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四)郑人逃暑 答案
1.⑴:移动 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日流影移( ) (2)及月流影移( )
(3)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 (4)复徙衽以从阴( )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钱帅登之。
B. 而徙衽以从阴 徐喷以烟
C. 逃暑于孤林之下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14.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1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1、(1)流:移动 (2)及:到,等到 (3)反:同返 (4)复:又,再
12、D
13、①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②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③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14、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1分)
道理: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不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意对即可)(2分)
【译文】
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