终坚持由单纯的知识传承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观,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由重知识技能传授向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师生互动的和谐的学习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全面开放的学习转变;由单科的知识传授向学科间的综合教学转变。提出“媒体支撑、主体互动、整合优化”的新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实施发展性评价,落实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文件精神,探索课程改革,努力构建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由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网上学习组成的多元化、有弹性、开放式的课程体系,为复合型人才成长打好知识基础。

学校升学率

学校连续多年高考上线率保持在98%以上,本科以上上线率达85%以上,重点大学上线率达60%以上。

北师大良乡附中 学校在2001年被评为 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在2003年11月被中央教科所认定为“2001-2005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示范校”,同年出版了由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全面介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丛书《为师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在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电化教育、教育科研先进校,通过了北京市健康促进校、北京市绿色学校、首都花园式单位、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验收,连续多年被评为房山区人民满意标兵校。现正朝着早日成为在北京市及全国知名的有特色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努力前进。

优异成绩的取得首先在于学校有一个团结协作、作风正派、勤政廉政、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一支责任心强、讲奉献、懂管理的优秀干部队伍。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冒尖”,不拘一格选拔重用年轻干部。学校十分重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经过各种学习、培训和不断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领导班子精干、团结、务实、进取,工作中勇于吃苦,敢于负责,开拓进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为了加强学校管理,学校积极引进北师大三个附中校的先进管理经验,逐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学校还聘请了原北京师大附中校长、北京物理教学研究会秘书长魏义钧作校长顾问,全面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保证了高起点、高水平。教育以人为本,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生成材的保障。北师大良乡附中已连续四年从本区和全国各地选聘优秀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加盟,组建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同时实行了“聘用合同制”和“岗位聘任制”,以岗定薪,优质优酬,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师资队伍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一是抓学习,建立了教工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大量充实了各种报刊杂志,

学校领导参加运动会 为教师们了解信息、开拓视野、提高素质创造了尽可能完善的条件;二是抓师德建设,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教师师德建设十条》,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三是建立健全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了“双聘制”进一步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四是抓业务培训,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学校充分利用北京师范大学及其附中的优秀的教师资源,聘请了北师大及其附校的十几名专家、教授作为教育教学顾问,[ 钟善基、闫金铎、 乔荣凝、武汉华、万述仪、 陈天敏、 王美文、 王京华、赵伟华、 郭献林、王树声等顾问指导教育教学的镜头]这些名师对学校的教学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具体的经常性的指导,他们为良乡附中教师作示范课,点评公开课,参加教研组活动,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具体的指导,并经常举办各科教学观念及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讲座,极大地提高了良乡附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同时学校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对教师积极进行在职培训,选派教师到北师大的三个附中校学习和培训,到西城教研中心和房山进校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加速教师队伍的成长。同时聘请知名的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做报告,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学校把教育教学手段的变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五年来,学校化大力气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培训。教师基本上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应用,部分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有的教师还建立了自己的教学网站或资源库。学校还建立制度,提供保障,鼓励教师苦练内功,参与竞争。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学校为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指定师傅,开展传帮带。每学期都举行不同形式的达标课、评优课、示范课,从备课、讲课、评课等多个环节提高教师的基本功。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在竞争中提高水平。通过习和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2000年,王丽君老师通过初赛、复赛夺得了全国青年 物理教师教学大赛北京赛区第一名,代表北京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得一等奖。四年来,教师在各类教学大赛有1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人获得国家级二等奖,5人获市级一等奖,3人获市级二等奖,1人获市级三等,17人获区级一等奖。

五年来,学校造就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富有后劲的师资队伍,到现在为止,学校共有33位教师顺利通过研究生结业考试,获得了硕士研究生课程结业证书,培养出一批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形成市-区-校三级学科带头人体系,在教师当中既有以全国先进工作者尹振水为代表的老年教师,又有以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王健为代表的中坚力量,又有以区级学科带头人王丽君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保障了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

班级概况

高一年级共有12个班。
高二年级共有12个班。
高三年级共有15个班。
高三教学楼在学校西侧,共5层,下有地下车库。高一,高二教学楼在升旗广场北侧。其东侧为科技楼,北侧为实验楼和教师楼,中间有走廊相连。再北侧有两座学生宿舍楼和一座教师宿舍楼。再北面是食堂。操场在校园的东南。

学校设施

教学主楼有教室32部,全部配备了投影仪、录音机,安装有电扇、校园广播、双向控制的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网络系统。全校的各办公定均配有奔四计算机、扫描仪和打印机,并与网络连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教师授课,可采取电子多媒体和师生互动方式,在教室内可随时调取电子讲稿、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演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加学习趣味性。数学很抽象,难理解,而用计算机多媒体软件辅助教学,一切变得这样直观,这样简单,而且十分有趣。实验楼建有理、化、生实验室10部,设备先进精良,专业实验室分门别类,既有助于教师演示指导,亦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够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也可完成课程之外学生和老师自已设计的一些实验学校建有计算机教室2部、语音教室2部、多媒体教室3部、有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知名学校联通的远程教室2部、教研活动可在网上进行,实现在专家指导下远程学科研究、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活动。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学校设有音乐、体育、美术、语言专用教室各式各1部,设备齐全,并有专任教师辅导,学生可根据自已的爱好来选择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来发展自已的特长。良乡附中投资近百万元建起了情景阅览室和集劳动技术教育各科技创新教育于一体的探究创新活动室,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制做工具、材料和各种可拼装的智能模型,学生可进行各种工作程序的设计,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建有容纳300人和600人的现代化多媒体报告厅各1部,这里是学生听科学讲座、听报告、举各种会议的好场所。

校图书馆面积达3000平方米,宽敞而明亮,书库可藏书20万册。现有图书8万册,生均50册,其中电子图书2.5万册。学校阅览室面积2160平方米,有546个座位的学生阅览室和120个座位的教师阅览室,60个台位的学生用电子阅览室和36个台位的教师用电子备课室。2002年订阅报刊298种,音像资料约1000小时,电子光盘863件。

学校把培养21世纪人才作为己任,为培养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快速掌握新知识的未来创新型人才之需,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文娱等各个层面,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化校园。学校建起了千兆宽带校园网一个现代化的信息中心,建立了自已的网站,主页内容丰富多彩。设有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体化校园网络,并可连接到因特网。校园网具有容量巨大、功能完善的资源库,学校购进了中基备课系统、K12学科资源库、清华同方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库等软件,供学生学习和教学使用。校内信息点达240多个,为进入INTERNET校园网配有带宽10M的宽带出口。方便了师生上网,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学校的运动区总面积21203平方米,体育设施先进而完备,建成了全区唯一的有400米八道的全塑胶运动场,以及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场和1385平方米的观礼台,并装备了健身房1部。基本满足了学生各种体育锻炼和训练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健身的场所,为增强学生体质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学校的生活区建筑面积14412平方米,生均9平方米。主要包括两栋学生公寓楼、教工公寓楼、1000多个座位的学生餐厅、浴池、医务室、商店等。学生宿舍平均每6个学生一个房间,装有外线电话。学生宿舍与餐厅、医务室和浴池毗邻,学生在校期间,医务室24小时有医务人员值班,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学校的食堂设备先进,管理严格,讲究卫生,厨师训练有素,饭菜的色香味俱全,品种多样,讲究营养的合理搭配,服务周到热情,价格合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学生的成才和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证。

教育科研

以校为本的研究才是最有价值的研究,其价值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以校本研究促教师专业化发展”应逐渐成为我校的教育管理哲学,成为凝聚大家携手强校之路。全面开展校本研究,需要一支较为专业化的研究队伍,但更为关键的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专业化的领导集体,以及与推进校本研究相匹配的有效管理机制。可以说,我们的教育科研步入了规范基础上的科学发展轨道,迎来了我校教育科研的“名峰迭起”时期,是我校教育科研里程中一个璀璨的驿站。

北京师大良乡附中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研促教。学校提出了“科研兴校、教研兴学”的办学策略,将教育科研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即通过教科研活动促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组建了教科室,聘请了校内专兼职教研员,确定了教科研工作“求真、求实、求新”的工作原则。学校设有教育科研组织管理体系,建有逐步完善的管理制度,设立了教育科研基金,制定了《教科研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目的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与实施策略的研究、分层教学、双语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课教学、EPD教育等项课题的研究,各项研究均已取得很好的成绩。

学校还定期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论文年会、各种研讨会。学校办有校刊《北京师大良乡附中教育研究》,编辑出版了《教师优秀论文集》、《学生理科优秀论文集》。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的重视,对获奖教师予以奖励,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课堂教育模式的创新和育人途径的改变,加速了信息化的进程。五年来,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学校教师共承担了三项国家级课题,五项市级课题,五项区级课题和多项校级课题。在教师的研究成果中有255篇论文荣获国家、北京市、房山区奖励,在41篇论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38人参编了25部著作。特级教师尹振水的专著??《有心人育有心人》一书(文稿)已被北京市教委推荐取教育部。从良乡附中所取得累累硕果,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附中教师扎实宽厚的理论功底和勤业敬业的可贵品质。

学生天地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众多学生提供了学习生活的良好场所,也为他们走入更高学府做好铺垫,

电子阅览室 更为他们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石,文学社,记者团,舞蹈队,广播站,足球队等在指导教师的带动下,实行自我管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拓展视野,更新观念,社团活动集 辐射性,舞台性,实践性于一身,我校蓓蕾文学社与全区40所中学联办的精品文学社刊物《蓓蕾园》。

德育园地

德育工作要增强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德育工作要体现我校“主体性与发展性”的德育观,突出主体教育,以课堂为主渠道,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工作思路,力争实现“组织领导系统化、德育目标层次化、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渠道网络化、德育活动制度化、德育考评科学化”。在发扬学校以往德育工作良好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时期德育对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预见性,努力在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创新。

相关词条

北京 良乡 学校 教育 杂志 阅览室

相关链接

http://www.bsdlxfz.net.cn/2005xyweb06-29/new_page_1.htm

http://www.beijing2008.cn/80/97/article212009780.shtml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北京金隅科技学校(原北京建材工业校)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本部)

北京市城市建设学校

北京水利水电学校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北京华文服装职业学校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

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望京校区)

北京东方汽车钣金喷漆学校

北京六一国际武术学校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北京市印刷学院

北京市第九十九中学

北京市延庆县第一职业学校

北京彭彭摄影化妆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