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温暖的城市记忆
①这些天,浙江杭州很冷,但有一个话题很热:在杭州图书馆门前为一位生前常来图书馆看书的拾荒老人立一座雕像。12月25日起,纪念雕像的部分成本5万元将通过众筹方式在网络上开通筹款通道,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熔铜艺术家朱炳仁主动提出设计制作。
②这位拾荒老人为何让人们如此敬重?先按下不表。
③同是冬天,去年杭州图书馆也出了一则新闻因给拾荒者提供阅读空间,被网友评为最温暖图书馆,不需要任何 证件,对每个市民免费开放。
④瘦削的身板上套着一件旧得掉色的暗橙色夹克,胸前挂着一个土灰色的包时常在图书馆伏案读 书的拾荒老人韦思浩,是彼时媒体镜头下的主角之一。他那张看书前一定要认真搓洗双手的照片,曾让不少读者为之动容。但人生无常,今年冬天,这位拾荒老人过马路时被出租车撞倒,12月13日因抢救无效离世
⑤三楼专题文献中心的最后一排,是韦思浩生前常坐的地方。据工作人员回忆,10多年来,老人每周都会有几个下午泡在图书馆。最让工作人员戚晓黎记忆在心的,是老人那双干净的手。千万不能弄花书啊!每次看书前,韦思浩都会将手洗净。
⑥实际上,韦思浩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是杭州市朝阳中学退休教师,有房,有退休金,还有3个关心他生活的女儿。父亲每月有5000元的退休金,单位给他分了房子,他却喜欢在街上捡垃圾卖。 女儿对父亲曾有很多不满,我们都生活在外地,想让他和我们住他不肯,想给他装修一下房子他也不肯,说太浪费,要给他买手机他也不要
⑦埋怨、不解、心疼,复杂的情绪一直夹杂在父女之间。整理遗物时,女儿们第一次发现了一沓沓小心收藏好的助学证明和书信,多年来的所有误解才解开。《浙江省社会团体收费专用票据》《希望工程结对救助卡》《扶贫公益助学金证书》几十张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的捐助证明,静静地展示着老人这些年的生活。遗物中,还有一张签了名的遗体捐赠志愿表。
⑧而受助者,或许至今都不知道捐助人真实的姓名,因为所有助学证明上的落款都是魏丁兆这个化名。至此,女儿们终于明白,父亲不是冥顽不灵的老固执;社会也终于知道,老人并非生活窘迫的拾荒者。从老爷爷身上看到了他对书本、对知识的尊敬以及孜孜不倦的乐学 精神,还有无私的奉献精神。网友们为逝去的老爷爷点赞。
⑨韦思浩走了,但我们应该记住他。
《光明日报》2015年12月
18. 他是城市温暖的记忆,那他留给我们哪些温暖的记忆?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3分)
▲
▲
19. 文章第六段交代韦思浩的身份及生活状况有何作用? (4分)
▲
▲
20.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对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瘦削的身板上套着一件旧得掉色的暗橙色夹克,胸前挂着一个土灰色的包时常在图书馆伏案读书的拾荒老人韦思浩,是彼时媒体镜头下的主角之一。
▲
▲
(2)文章结尾说韦思浩走了,但我们应该记住他,从前文看其实已经表现出我们对他的记住,哪 些内容表现了这些记住,请分条陈述。(3分)
▲
▲
21.假如你是一名受助者,知道了韦思浩爷爷的情况后,你想对天堂里的他说些什么,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出你的心里话。(5分)
▲
▲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