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7~10题。(共14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左右有窗共八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舟长曾不盈寸,人、窗、炉、文,钩画了了,众妙皆备。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学洢《核舟记》)[ [乙]恽寿平,号南田,明末常州武进人。少敏慧,八岁咏莲,惊其师长。随叔父恽向攻诗画,艺日进。其父恽日初为国子监生,曾上《守御十策》以谋救国。明末丧乱,十余岁而随父兄抗清。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惚①死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南田意气如常。二兄继死,明亡,与父归故里。 天下渐定,誓不应科举,卖画以赡父。其山水深得冷淡幽隽②之致,松柳夹岸,游鱼喋③水,风烟俱净,寄情悠远。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天机④物趣,毕集毫端。其没骨法花卉,空灵妍妙⑤,着纸欲飞,笔简意丰,获誉神品。名动天下,创常州画派。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叶售画度日,然非其人不与也。遇知己,累日点染⑥;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康煕时,尚思复明,与复社遗士唱和,有《瓯香馆集》传世。 (选自《瓯香馆集序言》,有删改) [注]①恍惚:捉摸不定。②幽隽:幽静美丽。③喋:吸。④天机:自然界的秘密。⑤妍妙:精妙。⑥点染:点缀景物和着色。 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清风徐来________ (2)舟长曾不盈寸________ (3)卖画以赡父________ (4)毕集毫端________ (5)临富贵而失其本心________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同为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和王叔远相比,恽寿平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依据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简桃核修狭者笔简意丰的简意思不相同,众妙毕备的毕和风烟俱净的俱意思相同。 B. 咏莲、学艺、与侠士游的叙述,为下文彰显主人公的崇高气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C. 冷淡幽隽的绘画风格是由画家的个性和家学渊源决定的,寄托了恽寿平对悠远深厚的中华绘画文化的深刻理解。 D. 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是恽寿平取得艺术成功的重要原因。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7. (4分)(1)缓缓地 (2)竟然不满一寸 (3)赡养父亲 (4)笔下,笔底,笔端 (5)丢失他的天性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徐与曾不盈寸是课内文言文实词解释,书本上有现成的解释,这是考查识记能力。(3)赡父是一个动宾短语,采用现代汉语组词法分别组词。(4)毫端重点是解释毫,联系上下文,从而确定毫的意思是笔。(5)失其本心,这样短语的曾经出现在《鱼我所欲也》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从而明确失其本心是丧失了他的本性,放在居中,联系上下文翻译得通顺。 8. (5分)(1)曾经赠送我一个核舟,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2)不是他看得起的人 ,把太多钱财当作草芥一类没有价值的来看,不会买一朵花一片叶。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1)尝贻是曾经赠送的意思,盖表示推测,泛是泛舟游览的意思 。关键词翻译准确后,然后调整语序,使之通顺。(2)非其人的翻译要联系上下文来推测。从而确定为 不是他看得起的人;市是买的意思。 9. (3分)坦然面对生死,崇尚气节,不重钱财,具有开创性。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的能力。两个人相同的地方是技艺高潮,而恽寿平独特的地方要抓住细节分析。从而南田意气如常可知坦然面对生死;从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可知崇尚气节,淡泊名利;从创常州画派可见其 开创性。 10. (2分)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以及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C选项的错误,选文没有介绍恽南田的绘画风格形成的原因,属于无中生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