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城南旧事》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1.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13分)
(甲)

⑴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⑵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⑶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⑷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⑸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⑹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⑻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⑼谁?

⑽骆驼呀!

⑾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⑿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⒀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⒁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乙)

⑴我为什么总想到这些呢?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地说: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候,我一定高兴看到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

⑵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⑶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⑷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⑸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

⑹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⑺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

⑻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⑼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

⑽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⑾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16.甲文写了有关我(英子)的哪几件小事?(4分)

⑷⑸段

英子在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

⑹段

⑺段

英子想为骆驼剪肚皮底下的绒毛

⑻-⑿段

17.分析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18.有人评价本书是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用童真的心灵去体味世间人情,使文本闪耀着童趣的审美。请结合文本分析选段是如何体现童真、童趣的。(3分)

19.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说说《城南旧事》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

4

⑹段:英子和爸爸讨论骆驼系铃铛的原因

⑻-⑿段:英子问妈妈夏天骆驼去哪儿了

17

3

照应前文写骆驼队的故事,引起下文的叙述,表达对童年的怀念。

18

3

示例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分析:我观察骆驼吃草料、学骆驼咀嚼,这些都是孩童时特有的举动,都是童真的体现,充满了童趣。

示例2: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

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分析:我 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为

什么要给骆驼系铃铛这件事,提出了与大人们不同的看法,充满了孩童的浪漫与幻想,充满了童趣。

示例3: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分析:渴望长大而又害怕长大,在告别儿童时充满怀念和感伤,这是儿童普遍的心态,也是童真的体现。

(原文1分,分析2分。分析只要围绕孩子的眼光、童真、童趣来写,言之成理即可。)

19

3

对故园的思念,对天真、无知而神圣的童年的回忆,对不得不告别童年的感伤,对不可违抗的命运的无奈。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