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人体的3秒钟定则》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人体的3秒钟定则

你也许是一个球迷,那你有没有掐表算过人们在赢球之后的拥抱时间?英国心理学家艾米斯纳吉可留意过这件事情。她观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21项运动赛事录像,并对赛后运动员与教练、队友、对手之间的拥抱进行了计时,结果发现,来自32个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每次拥抱的时间平均为3秒。

而此前,科学家通过一项跨文化的研究就曾表明,人类行为的3秒钟节奏在生活中十分普遍:

两人握手时的摆动、抚摸孩子的亲昵表示、挥手告别等等,其动作节律要么是3秒钟,要么是3秒钟的倍数;

摄影师拍照片时,为一个画面停留的时间通常接近3秒或,是其倍数;

在田径赛场上,从发出预备令到开始的时间间隔大约是3秒钟:

交通信号灯由黄变红有3秒钟间歇,这样可使驾车者从容刹车;

美国的心理学家经过对1万多名约会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初次见面时,大多数人在3秒,钟内就作出了是否和对方继续交往的决定;

不仅如此,我们的许多基本生理活动,如一次深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运行,持续时间也是3秒钟。

这一现象不仅限于人类。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某些生理活动也遵循这一规律。例如,科学家对生活在动物园中的长颈鹿、浣熊、熊猫和袋鼠等动物进行研究后发现:从咀嚼到排便,虽然它们每一个动作持续的时间相当多变,但平均时间是3秒钟。

凡此种种,让心理学家很早就产生一种猜测:3秒钟间隔也许是人类感知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我们对于此刻的感知,大概就倾向于持续3秒钟。这个猜测简称为3秒钟定则。

你可不要小觑这短短的3秒钟。有神经生物学家认为,这一节奏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类自身和社会的进化。如果这个节奏时间缩短,比如缩短到10毫秒,那么尽管我们也许能够对外界潜在的威胁作出更快速的反应,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我们将时刻生活在恐惧和提心吊胆之中。例如在上述情况下,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颗朝你呼啸而来的子弹,就像能看到一只铅球向你砸来一样。反之,如果节奏延长到1分钟,那么我们对自然界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将无法作出及时的反应。

总之,正是这恰到好处的3秒钟,使我们既能够对外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生活任何改变都可能不利于我们的生存。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呢?这个秘密或许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每隔3秒钟要重新调整次,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应。换句话说,客观事物每次作用于人脑并使之作出反应的时间约为3秒钟,不足3秒钟容易出现差错,超过3秒钟则显得多余。

5.文章介绍了关于人体三秒钟定则的知识,下列对于文本内容概括不能并列的一项是(

A.三秒钟定则现象 B.三秒钟定则存在的意义

C.缩短三秒钟节奏的副作用 D.出现三秒钟节奏的原因

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英国心理学家艾米斯纳吉可观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21项运动赛事录像后,发现来自32个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每次拥抱的时 间平均为3秒。

B.继艾米斯纳吉可的发现后,科学家通过一项跨文化的研究也曾表明,人类行为的3秒钟节奏在生活中十分普遍。

C.两人握手时的摆动、抚摸孩子的亲昵表示、挥手告别、交通信号灯的间歇等等,其动作节律要么是3秒钟,要么是3秒钟的倍数。

D3秒钟节奏不仅限于人类,一些哺乳动物、鸟类的某些生理活动也遵循这一规律。

7.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做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摄影师拍照片时,为了遵循3秒钟节奏,所以常常喊123,然后啪按下快门,一个画面停留的时间通常接近3秒或是其倍数。

B.美国的 心理学家研究后发现:初次见面时,大多数人在3秒钟内就作出了是否和对方继续交往的决定,所以与人交往,要尽量给人留下第一印象。

C.如果这个节奏时间缩短,比如缩短到10毫秒,那么我们能够对外界潜在的威胁作出更快速的反应,比如说能快速躲开一颗向你呼啸而来的子弹。

D.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每隔3秒钟要重新调整一次,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应,由此可见一心不能二用。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