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治水必躬亲》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治水必躬亲》

1.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泥 拘泥 (2)潴 水停聚的地方 (3)布袍缓带 宽束衣带 (4)不穷其致 追究到底,事理

(5)如是 像这样 (6)执一 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7)泥于掌故 古代的典章制度 (8)相度 观察和测量

(9)咨询 访问,征求意见 (10)势 河流的形势 (11)是以 因此 (12)横索一钱 横行勒索

(13)躬 亲身 (14)未尝 不曾 (15)妄意 随意 (16)胼胝 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2.辨别下边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

①情:非相度不得其情 ( 真实情况 )  

以情动人( 感情

②致:非咨询不穷其致 ( 事理 )  

错落有致( 情趣

③躬: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亲自 )    鞠躬尽瘁( 身体

④举: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办事成功 )    举世闻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2)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因此必须要亲自登山涉水,不怕辛劳。

(3)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办不好了。

(4)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4.填空。

《治水必躬亲》选自《 履园丛话 》,作者 钱泳  清 代江苏金匮人。文章论述了 治水必躬亲 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  海瑞 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  躬亲 ,而且要 清廉 

5. 请用课原话回答。

(1)海瑞当年是如何治河的?

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为什么说治水必躬亲?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3)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6.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

7.海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等。

课文中可看出海瑞是一个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严律下属的人。

8.从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 好逸恶劳,见利忘义

9.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躬亲、清廉(用原文冒雨冲风,亲给钱粮,不扣一厘也行)

10.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个观点的?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事例论证:例举海瑞治水的例子,具体直观地论证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性。正反对比论证:例举海瑞治水最终成功的事例,与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相比较,进一步突出地论证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11.古代像海瑞一样清廉的官吏还有很多,请再举出一例,并用一句话概述这个人的主要事迹。

包拯,陈州放粮 狄仁杰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担任邺县令后,微服私访,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况钟,一生出色政绩在苏州知府任上,他直接减轻官粮,实行折征的办法减轻百姓负担,稳定和发展经济

12. 课文举海瑞治水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我国历史上治水的名人很多,你还能举几个吗?

大禹 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孙叔敖 (修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期思陂bēi,又称安丰塘。) 范仲淹(曾在江苏东部海滨修筑捍海大堤范公堤) 郭守敬(元朝开始修筑京杭大运河,郭守敬奉命勘察了今山东西南的泗水、汶水、御河等主要河流,设计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河道线路,)

二、课外拓展阅读

(一)【甲】《治水必躬亲》略。

【乙】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景陈其利害,帝善之。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①,破砥绩②,直截沟涧,防遏中要③,疏决壅积④,无复溃漏之患。景虽俭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选自《后汉书王景传》,有删改)

[注]①阜:土山。②砥绩:水中沙石。③防遏冲要:在要害处筑起堤坝。④壅积:阻塞积聚。

【译文】永平十二年,天子商议治理汴渠的事,就召见王景。王景陈述治水的利害,皇帝很欣赏。夏天,朝廷终于征调几十万军队,派王景和王吴修筑渠道和河堤,从荣阳到千乘海口有一千多里。王景于是测量地形,打通山陵,清除水中沙石,直接切断大沟深涧,在要害之处筑起堤坝,又疏通引导阻塞积聚的水流,不再有溃决之害。虽然王景节约工程费用,但花费还是以百亿计算。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情 真实情况 ②患 担忧 ③陈 陈述,列举 ④遣⑤度 测量

⑥举 办事成功 ⑦泥 拘泥 ⑧潴 水停聚的地方 ⑨凿 开凿 ⑩计 计算

2.下列文言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C )

A 非咨询/不穷其致 B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C 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D无复/溃漏之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___也不能随意轻易相信别人的话____

②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___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___

③无复溃漏之患。 不再有决堤漏水的担忧

4.根据甲乙两段文字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做法

形象

海瑞

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B.躬亲、清廉__

王景

A 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无复溃漏之患。景虽俭省役费

勤政、俭省

5.请你从乙文中摘录能够证明观点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的语句。

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①,破砥绩②,直截沟涧,防遏中要③,疏决壅积④,无复溃漏之患。

(二)阅读《治水必躬亲》和《海瑞传》

【甲】《治水必躬亲》略。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囊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注释:①布袍脱粟:穿粗布的衣服,吃粗粮糙米。②艺:种植。③按部:巡查部属。④供张:奉献招待,意思是铺张浪费。 ⑤橐(tu ):袋。

【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今海南)人。乡试中了举人。进入京城,朝廷任命他南平教谕(学官名)。改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总督(官职名)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作寿,买了两斤肉。胡宗宪的二子经过淳安县,被驿馆的官员惹恼,把官员倒挂起来。海瑞说:从前胡大人公管理部下,明令所经过的地方,地方官员招待他们不要铺张。如今此人行李装备很丰厚,一定不是胡公子。罚了他好几千两银子,收在官库里,派人骑马禀告胡宗宪,胡宗宪无法给他施加罪名。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

①事可举也(办事成功 )②计利而忘义(盘算)③市肉二斤矣() ④举乡试(中举

7.将乙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罚了他好几千两银子,收在官库里,派人骑马禀告胡宗宪,胡宗宪无法给他施加罪名。

8.甲乙两文主要写到了海瑞的哪些事迹?甲文中用到海瑞事迹的作用是什么?

海瑞躬亲治水;生活节俭;惩罚总督之子。甲文用海瑞治水的事迹作为例证,具体有力地论述只有不辞辛劳亲自奔走、清正廉洁才能取得治水的成功这一道理。

9.甲乙两文中海瑞的形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清廉。不同点:甲文还表现了海瑞不辞辛劳的特点,乙文还表现了海瑞不畏权势,为人刚正的特点。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