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 * *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8.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D.我独亡(亡:死亡)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仁在其中矣其恕乎 C.与人恭而有礼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D.如日月之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0. 翻译(3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答案: 8.B(A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C切问:恳切地提问;D亡:通无,没有)。 9.D(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前代词,后语气词;C前介词对,后动词参与) 10.(3分)孔子说: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患、己知各1分,句意畅达1分) 11.(3分)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1分)这句话说明了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推己及人,宽容待人。(2分)(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事例加以说明也可,但不能偏离这句话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