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导读
㈠作家作品
作者,著名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他是中国近代桥梁学的奠基人。编写有《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㈡要点提示
1、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承载( ) 颠簸( ) 点缀( ) 桥墩( )
2.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面词语的意义。(8分)
⑴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潜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巧玲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望洋兴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脉络结构
第一部分(1-2段):说明桥的重要性和桥梁的基本结构。
第二部分(3-13段):具体描绘桥梁远景图。
第一层(3-4段):第三段是总领下文的过渡句。第4段再次强调桥梁的重要性。
第二层(4-8段):在现有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建桥艺术和使用更新的建筑材料,会使将来的桥造的更快、更低、更便宜、更美、更方便。
第三层(9-13段):突破了现有桥梁的造型和结构,对将来的桥作了更大胆的设想。
3、文章主旨
本文是科普文章,它不是对现有桥梁作具体介绍,是以科学的态度对未来桥梁建筑的发展远景做了一番描述。可以说:本文是一篇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对未来的桥梁做出形象描述的说明文。
4、重点探究
(1)文章开头,引用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什么好处?
说明桥的重要作用,由民间故事导入即可引发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真是恰当又巧妙。
(2)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打比方。形象贴切、深入浅出的说明了桥梁构造的三个要素。
(3)将来的造桥会有哪些变化?
一是速度又快又好,二是造价便宜,三是形状很美,四是高度很低。
(4)将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
无墩、浮墩、弯桥,小而轻便的桥,无梁飞度。
|
(5)课后第三题
.⑴①句用双重否定句强调了陆上交通和水上交通的重要性。
⑵①句用反问句式说明设计的巧妙性,有启发思维的作用。
⑶①句用反问和双重否定结合的句式,起到强调作用。
5、书海拾贝
请你写出有关桥的诗词和作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
二、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安,完成后面题目。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甲)桥一高,两岸的路面也要高起来,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桥,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乙)现在有一种活动桥,桥面很低,平常走车,等到有船过桥时,就把一个桥孔开开来,等船过去再关上。但是因为桥孔的开关很慢,对于走车过船都不方便,因而这种桥虽然便宜,却用得很少。(丙)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如玻璃钢制成,开动桥孔的机器,也比现在的灵活得多,因而开桥、关桥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而且桥上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有船过桥时,它会自动打开桥孔,并且预先对两岸路上的车辆发出信号,让它们知道桥下正在过船。等船一过去,桥孔立刻自动关好,车辆可以很快地过河,这样对于水陆交通,两不妨碍。(丁)
1.因为桥下要走船,如果水高船也高,水涨船高,桥就更要高了。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于( )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_____
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然后自己从文中找出类似的一处加以说明。
⑴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4.要想使将来的桥梁造得很低,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前提,请加以概括。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中考链接
奇绝的吴川飘色艺术
http://www.5156zuowen.cn/a/chuzhong/27/108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