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天使儿》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天使儿(作者:凌鼎年)

①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葵葵16岁,智力最多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

②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临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免得出什么意外。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了些,可从不闯祸。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古脑儿交给葵葵。

③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只要葵葵不吵着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④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斓,色泽耀眼。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细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

⑤他走进葵葵的房间时,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妻子歉意地说。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⑥商未央把这些画仔细研究了一天,最后定名为《无题》,拍了照,寄给报社。记者大感兴趣,据此写了题为《天使儿的处女作》的报道。报道的发表,使娄城的市民都知道了这个天使儿就是大画家商未央家的低能儿。

⑦也许是那《无题》的照片太小,看不出名堂,娄城老百姓议论的很少是画的本身,更多的是商未央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弱智儿子。比如,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这叫平衡,世上的好事哪能全让他占了。

⑧这一报道,引起了电视台的兴趣,电视台来了两位记者,原来他们只想拍一两分钟的新闻片,可一见满屋满墙的画,就激动起来了,立刻改变了主意,拍起了专题片,还专门采访了葵葵。葵葵说话颠三倒四,让记者摸不着头脑,但他一拿起画笔,那投入状、兴奋状,很入镜。也是巧,不久就是国际助残日,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天使儿的杰作》专题片,不但在娄城电视台播放了,还作为宣传片送到了省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商未央比自己取得了成功还激动,为此,专门给报社写了篇《发现、鼓励、培养》的文章。

⑨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比如,有人说:这商未央也不知作了什么孽,生了个傻儿子,如今又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真不要脸

⑩妻子忍不住说:你为什么不解释呢?葵葵不是我们的亲生儿子,孩子的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了,你不嫌葵葵是低能儿,收养了他

⑩商未央止住妻子的话头:由他们说吧,葵葵就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天使儿

(选自《短小说》,有删改)

5、第④段起才以商未央专业画家的眼光交代葵葵具有出色的绘画天赋,其实这之前已有伏笔安排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一伏笔,并写下来。(2分)

6、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

7、请结合文章实例,分析商未央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8、次要人物在小说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他们有时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好像还可有可无,但事实上他们却具有特殊的作用。请联系全文,具体分析第⑦、⑨两段中划线部分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5、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2分)
6、A、神态(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商未央被震撼的神态。
B、神态(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商未央被震撼的神态,突出了葵葵画作的感染力(或从侧面烘托了葵葵画画得好,很有天赋)。
(评分标准:分层给分:答到A层得1分,答到B层得2分,本题共2分)
7、(1)善良、有爱心:收养了低能儿葵葵,给他慈父般的关怀。
(2)有宽广的胸怀(有气量):面对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等指责,不作辩解。
(3)善于发现的孩子的潜能:发现画作、拍摄相片、给报社写文章等。
(评分标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其中每点中的形象、实例各占1分,本题共4分)
8、(1)烘托了人物形象,通过对他人的语言描写(背后议论),有力地烘托了主人公商未央的善良、有爱心及宽广的胸怀等真善美的形象;
(2)推动了情节,掀起了波澜,正是由于第⑨段中有人的议论,才引出了文末揭示葵葵不是商未央的亲生儿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平淡的情节陡然掀起了波澜;
(3)升华了文章主题,第⑦段表现出有些人对商未央有个低能儿的幸灾乐祸,反映了他们的妒忌心理。第⑨段真实地刻画了人们的复杂心态,写出了社会中那些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丑陋形象。这两段中的有人,共同反映出了人性中的丑恶,有力地提升了文章的主题。
(评分标准:只答出1点得1分,其中只答第3点得2分;答到(1)、(2)两点只得3分,答到(1)、(3)或(2)、(3)两点才可得满分;仅回答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升华文章主题等空话只得一分。本题共4分)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